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立德樹人教育中大學生生態素養培育探索

2019-02-03 09:37王淑榮
現代交際 2019年23期
關鍵詞:立德樹人培育高校

摘要:隨著高校教改事業良性發展,育人思想不斷革新,教學方法隨之優化,教育質量得以提高,為立德樹人理念的滲透奠定基礎。通過探析高校立德樹人教育中大學生生態素養培育價值、培育要點、難點,提出高校立德樹人教育中大學生生態素養培育措施:營建優質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氛圍,科學設置生態文明教育課程,提高學生生態素養培育質量,完善高校學生生態素質培育體系,以期提高高校教育質量。

關鍵詞:高校 立德樹人 大學生 生態素養 培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3-0035-02

生態素養主要是指樹立生態環境發展危機意識,學生通過學習重視生態效益,充實生態知識,在環保思想指引下創新實踐,可以節約資源,有效規避污染現象,受科學發展觀影響提升自身核心素養,符合新時代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然而,當前與高校學生生態素養培育相關教育研究成果較少,無法引導學生從知識技能、行為習慣、思想態度等角度出發接納生態觀念,開展環?;顒?,踐行生態理念,影響學生綜合素質培育成效,降低立德樹人質量?;诖?,為提高高校立德樹人教育質量,探析大學生生態素養培育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校立德樹人教育中大學生生態素養培育價值

1.提高學生環保自覺性

人類活動是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重要內因,只有人類活動在環保理念約束范疇內,人與生態和諧才能共處。在高校立德樹人教育中滲透生態保護理念,可提高學生環保自覺性,受環保理念約束,創新實踐活動更加科學高效。

2.提高立德樹人教育內容多樣性

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生態素養”易被輕視,使立德樹人教育內容出現偏差,教育內容不全面,影響學生核心素養培育成效。教師在立德樹人教育中融入生態文化、生態倫理、生態審美、生態消費觀等知識,可使高校立德樹人教育內容更為多元,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3.提高高校師資水平

為更好地培育學生生態素養,教師應不斷創新育人模式,總結教育經驗,同時學習生態文化知識,探究生態知識、學生專業發展、社會進步多邊關系,以保障學生利益、社會利益、生態利益為先導展開育人活動,使教師育人能力有所提升,達到充實高校師資力量目的,凸顯高校立德樹人教育中大學生生態素養培育價值[1]。

二、高校立德樹人教育中大學生生態素養培育要點

1.歷史傳承與創新實踐有機統一

生態保護觀念由來已久,如何引導學生在習承環保精神基礎上展開創新性、科學性生態保護活動,成為高校立德樹人教育要點。為此,高校教師應在講解生態保護知識同時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滲透生態保護理念,將生態保護觀念與學生思想、行為融合在一起,達到培養學生生態素養目的[2]。

2.教育活動與社會發展有機統一

新時代對生態環境保護提出新考驗,教師需根據社會發展實況展開育人活動,確保立德樹人教育與時俱進。學生可以在生態素養支持下科學發展,積極融入社會并進行創新、創業,通過接受教育成為助推社會發展“主力軍”。

3.價值遞增與文化變革有機統一

一方面,高校通過立德樹人教育引導學生弘揚生態文化,發揮自身聰明才智參與環保技術研究、設計等活動,為節約資源、污染防治貢獻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學生需在實踐中賦予生態文化更多內涵,通過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環保價值等的遞增優化生態文化,提升自身生態素養。

三、高校立德樹人教育中大學生生態素養培育難點

1.教育氛圍不良,影響學生對生態文化的理解成效

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學生接納育人內容、提升自身素養的前提條件。為此,高校應為學生打造優質生態文明宣講環境,拉近學生與生態文明的距離,轉變學生的審美觀念、價值觀念、思想觀念,使立德樹人教育質量得以提高。

2.課程設置不當,降低學生生態素養培育質量

為保障高校立德樹人教育有的放矢,教師需創編校本化課程,旨在突出本校生態文明教育優勢,充分利用本校生態化教育資源,為落實德育教育目標奠定基礎。然而,當前有些高校輕視生態文明建設,未能合理設置相關教材,課程質量隨之降低,無法有效培育大學生生態素養。

3.高校學生生態素質培育體系有待完善

有些高校生態文明相關教育活動過于隨機,無法科學培養學生生態素質,加之教研滯后、評價片面、方法陳舊,阻滯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活動良性發展。教師需在總結育人經驗基礎上完善學生生態素質培養體系,使高校立德樹人教育更富成效[3]。

四、高校立德樹人教育中大學生生態素養培育措施

1.營建優質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氛圍

高校需將生態文明視為校園文化一部分,將其滲透在校園精神、校園環境中,如在“校訓”中納入生態文化理念,引導師生共筑生態化校園,使學生精神受校園文化影響發生轉變,為培養學生生態素養奠定基礎。例如,高??砷_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周”活動,在校內板報上發布生態保護相關知識,鼓勵學生創設“生態文明展覽”;以“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為主題設計美術作品并參與展覽引發師生共鳴;利用廢棄物品制作工藝品進行義賣,將義賣所得善款捐助給環保機構。這些都會使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周相關活動更為豐富有效,營建優質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氛圍,在培養學生生態素養基礎上可培育其創造力、想象力、社會責任感等核心素養,繼而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

2.科學設置生態文明教育課程,提高學生生態素養培育質量

一方面,教師需在授課進程中滲透生態文明相關知識,將生態文明教育視為教師育人教程構成要素之一;另一方面,高校需打造個性化、特色化生態文明教育課程體系,充實生態文化、生態審美、生態歷史等相關理論知識,為學生學習生態文明理念奠定基礎,同時追加實踐類課程,在講解生態文明理念基礎上鼓勵學生開展創新活動,探析環保新技術、新模式,將環保與學生生活、創新創業等領域關聯在一起,使生態文明課程設置更為全面、系統、高效;同時可根據學生學習實況作出調整,滿足學生生態素養培育需求為導向設置課程,使高校生態化教學內容更為豐富。

3.完善高校學生生態素質培育體系

首先,教師應了解學生學習生態文化相關知識切實需求,從學生專業、能力、興趣、未來發展、學習心理等角度出發設計教學方案,探尋育人方向,為優化配置生態文明課程教育資源鋪平道路。其次,教師應創新教育手段,為輸出生態文明相關育人資源搭建平臺。例如教師在講解環保新技術、新理念時可采用信息化教學法,面向學生播放與該技術相關研究類探討性視頻,創設師生討論議題,如“生態保護到底應該依靠技術,還是依靠人的本性”“生態保護技術對你有何啟發”等,使生態文明教育方式更為高效,達到培養學生生態素質的教育目的。最后,教師應做好立德樹人教育總結工作,反思學生生態素養培育情況,以此為由進行教研,旨在彌補高校立德樹人教育體系固有缺陷,在優化生態文明教育課程、方法、目標基礎上使學生生態素養得以提升[4]。

五、結語

綜上所述,為提高高校立德樹人教育質量,需高校營建優質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氛圍,科學設置生態文明教育課程,提高學生生態素養培育質量,完善高校學生生態素質培育體系,根據學生學習成長需求科學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活動,繼而有效培養大學生生態素養。

參考文獻:

[1]徐登獻.自媒體時代新疆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路徑選擇[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9,38(3):63-66.

[2]傅志平.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內涵·路徑·機制[J].文教資料,2018(29):77-79.

[3]趙凱娜.美麗中國背景下的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研究[J].科技視界,2018(2):100-101.

[4]蔡濱.新時代高校隱性德育的價值生態建構[J].教育評論,2018(11):81-85.

責任編輯:趙慧敏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高校思政研究專項課題“高校思政課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研究”(GS17084)。

[作者簡介]王淑榮,長春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立德樹人培育高校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