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課教師實現“四點目標”的思考

2019-02-03 09:37胡孝四
現代交際 2019年23期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目標

摘要:增強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提出的基本目標。高校思政課教師實現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思政課教師從備課到授課過程中始終要圍繞“四點目標”:在備課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備教材、備學生和備資源等為授課奠定基礎;在授課過程中,主要通過資源的合理利用、問題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等形式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 目標 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3-0216-02

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對新時代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提出的四點基本目標(以下簡稱“四點目標”)。與此同時,總書記還提出了“八個統一”的具體要求。如何實現“四點目標”和“八個統一”是當前各級各類學校思政課建設面臨的首要問題。從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角度看,主要是圍繞課堂教學,在備課、授課過程中努力實現上述目標。

一、備課過程中如何圍繞“四點目標”

思政課備課主要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和備資源。在透徹把握教材基本內容和要求的基礎上,針對授課對象的知識基礎、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學習期望等,選取有針對性的教學資源,包括理論知識、視頻圖片資源、社會生活資源等,完成PPT的制作和教案的編寫,設計好教學過程和教學環節,這是高校思政課備課的基本模式。

1.備教材方面

一般需要把教材深入研讀幾遍,弄清楚教材的基本邏輯結構、基本理論觀點,從每一章、每一節、到每一目,甚至每一段話都要弄清為什么要這樣寫,需要教給學生什么。2018版高校思政課教材雖然從內容到形式上均有較大的變動,教材編者也試圖增強教材的可讀性和適應性。但是總體來看,這套教材依然是理論性、政策性話語偏多,經典作家的語言、結論性內容偏多;符合學生興趣的話語、生活化語言偏少,生動活潑的案例和深入細致的闡釋偏少。建議初次備課時要按照教材的結構列舉備課提綱,把每一個問題轉化為自己能夠弄清楚的問題,通過理論闡釋、補充案例、設計互動等途徑初步把問題講清楚;第二輪以后的備課可以在此基礎上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整合教材內容,更好地融入啟發誘導的環節,深入淺出地把教材體系轉化為自己的教學體系。

2.在備學生方面

首先要研究青年大學生的一般心理特征,比如青年大學生處于社會化的關鍵時期,渴望了解社會、盡快成人,但是涉世未深,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依然不成熟。逆反心理依然存在,對社會不良現象會極度厭惡。作為思政課教師可以結合自身和他人成長的經歷,一方面直面問題,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另一方面要加強引導,幫助青年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備學生還要求我們要熟悉青年大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的問題,以及在課堂上希望實現的目標。這些要求我們在確定問題、選擇案例、備課語言的選擇上都要精心推敲。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雖然沒有和學生面對面,但是一定要想象你的備課是直接面對學生的,要分析學生可能的反應,把教學環節安排得恰到好處。

3.在備資源方面

既要多學習和教材內容相關的理論知識,又要大量接觸時政新聞和社會熱點,還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學會留心觀察社會生活??梢哉f,社會生活中處處都有思政課教學資源。作為思政課教師,首先要深入學習與研究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學術領域,了解最新的學術前沿,打下深厚的理論功底,這是教學過程中取之不盡的資源。其他資源的選擇原則第一是政治性,思政課教師政治立場必須堅定,政治原則必須堅持。凡是在政治上有可能產生負面教育效果的資源必須一律排除。第二是契合性,資源的選擇必須和我們要講的問題高度契合,不能單純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一定要看是否適合教學,不適合的要堅決放棄。第三是針對性,主要是針對教學對象進行選擇,可以準備多種資源備選,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反應再決定取舍。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應該是上海大學的李梁老師,他準備的視頻資源十分豐富,課件上做了大量的鏈接,根據學生的反應隨時決定資源的取舍,取得了突出的教學效果。

二、授課過程中如何實現“四點目標”

高校思政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遵循的基本規律是“知、情、意、信、行”。課堂教學主要解決的是“知”和“信”的問題,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初步相信思政課提供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初步接受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課堂教學對“情”“意”“行”也能產生一定影響。思政課的親和力能夠幫助學生愛上這門課,愛上思政課教師,這對于強化學生的認知和信念具有極大的幫助作用,認知、情感和信念的強化必然會對學生的行為產生更大的影響。

1.在思想性和理論性方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思想性是高校思政課的首要特征?!耙鰪娝颊n的思想性,應從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學科建設著手,進而實現從思想體系、理論體系向教材體系轉化?!盵1]教師只有具備了深厚的理論功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真正體現出課程的思想性和理論性,否則只能是照本宣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問題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是增強思政課思想性和理論性的主要方法。每次課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設計幾個問題,每一個問題一定要從理論上講深、講透,不能蜻蜓點水,可以結合案例講授,做到有理有據。大問題下面還要設計小問題,層層設問,循循善誘,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并自己尋求答案。目前高校思政課一般以中班教學為主,人數100人左右,這樣的教學規模仍然不利于開展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如果有條件開展小班化教學,教學效果應該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2.在親和力和針對性方面

高校思政課教師首先要注意選擇教學內容,包括案例、圖片等,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案例,同時也要具備針對性,能夠產生教育效果,不能一味迎合學生。其次要注意使用生活化的語言,這樣能夠改變思政課高高在上的形象,使思政課更加貼近學生。思政課的最高境界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深奧的問題通俗化。對青年大學生喜歡的網絡語言也要有所了解,可以適當使用。再次,思政課必須關注青年大學生的關切,對于他們面臨的現實問題給予積極回應,比如就業問題、人際關系問題、戀愛問題等。如果能和學校相關部門合作,幫助部分同學解決實際問題,必將極大地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時代楷模曲建武是思政課教師中關心幫助學生的楷模,也深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達到了“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效果。最后,思政課是否具有親和力還和教師的人格魅力有關,思政課教師一定要和學生多接觸,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和諧,則教學活動容易順暢;師生關系別扭甚至惡劣,則教學活動難以順暢?!盵2]

三、結語

綜上所述,增強高校思政課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如果在從備課到授課過程中始終圍繞“四點目標”,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將會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姚新立.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J].蘇州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20.

[2]馮務中.如何“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J].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19(1):13.

責任編輯:趙慧敏

[作者簡介]胡孝四,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德育與高職教育。

猜你喜歡
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目標
“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
網絡考試:高校思政課考試改革的新取向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新時期高校體育管理創新的理性思考
淺論對環境監察執法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