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環境的影響

2019-01-30 02:25權鴻麗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環保生態文明科學技術

【摘 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的革新,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著經濟的進步。但是科學技術的各種發展也讓環境面臨著不少災難,從而影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引起了我們對環保的重視,提出了“生態文明”這個發展理念。

【關鍵詞】科學技術;發展;環境;生態文明;環保;影響

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給社會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也帶來了很多不利。因此,合理利用科學技術,保護環境,實現生態平衡,避免走西方工業化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需要整個社會都清醒的認識到,發展必須走經濟與生態“雙贏”的道路,因此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

一、科學技術對環境的有利影響

科學技術其實是人類戰勝自然、改造自然的武器,是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萍嫉拿恳淮伟l展都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飛躍,都是人類征服自然、征服自身的劃時代的勝利。在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初期,正是由于青銅器的鑄造和鐵器的使用,才使得社會財富成倍增長,引起社會形態的變化;在18世紀的工業革命中,正是由于蒸汽機技術的廣泛應用,才使工業革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從而使資本主義世界的財富翻了一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正是由于以使用電器為主的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的影響,才極大地促使了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復蘇和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的大幅度增長,促使了社會財富的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善。

鄧小平同志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同時把發展科技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增大了對科技發展的資金投入,改善了科技發展的硬環境和軟環境,使得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取得了巨大地進步,步入了科技強國之林。社會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持,科技已經永存在人類的生活和工作中,人類也需要利用科技來生存和發展。所以,科學技術作為整個社會的第一生產力,對于經濟、政治、人文、環境等等都有著一定的有利影響。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也受到了影響,而科學技術就利用較好的科技去改善生態環境,例如在空氣污染方面,相關的部門就利用科學技術去改善環境中二氧化碳和塵埃含量;在工業污染較重的地區,也利用科學技術去改善環境和污水等等方面,讓人類生活在干凈的地球環境中。

二、科學技術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使用,帶給整個社會的危害也越來越大,科學技術所產生的破壞性也會隨著時間的發展而越來越明顯。在農業上,在短時間內使用科學技術的確增加了農產量,使整個人類得以生存,但是從長期來看,農產品所使用的農藥、化肥等會讓水質、土壤受到影響,而且過于使用農藥去殺害害蟲的時候也讓益蟲的生產受到了危害。隨著對社會的征服力度增強,對于自身生命的追求欲望也更加強烈,因此,許多的醫學院開始利用科學技術研制醫藥品,以此來保證人類的生命健康,而過于采用這些技術最終導致了人口加劇增加,人口的增加只會導致人類對社會的需求也將增加,最終就會對環境采取更加強烈的開采和索取,影響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從醫學說:各種現代化技術的出現,激光技術等,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從天文方面,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的發明,比如氣象衛星,能精確的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天氣變化,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方便;從人類生活方面:各種電器使人們生活舒適,比如空調,冬暖夏涼……但是在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水污染、空氣污染、核污染等等,白色垃圾、氣溫變暖……我們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沉重代價就是環境的惡化,導致了一部分地區出現了生態不平衡,動植物瀕臨滅絕等現象發生。

三、我們的機遇

1.環保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環保意識反映了個人修養,也反應了一個民族的文化水準。一個人吃完了水果把果皮扔進垃圾桶,而不是仍在馬路上,就體現了這個人的文化素質。一個家庭耐心地把垃圾分類,裝入不同的垃圾箱,這是一個家庭文化的提升。環??梢允刮覀兠褡逍纬梢环N更精致、更有品位的生活方式。比如瑞典等國出現一種新文化:以開耗油的大車為恥辱,以開環保車,甚至騎自行車為時尚。在法國,每家會收到使用暖氣須知,告訴你,每降低一度,就可以為自己節省多少錢,為緩和全球變暖做出多少貢獻。如果我們也能形成這種環保文化時尚,對于我們這個過于講究物質文化生活的社會,也是一種文化提升。如果我們能以環保為契機,推動有個性、有品位的環保生活方式,將有助于改造我們現在有些人崇尚奢華的社會風氣、有助于提高我們我們全民族的文化修養和素質。

2.環保的市場價值

現在國際社會已經形成共識,生態文明建設能推動傳統產業的改造,也能催生很多新產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回收和利用舊鋼鐵。德國廢鋼回收率達到80%,荷蘭達到78%,,中國大約20%??稍偕茉吹睦?,如風能,太陽能等,雖然現在太陽能、風能在世界能源總量中的比例還不到2%,但增長速度很快。我國能把自己生產的環保節能車占領中國的廣大市場,并打入歐美市場,這包含了無窮無盡的商機。

3.生態文明建設是對中國發展模式的又一次考驗

我們把改革開放中積累的很多成功思想和實踐,創造性地用于生態文明建設中,不僅可以更好地推動我們的環保事業,而且還可以帶動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進步。中國模式和它代表的價值觀與軟實力,也會對世界產生更大的影響。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為了世界更加和諧,為了我們的碧水、藍天、白云,我們應該抓住機遇,義無反顧的走中國特色的生態文明之路,并最終以一個環保大國的形象出現在世界舞臺上。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方,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如果人類過分的使用科學技術,只會導致環境遭受破壞,最終影響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地球環境與人類是一個整體,人類需要利用科學技術去改善環境,而不是利用科學技術去污染環境,可持續發展是當今社會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王振軍.關于科學技術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及其解決方法.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03).

[2]中國震撼三部曲.中國觸動.張維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作者簡介:權鴻麗(1974—),女,遼寧省蓋州市人,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和現代科技。

猜你喜歡
環保生態文明科學技術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2021年CCF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2)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