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思考

2019-01-30 02:25戴碩豪文德倪航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思政教育必要性新媒體

戴碩豪 文德 倪航

【摘 要】近些年來,新媒體技術高速發展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技術工具和條件,改變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內容。然而,部分高校對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力不強,尚未將新媒體工具融入到思政教育的各個環節,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質量。鑒于此,文章立足于新媒體背景,分析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并結合相關理論指出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對策,希望能夠進一步營造穩定和諧的校園環境,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

【關鍵詞】思政教育;新媒體;大學生;對策;必要性

一、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概述

新媒體是一種與互聯網技術以及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緊密相連的技術,能夠拓寬信息資源的傳播渠道,打破信息資源傳輸的時間壁壘和空間壁壘。當前,微信、微博、微電影、QQ、社交論壇都是比較受大學生歡迎的新媒體[1]。

新媒體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則主要是指高校教師利用新媒體工具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的一種思政教育模式。相較于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新媒體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具有以下特點:第一,網絡性。新媒體技術是一種以互聯網為技術的信息傳媒技術。因此,新媒體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也具有網絡性。通過相關的新媒體平臺,高校教師能夠迅速的將相關的教學資源推送至學生,進而提升思政教育的靈活度、可行度以及科學度[2]。第二,便捷性。新媒體技術能夠打破時間界限和空間界限,增加受教育對象的數量,讓更多大學生享受到即時的教學服務。

二、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強化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工作的必然要求

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工作是高校最為核心的工作,事關高校育人工作的開展以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F階段,部分高校對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力以及對大學生輿論引導能力不強,無法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環境。一方面,許多大學生對于先進文化、落后文化、先進理論、錯誤理論的辨別能力不強,容易受到新媒體環境中各種負面虛假消息、虛假言論的影響。為此,高校教師有必要應用新媒體工具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辨別能力以及理論辨別能力。另一方面,新媒體環境中充斥著少量的憲政民主主義思潮、拜金主義思潮、西方極端自由主義思潮,容易影響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為此,高校教師有必要通過新媒體平臺來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認識,幫助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遠大理想,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以及制度自信。

(二)規范大學生言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內在要求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大學生接受信息資源的渠道和面積得以增加,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一方面,部分高校大學生尚處于身心發展時期,思想以及心理都較為敏感,容易受到新媒體環境中負面消息的影響而導致自身言行失范。為了更好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大學生言行,高校教師有必要將新媒體技術應用到高校思政教育領域。另一方面,通過新媒體平臺,高校教師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種類多樣的教學資源,豐富大學生精神境界,避免大學生道德滑坡和思想滑坡,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

三、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對策

(一)加強輿論引導,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教師要通過輿論引導來強化意識形態建設工作,夯實思政教育的基礎,有效應對新的挑戰[3]。第一,高校教師可以通過微博來抓好輿論引導工作,及時轉發人民日報、新華社、共青團中央、中央宣傳部等官方微博發布的信息資訊,滿足大學生輿論需求。第二,高校教師要重點強化案例教育以及法治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到錯誤發布言論、轉發言論以及制造虛假言論的法律責任以及紀律責任,進一步規范大學生在互聯網終端的言行舉止。第三,高校教師要做好輿論宣傳工作,及時通過校園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校園官方網站等平臺來推送相關的時事熱點訊息、政治訊息、理論前沿訊息、文化前沿訊息,強化輿論宣傳效果。

(二)創新教育平臺,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教師要善于搭建新媒體教育平臺,延伸思政教育的價值鏈,拓寬思政教育的渠道。第一,高校教師要可以通過“學習強國”平臺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并建立相關的積分考核機制以及積分評比機制,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靈活性。同時,為了避免形式化教學以及自主學習監管難的問題,高校教師在設計期末考試試題時可以融入“學習強國”平臺學習群內部的相關理論內容,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第二,高校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每日推送優秀的理論文章。第三,高校教師可以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建國七十周年、強軍強國等專題來組織學生拍攝相關的微電影,彰顯先進文化和先進理論的魅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先進文化和先進理論的理解。

(三)整合教學資源,豐富思政教育內容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教師可供收集和利用的教學資源不斷增加。因此,高校教師可以對網絡終端的教學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形成不同的教學專題,全方位提升思政教育的質量。第一,高校教師可以分別從思想政治、時事熱點、心理健康、道德法治等幾個領域對內容進行收集,并形成相關的教學專題。第二,高校也可以組織教師統一錄制系統化的網絡課程,形成不同的網絡教學專題,進一步從多個層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實現教學資源整合的目標。第三,高校要給予教師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支持,配套相關的技術和設備,組織教師進行集中培訓,增強教師應用新媒體工具的能力。

四、結束語

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的要求和挑戰。對于高效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如何提升大學生政治站位,確保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的先進理論在高校得以宣傳,是當前高校思政教師重點關注的一個課題。為此,有必要從理論層面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開探討,掀開高校創新發展的新篇章,促進高校長遠穩定發展。文章重點從新媒體的角度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對策進行了探討。通過本研究可以發現,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從加強輿論引導、創新教育平臺以及整合教學資源等三個層面加以展開,進而更好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思想優勢和政治優勢轉化為高校創新發展的行動優勢。

【參考文獻】

[1]王芬.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新思路[J].智庫時代,2019(44):53+55.

[2]劉佳琦,黃明輝,倪文杰.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分析——基于SWOT研究模型[J].教育現代化,2019,6(74):266-267+279.

[3]陽偉奇.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探究[J].科技資訊,2019,17(24):213-214.

猜你喜歡
思政教育必要性新媒體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小學英語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學方法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