?

高中化學“三三四”課堂積極學習模式下校本作業的開發研究

2019-01-28 17:53鄭華
成長·讀寫月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校本作業教育教學高中化學

鄭華

【摘要】為了更好地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開發出適應學生學習的校本教材。鑒于此,本文筆者將結合“三三四”課堂積極學習模式,開發校本教材,促進學校與校本作業的融合,適應學習情況,逐漸提高教學成效。本文將基于高中化學教學,探討如何開發校本作業,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育教學;“三三四教學模式”;校本作業

一、校本作業設計的原則

(一)符合新課程改革

依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校本作業的設計與開發的時候,不要過于簡單、過于陳舊、過于繁雜,要注重內容與作業的創新性、實踐性、情境性與時代性,減少重復的內容,避免出現機械記憶,盡量少出現大量的題海戰術,化學屬于科學學科,具有科學性與探究性,教師要增加實驗題、探究題與應用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

(二)符合教材的編排

當前高中化學教材有很多版本,基本上有人教版、蘇教版、魯科版三大版本,他們編排的目的、意圖與知識呈現的方式并不相同,校本作業的設計影歌結合本校的使用教材,否則就會造成極大的不方便。同一個知識在不同教材中,學習目標也是不同的,在作業設計的時候要把握好程度。例如,“氧化還原”這節課的學習,在蘇教版中,內容與目標是“依據實驗事實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舉例說明生產、生活中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在校本作業的設計中,若是選擇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這種練習題,這樣是不正確的、不科學的。

(三)結合課堂學習模式

本文是結合“三三四”課堂積極學習模式進行校本作業,要結合課堂學習模式,達到和諧統一的目的?!叭摹闭n堂學習模式的學習載體,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預學單、研學單、續學單,若是依據傳統模式進行作業的設計,結合就不是十分緊密,達不到良好課堂的需要,難以展現先進的教學理念。因此,我們可以將課時進行分解,依據學習的不同要求進行習題的設計,然后融入學習單。

(四)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學生是學習與認知的主體,作業的主體也是學生,校本作業設計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觀察學生的學習特點,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態度進行分析,合理的設計作業,避免出現作業的過于繁雜,也不要過于簡單與機械重復,作業量要控制在一定程度內,幫助學生及時的完成作業,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二、校本作業開發研究

(一)“兩個重點”——單元檢測和專題復習

上文提到的學習單是課時作業,可以鞏固每天學習到的知識。依據遺忘規律,學生在7天以后會在一定程度上遺忘新知識,每隔一段時間內鞏固復習非常有必要。因此,在校本作業的設計中,有兩個重點內容,一個是單元檢測作業,這部分主要是對一個單元知識的鞏固,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們可以將作業設計為限時作業,一周一次,時間在40分鐘作業,題目可以設計為5個選擇題、5個不定項選擇與2道非選擇題目,這樣考慮學生做作業的感受,也不會讓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題目的內容,既要有重點知識的考察,也要有針對學生不足設計的問題,會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專題復習作業,這部分我們可以安排三個階段進行,一次是每次專題知識學習結束的時候,一次是其中考試的時候、一次是期中考試的時候,一次是期末考試的時候,作業可以以試卷的方式呈現,讓學生感受考試的節奏與氛圍,促進學生更好的發揮自身的作用。

(二)“三個發展”——實驗作業、課題作業和微課作業

上文所說的一個核心與兩個重點,是加強學生的學習技能與考試技巧。我們在設計習題的時候,即便已經考慮了習題的創新性、多樣性、生動性與開放性,但是還是比較濃厚的應試教育的味道,沒有脫胎換骨的變化,在今后的學習與發展中可能會呈現不完整性,沒有辦法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因此,必須要對校本作業設計進行創新。筆者認為,可以從實驗作業、課題作業、微課作業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實驗作業。實驗是化學的基礎,是最好的學習方式,高中化學教材中的實驗大多數是驗證性實驗,這些實驗現象目的與特點不明確,費時費力,我們依據這些實驗,進行創新與修改,取得新的實驗成果,進行實驗編制,成為學生的實驗作業。實驗作業氛圍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必做實驗,這部分要求學生全部參與其中,一部分為選作實驗,這部分安排在選修課上進行,鼓勵學習成績好、有興趣的、或者將來意向從事化學工作的進行研究與學習。實驗作業主要在高一、高二設置。實驗的選擇要與課程的進度相互適應,相輔相成。從以往的學習情況來說,學生對實驗學習的熱情是非常高漲的,但是實驗技能、實驗方法缺失,系統的實驗作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水平,培養薛恒科學探究的能力,對學生以后的學習非常有價值。

2.課題作業。當前的研究性學習,是由各個老師負責的,顯得比較雜亂,選題隨意,賦予表面,沒有延續性,有些很好的學習資源沒有得到應用。學校要成立教研組,將涉及到化學學科的課題進行整合,設計成課題作業,然后進行深入分析,選擇有價值的課題進行設計,形成課題作業,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有針對性的指導。筆者的設想是以10個人為課題小組,每個課題研究的時間為一學期,每位化學老師負責兩個小組的指導,定時進行集體研究,這樣的課題作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資料收集、整理能力,以及交流與討論能力、

3.微課作業。微課是近年來新出現的概念,當前科學技術與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寫生家庭網絡普及率非常高,可以在比較長的假期里給學生提供微課作業。教師可以建立豐富的微課資源系統,上傳到網絡,讓學生回家之后觀看,學習,引導學生參與,為學生提供微課素材,甚至讓學生參與到微課制作中來,讓學生樂于參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沈延.“三三四”課堂積極學習模式內涵解讀、價值追求和實施策略.中學課程輔導.2013,(17):16

[2]張雅博.基于講學稿導學模式下的校本作業方案初探[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4,(2):5

[3]陸國志,張秀琦.高中化學有效作業的設計與評價[J].化學教學,2014,(3):68

[4]范標.區域作業整體設計的實踐與思考[J].化學教學,2014,(3):65

[5]何翔.高中化學自編型作業的有效性研究與嘗試[J].化學教學,2014,(9):73

猜你喜歡
校本作業教育教學高中化學
高中化學高效學習之復述策略
NOBOOK虛擬實驗在高中化學的應用
關于開展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提高物理校本作業有效性的教學探索
試分析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校本作業的設計
高中化學學習中錯題集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