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素問·上古天真論》淺談中醫養護

2019-01-29 04:35黃若玫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9年1期
關鍵詞:上古素問陰陽

黃若玫

(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廣東 廣州 510120)

治未病,是中醫實踐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在治未病理念里面,未病先防是疾病防治的第一道關卡,也是養生保健的重要原則。要實踐未病先防,其實就是要懂得如何去養生,如何去養護、調理我們的身心健康。針對中醫養生的命題,本文回歸經典,試圖從中醫的源頭文獻——《內經》之中尋找答案:在《素問》首篇《上古天真論》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全德不危也”。此文中簡單的一段話,指出了中醫養生的原則,和養護、調理方法:遵“法于陰陽、和于術數”之道,從飲食、起居、情志、修身4個方面實踐養生之術。今不揣鄙陋,以上述《素問·上古天真論》開篇段落為據,展開論述中醫養護的道與法。

1 合于道

養生所遵循的道是什么呢?《素問·上古天真論》回答:“法于陰陽,和于術數?!边@是養生的基本準則。因此,要理解中醫的養生觀念,必須明白、懂得中醫養生所遵循的道。

陰陽,是對自然界中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1]?!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吩疲骸瓣庩栒?,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倍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酚衷唬骸吧?,本于陰陽?!币虼?,陰陽是人與自然所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律,是構成人生命的基本物質。而陰陽是天地之道,萬物必須遵循的綱紀、即規律性的東西。所以人也不可避免的必須遵循天地之道,也就是自然環境的陰陽變化規律,以達到《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狀態。自然環境陰陽的變化,大者可表現為一年四季的變化,小者可表現為一天晝夜的交替;可表現為萬物生長化收藏的演變,也可表現為正氣的盛衰出入。這種法于陰陽的思想,主要體現在人的日常起居及飲食之中。

術數,明代醫家張志聰言“術數者,養精調氣神之法也”。但現代文獻認為[2],術數除了“養精調氣神”的氣功外,還特指自然和人的一些自然法則,如五行、六氣的變化。林中慈等[3]更是認為,“術”是多種科學的技術,“數”是宇宙自然的數學表達,“術數”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統一的、整體的、和諧的一門學問。故“合于術數”,即是利用我們已達到的技術水平,遵循已認識到的自然規律、疾病機理,去調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狀態,使得人的活動符合自然規則。但是,術數的概念應該不僅僅指自然的數學表達。其“中知人事”的意義廣泛,“人事”所指應該還包括社會的道德倫理,也就是人的道德、文化、禮儀等,相當于傳統文化所重視的“修身”之道。

也就是說,“法于陰陽”是要求我們認識天地自然的規律,“和于術數”則是我們利用自己的能力、“修身”之道和已有技術去符合這些規律的主動過程。明白了《內經》所言的“道”后,今就從飲食養護、起居養護、精神養護、修身明德4個方面論述其具體做法。

2.1 飲食養護 《素問·平人氣象論》曰:“人以水谷為本?!比梭w的陰陽、精氣神與津液血等基礎物質,均依賴于水谷飲食的供養。水谷飲食經過脾胃的生化作用,其精微物質輸布全身,濡養著五臟六腑,支撐著四肢百骸的活動,構成了人生命活動的基礎。中醫的飲食養生遵循的原則[4]:其一,中醫認為飲食養生需注重攝食的均衡性,保證每日飲食類別搭配合理、比例恰當。如《素問·藏氣法時論》所云:“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則服之,以補精益氣?!薄秲冉洝钒阉蕊嬍撤殖伤膫€層次,其中谷類是養身,果類是輔助,畜牧類為添益,蔬菜類為補充。說明古人在《內經》時代就認識到谷物、動物、蔬菜、水果在膳食中應保持適當均衡的重要性,并明確了飲食搭配的原則,以保證機體的正常需求。其二,飲食五味不可偏食。如《素問·五臟生成篇》指出“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皺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币虼?,盡管食物都有營養機體的作用,但因其營養要素存在差異,偏嗜食物很容易導致體內某些物質缺乏,從而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引發不同的疾病、危害健康。其三,由于食物具有寒熱溫涼四氣、酸苦甘辛咸五味的陰陽屬性不同,順應四季陰陽變化,日常飲食又需要有對應的調節,以搭配得宜。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云“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素問·臟氣法時論篇》言“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長夏,……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主冬,……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方·序論第一》亦指出春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夏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秋日“省辛增酸,以養肝氣”、冬日“省咸增苦,以養心氣”,四季末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養腎氣”。根據時節變化,調和飲食氣味,這是中醫養生中飲食護理的基本原則之一,如《素問·生氣通天論》總結:“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焙笫赖闹嗅t食療養生,莫不遵此三個方面。

2.2 起居養護 《素問·保命全形論篇》曰:“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指出人是由天地自然所供養的。因此,人的生命活動必須符合天地自然的規律。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言:“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碧斓刈匀恢嘘庩査臅r的變化,是自然萬物變化消長所遵守的基本規律。人如能按照這一規律調節起居,則“苛疾不起”;反之則“災害生”,變生各種疾病。

在《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中指出人在一日之中的陽氣變化:“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笨梢?,人的陽氣變化與一天中太陽照射的熱量增減相關。故正確的起居養護,應該在入夜后減少戶外活動,以順應陽氣增減的規律。反之則擾動陽氣,使軀體失于濡養,引起身體上的困倦乏力等癥。人與一年四季的應和則見于《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即: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收斂神氣……無外其志”;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其實際上,就是要求人們按照四季陽氣的變化進行相應的日?;顒???梢?,古人認為養生的關鍵,在于陽氣的養護。

除了順應陰陽晝夜交替、四時變化外,起居養護還需注意“不妄作勞”。勞,指房勞。過度的房勞,不節制欲望,就會損傷腎氣、耗傷腎精,危及生命之本。一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言“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p>

2.3 情志養護 心主神明,為君主之官。神是人生命活動的最高主宰,《素問·靈蘭秘典論》曰:“主不明則十二宮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這里就指出,人的精神狀態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影響因素。精神狀態的好壞,影響著五臟六腑的正常功能,即“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精神安寧,則人體的氣血運行通暢,正氣充沛,新陳代謝正常,形體健康,從而達到長壽的目的。正如諸葛孔明所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寧靜的境界,不但是古代名士的精神追求,還是人們健康長壽的前提之一?,F代研究提示[5],適度的情緒有助于人體內環境的穩定,是個體在社會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內容,然而七情過激或刺激量過大或持續時間長,即能引起情志內傷而致病,如內分泌系統疾病、婦科疾病,甚至癌癥等。而情志與疾病的關聯機制主要是由人體神經、內分泌、免疫三大系統發揮著整體調控作用,不良情志刺激作用于該系統最終引起免疫功能的改變而導致疾病的發生[6]。

2.4 修身明德 古人素有把“修身明德”作為養生舉措的“傳統要求”,如《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禮記·中庸》“故大德……必得其壽”。指出,仁、德的修養可以令人長壽。什么叫“仁”?《孟子·離婁下》言:“仁者,愛人”,即要求人內心充滿仁愛之心,這樣的人才會達到“仁”的精神境界。其中,“仁”包括恭、寬、信、敏、惠、智、勇、恕、孝、悌等多方面的內容?!暗隆蹦??德就是道德品質,《論語·述而》中言:“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梢?,“德”與“仁”相聯系、相依附。從某個層面講,“仁”與“德”同,故有“仁德”之名?!叭实隆睘槭裁词情L壽的原因之一呢?和中浚等[7]通過引用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中“故仁人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靜,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是其且多且治”及《論語》中“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來進一步闡明:心地光明坦蕩,神清氣爽,輕松愉快,有益于健康長壽;心術不正則整天耗心勞神,精神壓力很大,必然有損于身心健康,不可能長壽。因此,追求健康長壽的養生,除了身體的護理之外,還必須注意精神道德方面的修養。良好的精神面貌,高尚的心境,有利于心理健康,從而避免各種不同的心理疾病。

綜上所述,可見“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是中醫養生護理的基本準則,是要求我們認識自然規律,從飲食、起居、情志、修身4個方面去養護,使人的活動符合天地的陰陽、寒暑變化,從而達到天人合一、健康長壽的目的。這種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對現代人的養生護理、防病保健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猜你喜歡
上古素問陰陽
《山海經》與上古海洋學知識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上古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試論多紀元簡對金漥七朗《素問考》的借鑒和襲用
任時光荏苒——營上古寨
歷史感謝發現 上古炎帝陵碑重見天日
法于陰陽
陰陽泛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