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現狀及對策

2019-02-01 04:51張軍紅徐義萍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9年23期
關鍵詞:院校信息化高職

張軍紅 何 娟 徐義萍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 402160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正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開放、共享是“互聯網+”時代的核心精神[1]?!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高職院校以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藝型人才為己任,如何適應“互聯網+”的時代要求,培養適應“互聯網+”與工業4.0背景下的高素質技術技藝型人才,是一項嚴峻的挑戰。因此,探索“互聯網+”大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面臨的發展趨勢,并采取積極可行的對策與方法,推行對接最新職業崗位需求的信息化教學方式,是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2]?!盎ヂ摼W+”背景下,技術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遠遠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知識傳播途徑的多樣化,知識更新及傳播速度的日新月異,對傳統教育模式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如何順應時代的需求,將信息化技術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以提高課堂吸引力,是決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3]。

1 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現狀

1.1 對信息化教學的理解不夠深入

目前職業院校都在提倡信息化教學,但是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概念及如何實現信息化教學并不是很清楚。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提到,大力提倡建設智能化教學環境,提供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和軟件工具,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新,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信息化教學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借助現代信息化技術將教學過程簡潔化,將復雜知識容易化,以及為實現信息化過程教學模式改革[4]。信息化是教學的方法或工具,用來更好地滿足現代職業崗位的需求,將真實的工作場景帶入課堂,將復雜的抽象的知識點用視頻、動畫、圖片、虛擬技術直觀展現出來,以提高知識的傳播效率,而非簡單的多媒體教學[5]。信息化教學的主體對象是教學、中心是教學、信息化是定語,旨在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學。

1.2 教師應用信息化教學的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教師肩負著傳道授業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師應不斷自我完善,掌握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要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而信息化技術對促進高職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通過信息化手段解決傳統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例如機械工程學中機械部件的內部結構,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接受起來較困難,而借助信息化的微課、動畫、視頻、VR虛擬技術等,將所講的知識直觀展示給學生,同時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變教學難點為學生興趣點;二是教學過程中緊貼行業發展前景,例如通訊專業,在移動通訊4G技術向5G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再講授2G,3G技術的知識顯然已經過時了,所以就要求教師對行業前沿的信息化融入情況較為熟悉。而目前的情況是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僅對課本知識進行教學設計,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講授,對如何將專業前沿發展融入信息化教學設計缺乏思考和應用[6]。

1.3 信息化軟硬件方面的投入不足

信息化教學對軟硬件的要求較高,包括計算機、錄播設備、多媒體教室等必要的硬件和配套的軟件,近幾年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各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平臺建設方面投入很大,軟硬件條件有了較大程度提高。然而由于我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地方政府對高職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同,導致不同地區間高校信息化建設條件存在較大區別。

1.4 信息化教學評價機制有待完善

傳統的教學評價側重于評價學習結果,以便給學生定級或分類,評價通常包含根據外部標準對某種努力的價值、重要性、優點的判斷,并依據這種標準對學生所學到的與沒有學到的進行判斷。為了評價學習效果,傳統的評價往往是正規的、判斷性的,而在信息化教學中,評價是基于學生表現和過程的,用于評價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關注的重點不再是學到的知識,而是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技能。

2 提升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水平的建議

2.1 加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

教師是信息化教學的載體,直接影響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的需要,高職院校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收集、加工、組織、運用,因此高職院校首先應加強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的培訓。培訓內容通常包括:(1)信息化教學基本能力應用(多媒體課件制作、微視頻腳本設計與制作等);(2)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化教學策略與實施、教案設計、信息化教學質量評價與教學反思等);(3)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能力(微課制作技術及教學應用、資源庫構建、App教學、VR軟件教學等);(4)信息化教學大賽能力提升等。通過舉辦培訓班、開展講座、舉行教師信息化教學競賽等多種途徑,使教師正確認識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及核心要求,進而結合專業課程知識點開展信息化教學的設計、開發與應用[7]。

2.2 加強信息化教學的創新設計

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提升教學效果,加強信息化教學的創新設計是關鍵。教師必須首先明確教學的目標,將其合理的融入教學設計內容中,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采取相關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應用科學的方法,切實提升學生的操作和實踐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夠完成教學目標。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在于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和手段解決傳統教學中的知識難點,同時將行業的最新知識融入教學過程。例如,在講解“地基基礎”時,先讓學生登錄網絡平臺,了解各地出現的“地基沉降”和“樓歪歪”事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教師播放有關“地基沉降”和“樓歪歪”事件的新聞調查短片,并設置問題啟發學生,讓學生思考出現上述事件的原因?如何避免上述事故的發生,進而引入專業知識點的講解,能夠給予學生更大的想象空間,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開放式、互動式課堂教學情景的構建,有助于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2.3 加強信息化教學的軟硬件投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提升,要求其具備最基本的軟硬件設施,信息化教學硬件設施主要包括多媒體教室、計算機、錄播設備、電子投屏等,軟件主要包括各類網絡資源、教學資源庫、移動學習App等。當前多媒體教室及其裝備正向數字化、互聯網化教室方向發展,各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的情況,以智慧校園建設為契機,加強對信息化教學軟硬件的投入,搭建信息化教學平臺,構建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以滿足教師信息化教學的需求。

2.4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學評價機制

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學的組織者要盡可能地從“真實的世界”中選擇挑戰和挖掘問題,并在評價時關注學生完成實際任務中所表現出的提問的能力、尋求答案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創新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和評價的能力。評價的重點要放在如何使學生的這些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上,而不僅僅是判斷學生能力的高低。教育評價體系應適應信息化技術快捷、準確、互動的特征,著重考查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效果,學生學習態度、興趣、效果等。在評價過程中應重點關注信息化教學在解決重點難點中的效果,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情況,并及時反饋,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3 結語

“互聯網+”背景下的現代教育技術和社會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使傳統的教育方式面臨著機遇和挑戰,以培養經濟社會必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己任的高職院校,應積極應對,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順應信息化的時代趨勢,挑戰教學策略,將信息化技術有機融入教育教學體系,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針對當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對信息化教學認識的偏差、信息化教學模式缺乏創新、信息化教學軟硬件投入不足等問題,提出了加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加強信息化教學的創新設計、加強信息化教學的軟硬件投入、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學評價機制等建議,以期更好地促進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歡
院校信息化高職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戰“疫”期間基于高職線上教學的分析與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如何將微課融入高職鋼琴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