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河道水環境生態治理

2019-01-30 02:25李杰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城市河道生態治理水環境

李杰

【摘 要】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水資源供應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人類活動對城市河流體系的影響越來越深,部分河道面臨著水質惡化、干涸甚至斷流等問題。城市河道水環境的生態治理,不僅關系到居民生活質量,也是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的要素之一。本文探討了城市河道水環境治理的常見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改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河道;水環境;生態治理

目前城市河道水環境治理的過程中,存在著意識不足、治理目標不明確、政策執行不到位等諸多問題。為了有效改善水環境的生態功能,實現全面治理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整體規劃、科學管理的策略,在保留原始功能的基礎上結合物理與化學方法,做好治理工作,促進水環境系統生態功能的恢復,在保留豐富的自然景觀的同時,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

一、水環境治理的常見問題

首先是對水環境治理的意識不足,在生態治理領域投入的資金和人力不夠,造成治理的效果不佳,由于目前我國各城市群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均衡,在經濟發展的壓力下,有些地方無暇顧及水環境的治理,造成城市河道的污染、富營養化等問題日益突出;其次是缺乏明確的治理目標,河道水環境治理不僅是為了恢復河道的自然生態景觀,也是為了修復其生態功能,實現對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科學開發,而在實際的治理過程中,存在著治理目標不明確、盲目追求景觀效果等問題,很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最后是治理的政策落實不到位,有些措施脫離實際,可執行性不強,造成治理措施無法貫徹落實,有些政策投入產出比太低,缺乏詳盡的前期調研,造成重復治理。

二、河道治理的原則

治理河道首先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區域的水文特色,在尊重原有生態功能的基礎上,根據本地區的水文環境特征,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理,有針對性地制定符合本地特色的治理方案,對河道的上下游、兩岸河堤、河底進行統一規劃,水環境的治理需要考慮到整體生態系統功能的互相作用,避免造成二次傷害;其次是水環境的治理需要明確各部門職責,建立多部門協作機制,實現一體化管理,以提升管理和溝通效率,加速治理措施的落地和執行,促進相關工作的有序展開;最后科學管理的原則,水環境的治理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具有長遠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在日常的治理工作中需要加強對河道的動態監控,并根據治理的效果來調整,以促進生態功能的恢復,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三、河道水環境治理的方法

(一)多方法改善水質

改善河道水質,可以通過清淤、調水、人工增氧的方式來進行。先是對河底淤泥和污染物的清理,可以根據底泥淤積的數量、范圍制定清淤方案,常用方式包括排干清淤、水下清淤、環保清淤等。對于流量較小的河道,可以采用分段治理、即清即運的方式,在施工處設置圍堰,將水排干后開挖清淤,并將清出的淤泥運輸到集中存放地,以凈化水質,減少污染物;環保清淤的方式是采用環保絞吸式清淤船,清淤船在河道中行進,配合絞刀頭對底泥進行清理,利用泥泵將挖出的淤泥吸入到管道,并輸運到指定的位置,整個過程采取封閉式操作的方式,能夠有效減少清淤過程中對河床的擾動,并且防止淤泥對河道造成二次污染[1]。

改善河道水體水質還可以通過投放鐵鹽、鈣鹽等化學物質來進行,化學藥劑與河底淤泥中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難溶于水的化學沉淀,從而起到提升水質的目的;加入化學試劑,還可以有效改善水體的PH值,保持水體的酸堿平衡,為水生動植物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環境,通過重金屬化學固定法,可以減少水體中的重金屬含量,避免重金屬在生物體內的聚集,保護河道的生態穩定。

通過環境引水的方式,可以緩解污染物富集的趨勢,對部分區域進行換水稀釋,增強河道水源的供應,對于污染的治理具有一定的作用,在進行引水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周邊水系來進行合理規劃,以實現對資源的合理利用。

人工增氧的方式可以對河道中水體的含氧量進行補充,有利于恢復水體的生態功能,提高其自凈化能力。常用的增氧設備包括曝氣機、微納米氣泡發生機等,根據河道水體的微生物分布情況進行增氧操作,促進河道水質的自我修復,對于生態系統的恢復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2]。

(二)水體生態功能的恢復

水體的富營養化問題是城市河道的常見問題,氮、磷等物質隨著生活污水的排放進入到河道中,會造成水體的微生物分布失衡,大量的藻類和浮游植物快速繁殖,造成水中溶氧消耗過大,魚類等其他生物無法適應缺氧的環境而相繼死亡,水體的生態平衡被打破。為了減少藻類對河道水環境的危害,可以采用除藻劑進行處理,減少富營養化的危害,還可以培育食藻類蟲體的方式,來限制藻類的過度繁殖,擴大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以保障河流生態系統的多樣和穩定。

水體生態功能的恢復還可以引入沉水植物來進行,強化河流生態功能,就目前來看,常見的沉水植物包括輪葉黑藻、金魚藻等,植物體自身可以吸收一定的氮磷營養成分,緩解水體的富營養狀態,還可以促進懸浮物質沉淀,提升水體的透明度;同時觀察沉水植物的生長狀態,也可以對水體的狀況進行分析,如果水體呈現清水態,則說明水質的改善效果較好,富營養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如果出現濁水態,則表明水質不佳,需要進行長期觀察來確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3]。

(三)治理機制的完善

首先是要做好治理的規劃工作,有計劃地實施防治措施,在環境保護的過程中,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垃圾和淤泥的清理,保障河道的暢通,必要時可以通過分段打撈的方式,對阻礙河道暢通的塑料、垃圾等進行打撈并除臭消毒,保障水體的清潔、無異味;二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對河道進行加固,減緩水土的流失;三是進行一定的景觀設計,通過栽植綠化林的方式,既能美化河道,也能起到一定的環境保護、維護生態系統功能的作用。通過三方面的措施入手,河道治理需要制定可執行性強的措施,切實落實好治理方案,避免流于形式。

其次是治理工作需要做到分工明確,對河道環境改善的效果進行動態監控,隨時掌握河流的水質狀況,尤其是污染物情況、氮磷含量、含氧量等數據指標進行細化監測,一旦出現異常需要采取及時的措施對突發的水體異常進行妥善處理;各監管部門需要建立長效協作的治理機制,對治理成果進行監察和考核,以激發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并定期定時對社會公布水體的動態,加強信息的共享,保障水資源治理過程的公開與透明;在河道治理中,可以引入河長制的工作方式,以各行政區域的領導班子為核心,來協調各部門共同對河道進行治理,這一制度能夠將職責落實到基層,充分調動各部門,提高治理工作的效率。

最后是加強水資源治理的宣傳工作,充分調動河流兩岸群眾的積極性,促進全民參與,共同對河道的水質情況進行監督,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的宣傳和培養,幫助居民養成不亂丟廢棄物、垃圾的良好習慣,自覺愛護河流水體的生態環境。

四、結束語

人類的活動對于城市河道的影響越來越大,為了加強對河道水環境的治理,應當結合物理和化學的方法,對河底淤泥進行合理清理,引入沉水植物等強化河流生態系統的恢復過程,通過長效的治理機制來全面提升治理效果,為城市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婧. 淺談城市河道水環境生態治理的措施[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7,No.155(7):173.

[2]楊明. 城市河道水環境生態治理研究[J]. 水能經,2018(12):233.

[3]馬哲. 城市河道的水環境生態治理對策分析[J]. 山西建筑,2017(6):191-192.

猜你喜歡
城市河道生態治理水環境
“互聯網+”背景下的網絡文化產業生態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