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陵王入陣曲》在日本的傳承與發展研究

2019-01-30 02:25王曉玲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道具日本

【摘 要】《蘭陵王入陣曲》是我國古典文化瑰寶,在我國已失傳,但在日本傳承至今。但是在舞蹈、道具,功能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文主要通過查找中日古籍,對《蘭陵王入陣曲》在日本的傳承與發展情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使一些疑問變明朗。

【關鍵詞】《蘭陵王入陣曲》;日本;軟舞;道具

蘭陵王,名高肅,字長恭,渤海(今景縣)人,南北朝時期北齊文襄皇帝高澄之子。于北齊乾明元年(公元560年),被封為徐州(山東棗莊一帶)蘭陵郡王,史稱蘭陵王。他聰明英武,智勇雙全,但因其貌美高貴,所以在與敵交戰中,常帶著猙獰可怕的面具以威懾敵人?!短m陵王入陣曲》就是因他而作。

一、《蘭陵王入陣曲》在中國的傳承與發展

關于其創作緣由,段安節《樂府雜錄》載:戲有“代面”,始自北齊神武弟,有膽勇,善斗戰,以其顏貌無威每入陣即著面具,后乃百戰百勝。戲者衣紫,腰金,執鞭也。

此外《北齊書·蘭陵武王孝瓘傳》、崔令欽的《教坊記》、《舊唐書·音樂志》也都有提及。從這些史料大抵可得知:蘭陵王長相柔美,能征善戰,邙山大戰中“著假面”,勇戰北周軍而解金墉之圍。齊軍將士“為此舞”,由此產生了《入陣曲》。

《入陣曲》樂舞一經誕生,即成為名曲名舞而千古傳頌。隋朝收集整理收錄為宮廷常用舞曲。隋朝末年,李世民對《入陣曲》喜愛有加。唐貞觀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傳承此曲基礎上,制成《破陣舞圖》,“使呂才協音律,李百藥、虞世南、褚亮、魏徵等制歌辭”,“令呂才依圖教樂工百二十人,被甲執戰而習之”,成就《秦王破陣樂》。至唐開元年間,唐玄宗李隆基推崇《秦王破陣樂》武舞為“神功破陣舞”,對《入陣曲》貶損禁演,頒詔“以其非正聲,置教坊于禁演之中以處之”。以詔令禁止反證了此舞曲的影響和流傳不可小覷。之后,《入陣曲》改頭換面,或南宋時演變為《蘭陵王》詞,宋之后,《入陣曲》失傳。但其影響不但沒有就此結束,反而向外不斷擴展。

二、《蘭陵王入陣曲》在日本的傳承

慶幸的是《蘭陵王入陣曲》在異國他鄉的日本得以很好的保存下來,即《陵王りょうおう》。那到底是誰、在何時將其傳入日本的?傳入日本時是以怎樣一種形態呢?

(一)傳入者

源光圀(即德川光圀)主編的《大日本史》中,對《陵王》有著以下的明確記載:

陵王、一名羅陵王、又名蘭陵王、即北齊蘭陵王入陳(通“陣”)曲也、……林邑僧佛哲傳之、古樂、中曲、準大曲、、有囀、……別裝束、假面、帽子、執金桴、……答舞納蘇利、競馬相撲等節奏之、孝謙帝尤愛此曲、敕尾張濱主改早上調子、以案摩急吹為入曲舞之、……

《大日本史》作為正史,記述較為可信,可以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陵王》、《羅陵王》、《蘭陵王》都是指北齊時的蘭陵王入陣曲

2.《陵王》由林邑僧人佛哲傳至日本

3.孝謙帝(即高野天皇、謙德天皇)喜愛此曲,命尾張濱主改編為“案摩急吹”

由此可得出《蘭陵王入陣曲》是由僧人佛哲傳入日本,后期由尾張賓主加以改編。那是何時傳入日本的呢?

(二)傳入時間

據日本佛教典籍《元亨釋書》記載,佛哲在天平八年(公元736年)從中國東渡日本,又據傅蕓子先生記載,奈良正倉院館藏一個蘭陵王接腰,上有“天平勝寶四年”題字(即752年),因此如持佛哲傳入一說,則《陵王》傳入日本的時間應在這個時間段之間。

(三)傳入形式

《入陣曲》剛產生時是融合原始武舞技藝,以齊軍將士手持兵器“效其指麾擊刺之容”的舞蹈動作,邙山大捷蕩氣回腸的戰爭場面,所以具有“武舞(健舞)”的特征,表演氣勢浩蕩,引人入勝。但是唐朝中期出現了“開元盛世”,為了迎合統治者和民間歌頌歌舞升平,增加藝術的趣味性、娛樂性的需求,“武舞”版《入陣曲》被進行加工,衍化成了優美柔婉、節奏徐緩的“軟舞”。唐代崔令欽《教坊記》就多次記述《蘭陵王》相關的內容,將其歸入了舞姿輕柔的軟舞。如:

《垂手羅》《回波樂》《蘭陵王》《春鶯囀》《半社渠》《借席》《烏夜啼》之屬謂之“軟舞”。

開元十一年初,也就是公元723年,而佛哲是大約天平八年(公元736年)至天平勝寶四年(公元752年)間經中國將《蘭陵王入陣曲》帶去日本,所以很可能他接觸的就是此軟舞版本的《蘭陵王入陣曲》。我們再從日本方面找佐證。

朱雀天皇承平年間,日本最初的分類形式漢和辭書《倭名類聚抄》中,就記錄有唐曲132曲。其中包含有軟舞的有《團圓旋》、《春鶯囀》、《蘭陵王》等。因為日本文化特征所致,日本舞蹈以嫻靜、柔和、曲線、平穩等特點為主。注重造型美,并且節奏緩慢,面部表情也很少。由于日本的這種審美意識,日本流傳和吸收較多的是軟舞。軟舞優美柔婉,符合日本舞蹈形態美感的柔和要求。再結合日本現存此舞的特點:蒼涼、緩慢和沉幽,缺乏戰場上緊張和激越的節奏等,所以很大可能佛哲當時傳到日本的《蘭陵王入陣曲》就是軟舞版本的。當然現存的此舞肯定是融入了一些日本傳統舞蹈自己的特色,如:

室町時代所出版的《還城樂物語》提及《蘭陵王》取名為《龍王》,他結合日本當時的舞蹈幸若舞做了改編。尾張濱主還將《蘭陵王》樂舞引進日本相撲比賽的輸贏之姿。

(四)扮相(道具為主)

日本《蘭陵王》舞樂,在長達千余年的流傳過程中發生過變化。天平勝寶年間(749—752),高野天皇下令對《蘭陵王》進行過改革。據《教訓抄》記載,當時《蘭陵王》改革之處有五處,因篇幅有限,我們只研究其中的道具。

據《樂府雜錄》記載:戲者衣紫、腰金、執鞭、著面具。也就是說蘭陵王所持道具原是鞭,而此處所記述的“桴縮短一尺二寸”,是長桴變短桴。也就是說在這次改革之前已經變鞭為桴了?!氨蕖?,為策馬的用具。蘭陵王長恭若執鞭而舞,必有策馬奔跑的動作,一定輾轉騰挪,舞鞭擊刺,動作豐富。而“桴”是擊鼓的槌,蘭陵王身立而擊鼓,動作幅度變小,活動范圍主要集中在鼓的周圍。道具的變革,導致舞風之變異,由相對的“動”,一變而為相對的“靜”。

(五)功能

《蘭陵王入陣曲》在創始之初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英勇,后期逐漸演變成娛樂作用,傳到日本后,被列入正統雅樂舞蹈,每逢盛典都要演奏,甚至天皇即位、皇宮的重大活動也演奏這支曲子。它已經更多的具備祈福避兇的功能,除此在外日本的《蘭陵王》是否還有一些其他功能呢?

日本學者西川杏太郎說:“在地方上,很早就有舞陵王可以降雨的信仰。地方神社以舞《陵王》來祈雨的例證很多。據《嘉元記》載,正和四年(1315)8月到9月間,因天旱少雨,法隆寺舞《陵王》以祈雨?!?/p>

祈雨功能,在中國古代沒有相關記載。那么舞《陵王》來祈雨,應該是傳入日本之后在功能上發生的變化。筆者認為:中國的《蘭陵王》舞樂傳入日本后,首先獻藝于宮廷、寺院與神社,繼而流布多地。在《蘭陵王》傳入日本的某個時期與印度的沙羯羅抑或中國龍神行云布雨信仰結合,從而增加了其祈雨的功能。

三、綜述

《蘭陵王入陣曲》產生之后廣為流傳。在公元736年至公元752年間由林邑僧人佛哲經中國傳入日本,并且很大可能是軟舞版本的《蘭陵王入陣曲》。道具由策馬之鞭變為擊鼓之桴,尺寸也縮短了,導致舞風也發生變異,由相對的“動”變為相對的“靜”。在功能方面除了有祈福避兇之功能,還有類似龍王一樣的祈雨功能。

總之,《蘭陵王》樂舞傳入日本已千余年了,在漫長的歷史中,這個樂舞得以保存,是難能可貴的;尤其是在該樂舞的發祥地早已失傳的情況下,尚可觀摩到它的演出,盡管這種演出或許已經發生某些變異,甚至與中國唐宋時代的《蘭陵王》樂舞大相徑庭,但依然不減它的珍貴程度??梢哉f,《蘭陵王》樂舞凝聚了中日兩國無數舞蹈藝術家的心血,是歷史上有名的抑或無名的藝術家共同締造的藝術精品。

【參考文獻】

[1]崔令欽.教坊記[M]. 北京: 中華書局, 2012: 23.

[2]傅蕓子.白川集. 舞樂《蘭陵王》考[M].沈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0: 76.

作者簡介:王曉玲(1985-),女,山東威海人,煙臺南山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項目來源:本文為2019年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課題成果,項目編號:QN201906039。

猜你喜歡
道具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黃金時代》日本版
美哭了的日本點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訴你
日本訪學隨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