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成都市旅游精準扶貧對策研究

2019-01-30 02:25李欣張小靜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互聯網+

李欣 張小靜

【摘 要】通過研究和闡釋旅游精準扶貧的內容以及旅游精準扶貧對成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深刻剖析鄉村旅游在精準扶貧方面的重要性、成都市周邊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現狀,提出“互聯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旅游精準扶貧具體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旅游;精準扶貧

成都市在鄉村旅游開發中,充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對川西農耕文化、農事體驗、特色農產品、古村古鎮等旅游資源進行了深入挖掘,建設了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示范村鎮和精品線路。發展鄉村旅游已成為四川省其他市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鄉村網絡戶戶通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使鄉村旅游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有了深層次的提升。

一、旅游精準扶貧對成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

成都市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作為古蜀中心,西南重鎮,天府之都,保存著極為珍貴和豐富的歷史文物,古跡遺址,充分展現了成都本身歷史發展的脈絡和鮮明的地方文化風格。顯然,成都市豐富的旅游資源為成都市開展旅游精準扶貧路線提供了可能。當成都市以各個區周邊鄉村地方特色旅游產業為基準深化推進精準扶貧工程,就能夠為成都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其一,提升構建和諧成都建設。旅游扶貧是可持續發展的扶貧方式,自帶內生動力。成都市政府落實精準扶貧政策,大量從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給予扶持,幫助有貧困戶開發和推進鄉村可利用的旅游資源,就能夠逐漸提升貧困戶的經濟收入。當地政府從政策、制度和宣傳上給予更多扶持,形成良性循環帶動當地旅游產業保持可持續性發展,有助于當地貧困戶借助旅游精準扶貧逐漸脫貧,乃至致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繁榮,人民安居樂業,和諧成都就會逐漸形成。

其二,提升成都市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以政府為主導,結合當地風土民情的特色旅游精準扶貧產業發展,就能夠形成鄉村振興旅游產業發展鏈,拉動其他相關產業向外延伸發展。隨著人們對旅游產業和相關產業的需求增加,精準旅游扶貧就具有很大市場潛力,以鄉村振興為主的精準扶貧旅游產業和相關產業就成為打造易于旅居成都市的另一個名牌,成都市勢必會得到海內外更多人們的關注,也勢必帶動成都市招商引資的發展,這就為成都市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可持續性發展注入內動力。

其三,旅游扶貧提升了成都市農村的居住環境,促進了成都市傳統鄉村資源的保護。鄉村旅游的開發,美化了環境和加速了當地新農村建設,各方面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都得了進一步的發展,村莊環境在保證了原生態的基礎上,加入了現代的因素,村莊環境更加優美宜人。伴隨著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工程的快速推進,當地的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水平會得到完善和提升,當地居民大部分從中受益,相應地就帶動他們更加愛護旅游資源,使旅游資源的破壞可以降到最低,從而在旅游產業發展中持久受益。

二、成都市周邊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現狀

據統計,我國約七成的旅游資源集中在鄉村。2018年,全國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產業數據顯示:全行業帶來30億人次的游客,8000億以上的營收總額,帶動了780萬戶農民實現增收。2016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要求:“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2.26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脫貧?!北砻鬣l村旅游已經成為新風口。自從國家提出精準扶貧戰略以來,成都市致力于發展鄉村旅游以實現早日脫貧。

(1)政府助力鄉村旅游發展,經濟成效顯著。四川省政府大力鼓勵鄉村旅游發展來帶動鄉村振興,政府以招標、招租的方式引入民間資本,為鄉村旅游注入資金,打通鄉村旅游開發渠道。投入大量財政資金提升鄉村風貌,完善鄉村地區水電、交通等硬件基礎設施,為大部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實現了省內鄉村旅游總收入2015年到2018年持續上漲。其中,2017年全省實現鄉村旅游收入約2283億元,同比增長13.3%,帶動157 個旅游扶貧重點村脫貧。2018年上半年,實現1642億元鄉村旅游總收入。四川省56個貧困縣、952個貧困村通過發展旅游業使14.6萬貧困人口受益,實現貧困群眾年人均純收入增加665元,開辟了鄉村致富新渠道。

(2)依托當地資源,鄉村旅游發展形式多樣。為了滿足顧客多元化旅游需求,鄉村旅游不再僅僅限于農家樂等初級形式,而是更加注重顧客體驗。四川省旅游資源分布不均,省內鄉村地區依托當地特色自然資源發展鄉村旅游。西部鄉村依托獨特的自然地理優勢發展了高山雪原、峽谷漂流等生態旅游觀光與苗寨旅游、彝族火把節、摩梭走婚活動等民族風情體驗。東部鄉村依托廣闊的市場、有利的區位發展濕地公園、農業產業園觀光、采摘、垂釣等近郊鄉村旅游。

(3)鄉村旅游周期性強,起伏變化大。四川省鄉村旅游有明顯的淡旺季,其季節性、區域性差異明顯,呈現出小長假遠郊生態風光游,周末近郊鄉村農家游的趨勢。鄉村旅游周期性明顯,四川省內大多鄉村出現了平日游客寥寥,周末及節假日游客火爆的尷尬局面。鄉村旅游的強周期性使得大多數鄉村旅游景區難以協調旅游資源,不利于鄉村旅游服務質量的提高,對各鄉村旅游景區的統籌管理能力提出了重大的挑戰。

成都市鄉村旅游現在是發展多樣化的大好態勢,在精準扶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進而釋放鄉村旅游扶貧潛力。

三、成都市周邊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建議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為已達2.25億,占整體網民比例為26.3%。由此可見,互聯網已成為當今農村社會信息傳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在鄉村旅游精準扶貧中的優勢。

1.創建一批特色生態旅游示范村鎮和精品線路,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鏈。如郫都區先鋒村以蘿卜干加工、銷售,花卉苗木種植為產業特色,先鋒村于2008年10月依法登記注冊“郫縣唐昌鎮崇寧蘿卜干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來形成以種植+加工+營銷為一體的經營模式,以“農旅一體化”戰略為引領。先鋒村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以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為目標,加快推進農夫記憶景區建設,有序開發川西林盤院落,努力將先鋒村建設成為集旅游觀光、農事體驗、農業教育、健康養老為一體的川西農耕文化特色景區。

2.打造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開發“農村+公司+農戶”的模式,向發展鄉村休閑旅游致富的“美麗經濟”轉變。公司為村民創辦農家樂提供個性化布局規劃、統一化裝修設計和標準化業務指導,開展統一宣傳營銷、統一分配客源、統一服務標準、統一內部管理。搭建“遠教+農家樂”模式,打造“服務課堂”和“旅游課堂”,為發展“農家樂”的農戶提供服務,并組織黨員群眾特別是農家樂經營戶反復收看農家樂旅游經營知識和惠農政策的技術,邀請各級專家現場指導,通過培訓,迎接招待禮儀講究了,經營特色化、多樣化了。大力推動了“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3.積極促成“企幫村、企帶村”的旅游扶貧模式,充分整合互聯網+、大健康、大旅游、大扶貧的發展模式。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等與農民建立利益連接機制的模式,以現代農業種養結合、農旅結合等產業模式,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一是改變了地方黨委政府支持民營企業幫扶的觀念。二是改變了貧困戶接收幫扶的觀念。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新華網?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26/c_1120191325.htm

[2] 第44次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J].中國廣播,2019(04):48.

作者簡介:李欣(1980-),女,西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講師。張小靜(1995-),女,西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2018級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課題項目:本項目為2019年成都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19Z33。

猜你喜歡
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互聯網+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