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天舒教授以濕熱論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經驗總結※

2019-01-29 04:35李明哲高天舒崔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9年1期
關鍵詞:羌活痹證口渴

李明哲高天舒崔 鷺

(1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科,遼寧 沈陽 110003;2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科,遼寧 沈陽 100847)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 是糖尿病 (diabetic mellitus,DM) 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1]。據統計,中國 30%~90%DM患者患DPN[2]。目前現代醫學尚不明確該病發病機制[3-6],臨床多給予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環、營養神經及對癥治療等措施。DPN可歸于中醫學的“痹證”“痿證”等范疇。

高天舒教授在內分泌和代謝疾病的中醫藥治療方面經驗豐富,認為DPN的病因主要是稟賦不足、情志失調、治療失宜等,導致人體濕熱之邪增加,邪氣上蒙下流,阻滯經絡,流注關節,致痹阻氣血,從而發為肌膚麻木不仁,肢體關節重著、麻木、紅腫疼痛之濕熱痹證。因此高天舒教授提出“濕熱致消,繼而致痹”的理論,以“清熱利濕,益氣健脾,化痰通絡,活血止痛”為治療以濕熱型 DPN的大法,并在臨床上運用自擬方藥治療該病,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亦減輕了患者的思想和經濟負擔,現總結如下。

1 病因病機

高天舒教授認為消渴痹證的發生由以下幾方面因素所致:

1.1 體質因素 從體質方面來看,人之先天稟賦與后天調養有所不同,其體質亦有陰陽、寒熱、燥濕等方面差異。偏陽者,偏食生冷、瓜果之品,助濕痰之邪產生;偏陰者,嗜用辛辣炙煿之食,使濕熱之邪為患。特別是先受濕邪后而化熱,或先伏溫病后受濕邪,傷及陰液而成消渴,久則致痹。

1.2 飲食所傷 《醫學入門·痰》謂:“熱痰因厚味積熱,食痰因飲食不化”。嗜食肥甘厚味雞鴨魚肉。不合理膳食結構,多飲多食的習慣是導致濕熱形成的重要原因,體現了“肥甘厚膩,滋生濕熱”的傳統醫學思想?!读谱C治準繩·傷飲食》謂:“酒之為物,氣熱而質濕”,又有“嗜酒,胃多濕熱”之說,故過飲則易濕向熱化。肺陰易損,肺為“水之上源”,肺受損則宣肅失常,水液代謝失司,痰濕內生,日久化熱,釀成濕熱而致消渴,若未及時糾正病因,濕熱痹阻于經脈、肌肉而形成痹證。

1.3 情志所傷 情志不暢,憂思傷脾,運化失司,津液停聚,痰濕內生;郁怒傷肝,肝郁化火,使得濕從熱化?!端貑枴づe痛論》:“余知百病生于氣也”?,F代社會生活節奏快,競爭意識高,人際關系復雜,易使人精神緊張焦慮、情緒急躁,造成心肝郁熱(或郁而化火),灼津成痰,濕熱內生。

1.4 缺乏運動 體力活動減少,脾胃壅滯,易生濕熱?!端貑枴ぬ庩柮髡摗罚骸八闹Ы苑A氣于胃……必因于脾”?!端貑枴ち澆叵笳摗罚骸捌?、胃、大小腸、三焦、膀胱者,其充在肌”。均說明適當的肢體運動與脾胃的運化功能密切相關。若四肢懶惰,活動量減少,脾胃運化水濕的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從而釀生濕熱。當今的生活方式使人們體力活動的時間和強度大大減少,這也是消渴濕熱證增加的重要原因。

2 臨床方藥

高天舒教授指出“濕熱致消,繼而致痹”,脾虛濕熱是本病的關鍵,采用“清熱利濕,益氣健脾,化痰通絡,活血止痛”為治療基本原則,方藥則使用加味當歸拈痛湯辨證加減:羌活、豬苓、澤瀉、茵陳蒿、炒黃芩、知母、苦參、防風、葛根、升麻、炒白術、蒼術、法半夏、人參、當歸身、甘草。

本方具有清熱利濕,益氣健脾,化痰通絡,活血止痛之功效。高天舒教授對此方的組成有深刻的領悟,運用靈活,使之成為治療痹證之驗方,對該方組成特點做如下陳述: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防風、羌活、當歸、升麻等藥物有抗炎鎮痛作用;炒黃芩、豬苓、苦參等藥物有利尿作用;羌活、當歸、升麻、防風、炒黃芩、苦參、茵陳蒿等藥物具有抗菌作用,部分藥物還能抗病毒;炒黃芩、甘草、防風、羌活、苦參、升麻、澤瀉等藥物具有抗炎作用,部分藥物還具有抗過敏的作用;防風、羌活、甘草等藥物具有解熱鎮痛作用;豬苓、炒黃芩、炒白術等藥物可以增強免疫力;人參更是具有雙向調節免疫系統的功效。

3 驗案舉隅

患者,男,58歲,職員。2013年 7月29日初診,自述“口渴多飲10年,加重伴雙下肢麻痛1個月”。該患者10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口渴多飲癥狀,日飲水量3500 mL,尿量與飲水量相當,就診于當地醫院查 RBG 10.0 mmol/L,診斷為“2型糖尿病”,當時予二甲雙胍緩釋片0.5 g,日3次口服,未系統監測血糖。1年前改用運動加調整飲食的方式降糖,FBG控制在8.0 mmol/L左右,2 hBG控制在 13.0 mmol/L左右。1個月前口渴多飲癥狀加重,同時伴有雙下肢麻痛?,F證見:口渴多飲、尿頻量多、疲乏無力、脘腹脹滿,雙下肢麻疼。小便黃渾、大便黏膩、偶有肛門灼熱。食眠尚可,舌質暗、苔黃膩,脈沉滑。??茩z查:BMI 26.0 kg/m2,WC 78 cm。雙足背皮溫稍涼,雙側足背動脈搏動正常。相關檢查:RBG 8.9 mmol/L。肌電圖示神經源性損害,周圍神經病變(雙側脛神經SCV下降100%)。既往史:無高血壓、冠心病等。個人史:平素嗜食肥甘厚味,經常飲酒。中醫診斷:消渴痹證(濕熱血瘀證)。西醫診斷: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故治以清熱利濕、健脾益氣、活血止痛,方以加味當歸拈痛湯加減。處方:茵陳蒿30 g,升麻 10 g,防風 15 g,苦參 15 g,羌活 15 g,炒黃芩 15 g,炒白術 15 g,豬苓 15 g,澤瀉 15 g,知母 15 g,葛根15 g,炙甘草 10 g,桃仁 15 g,威靈仙 15 g,當歸 15 g,法半夏15 g。7劑,水煎服,1劑/d,每日三餐前半小時服下。同時使用地特胰島素注射液 8 u,每日睡前皮下注射,阿卡波糖50 mg三餐時嚼服,以控制血糖。囑患者清淡飲食,生活作息規律,暢情志,隨診。

2013年8月7日二診:經治療后,患者口渴多飲,雙下肢麻疼癥狀有所緩解,守方10劑。續觀。

2013年8月21日三診:諸癥狀皆有所緩解,口渴多飲減輕,雙下肢麻疼癥狀明顯改善,食眠皆可,便溏,舌質暗、苔白,脈濡。查FBG 5.8 mmol/L。上方去桃仁,加生黃芪30 g,繼服14劑。

按語:患者有DM病史10年,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濕熱內蘊,郁阻中焦,津不上承,口渴多飲。濕熱阻滯脈絡,影響氣機,血行不暢,留瘀為患,瘀阻肢體脈絡,下肢麻疼。濕熱痹阻,影響氣機,則脘腹脹滿。濕熱阻滯于大腸,大便黏膩,偶有肛門灼熱。舌質暗、苔黃膩,脈沉滑均為濕熱血瘀之征象。故初診予加味當歸拈痛湯,并加入桃仁以增強活血之功效。二診諸證好轉,疼痛減輕,效不更方。三診過后,諸癥明顯好轉,雙下肢麻疼癥狀明顯改善,但出現便溏癥狀,考慮為久病耗氣并用活血藥物,故去桃仁,加入生黃芪以增強補氣。

4 討論

許多醫家認為 DPN病機可分為正虛和邪實兩個方面,正虛多指氣血陰陽虧虛,導致臟腑功能受損,而邪實多為瘀血、痰濁、肝郁、糖毒等病理因素所致經絡筋脈痹阻,因此多從補虛祛邪為法進行治療[7-8]。目前醫學尚無明確且有效的針對性治療 DPN的藥物,但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礎上,運用中醫藥治療,常收效顯著[9]。高天舒教授鉆研中醫經典,根據中醫的整體觀念以及辨證論治的基本理論,結合臨床,認為DPN患者的病因主要為先天稟賦不足、情志不調、飲食不節、治療不當等,故導致濕熱之邪內蘊,滯留于體內,痹阻筋脈而發此病證。就“濕熱致消,繼而致痹”的理論進行了初步探討。消渴日久,濕中蘊熱,蒸釀為患,濕熱之邪阻滯經絡,流注關節,以致痹阻氣血運行,發為肌膚麻木不仁,肢體關節重著、麻木、紅腫疼痛之濕熱痹證。脾氣虛是濕邪產生的重要環節,故采用“清熱利濕,益氣健脾,化痰通絡,活血止痛”作為治療濕熱型DPN的基本原則,臨床上使用加味當歸拈痛湯加減進行治療,能夠很好地改善患者癥狀,提高臨床療效。

猜你喜歡
羌活痹證口渴
云南寬葉羌活揮發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應用前景探討
不同基源羌活含量測定和指紋圖譜結合化學模式識別研究
柱層析用硅膠對羌活中主要成分的影響
口渴見了水卻不喝
野生藥材羌活馴化高效育苗探析
李天王
祛邪蠲痹湯治療風寒濕痹證92例
舒筋立安湯內服并外敷治療痹證160例
陳昆山治療痹證驗案
胡斌治療痹證用藥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