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牽于世內,獨身于世外

2019-02-06 04:01蔣國婷
戲劇之家 2019年36期
關鍵詞:道家思想馬致遠

蔣國婷

【摘 要】馬致遠的神仙道化劇中有許多道家思想體現。首先,從避世思想來看,馬致遠是否定世俗功名利祿并追求和憧憬出世的;其次,從無為而無不為思想的角度中,可見馬致遠是仍對入世懷有牽掛傾向的;另外,馬致遠在貴己為我思想的影響下,表現出了強烈個人意識的理想追求;最后,就尚圓思想來說,馬致遠在神仙道化劇作品中所表露出的出世觀和入世觀,是能夠相互轉化的,他的出世是披著理想仙化外衣的對世內生活的憤恨抒發,而他的入世也是為了審視自我俗欲從而傳達對理想世外的追求。

【關鍵詞】馬致遠;神仙道化劇;道家思想;出世觀;入世觀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6-0197-03

馬致遠歷來有馬神仙之稱,不難看出他擅長寫神仙道化劇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說到馬致遠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神仙道化劇,而研究神仙道化劇要從馬致遠入手。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學者對神仙道化劇的研究因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響,多集中于內含宗教的虛無主義,研究也多從宗教文化和社會價值入手,而忽略了其更多的思想價值。由臧懋循編寫的《元曲選》和隋樹森所編的《元曲選外編》統計可知,馬致遠的神仙道化劇作品有《呂洞賓三醉岳陽樓》《邯鄲道省悟黃粱夢》和《馬丹陽三度任風子》以及《西華山陳摶高臥》,在現今所存留下來的十八部神仙道化劇中占有很大比重。馬致遠可以說是開創了神仙道化劇,對其神仙道化劇的研究不僅可窺馬致遠的創作思想,也可以對以馬致遠為代表的一批元初文人的創作有一個完整認識。本文將從避世思想、無為而無不為思想、貴己為我思想和尚圓思想四個方面對馬致遠神仙道化劇中所體現的出世觀、入世觀展開論述。

一、避世思想

馬致遠的神仙道化劇的內容多為仙人教化度人,宣揚了神仙世界的超凡脫俗,批判了社會現實的黑暗腐朽,而劇中主人公多在被度化后領悟大道、跟隨仙人出世而去。文中所推崇的遠離世俗喧囂、避開俗欲紛擾、隱居于清靜閑適的世外,是一種典型的避世思想。

(一)死生虛幻

道家著名代表人物莊子,在其著作《莊子·齊物論》中寫道,他夢見自己變成一只蝴蝶,夢醒后蝴蝶又變回了自己,從而提出了人是不能準確區別真實和虛幻以及生死物化的觀點。同時,在《莊子·知北游》中也描述了孔子去請教老子什么是至道,老子回答說,人生于天地之間,壽命極其短暫,就好像白馬飛馳過狹窄的空隙,轉瞬即逝。從而提出生死只是無形和有形之間的轉化,道才能長留世間,這是從時間的角度來說生死之間的虛幻。

在馬致遠的《邯鄲道省悟黃粱夢》中,鐘離權點化呂洞賓,趁他入睡,引他入黃粱一夢,“呂巖也,你既然要睡,我教你大睡一會,去六道輪回中走一遭。待醒來時,早已過了十八年光景,見了些酒色財氣,人我是非。那其間方可成道?!雹賲味促e在夢中獲得了一切,卻又最終妻離子散、慘遭追殺,依次斷了酒氣、權財、色欲,一夢醒來,王婆的黃粱飯還未熟。這里也是一樁莊周夢蝶,表面是通過夢境來連接虛幻和現實,但鐘離權說呂洞賓睡了十八年,便不能簡單地說夢境是虛幻的構造。也有可能一切是一個末路人夢見了自己在趕考路上,遇到神仙被點化脫離俗世,也可能夢里夢外都為真實,馬致遠沒有明說便是在點明真實和虛幻之間并無明顯界限,《邯鄲道省悟黃粱夢》中的呂洞賓在夢中死去又活過來,《呂洞賓三醉岳陽樓》里郭馬兒眼見賀臘梅頭掉又活現,《馬丹陽三度任風子》中任風子被殺索要頭顱,這些都是道家死生虛幻思想在馬致遠神仙道化劇中的體現,不僅是說世俗功名利祿皆是虛幻,也表現了人生短暫,因而人生在世的一切困境都是虛幻的,于是任風子看破生死后問馬丹陽出路,馬丹陽提出十戒:“一戒酒色財氣,二戒人我是非,三戒因緣好惡,四戒憂愁思慮,五戒口慈心毒,六戒吞腥啖肉,七戒常懷不足,八戒徇己害人,九戒馬劣猿顛,十戒怕死貪生?!雹谄渲袩o一條不是摒棄世俗。馬致遠神仙道化劇中的主人公最后都走向了遠避世間這條路,這也是馬致遠自己面對人世困境時,所做出的出世選擇。

(二)全性保真

“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雹凼菓饑鴷r期道家楊朱學派的重要思想,全性保真即是指順應自然之性,保持自然所賦予自己的真性。不以物累形,即是指不要貪慕名利、權勢等外界誘惑?!胺采L也,順之也,使生不順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適欲?!雹苓@里的適,高誘注解為節制之意,楊朱學派很明顯是把欲望和生放置到了對立面,并且絕對性地否定了俗世欲望。

這一思想觀點在馬致遠的神仙道化劇中頻繁出現,《邯鄲道省悟黃粱夢》中呂洞賓飲酒吐血傷身、貪財賣陣失去權勢,這些都是因為沒有順應自然之性,貪求外物所以才導致了災禍。呂洞賓、任風子、郭馬兒無一不是斬斷了酒色財氣,方才得以隨圣人,也就是道家觀念中的神仙出家入道。鐘離權在勸呂洞賓時唱“酒戀清香疾病因,色愛荒淫患難根;財貪富貴傷殘命,氣競剛強損隱身?!雹荼闶顷愂鲴R致遠對名利是非和酒色財氣的厭棄觀點。

而陳摶則作為一種馬致遠理想中的正面形象化身,“本不是貪名利的世間人,則一個樂琴書林下客,絕寵辱山中相。推開名利關,摘脫英雄網,高打起南山吊窗?!雹薅沤^功名利祿和色欲紛擾,人間富貴不入他眼,所以才能夠脫俗出世。包括從馬致遠盡力描寫的各位仙人極致夢幻的清靜脫俗生活來看,他是厭倦和否定世俗欲望的,并且表現了對理想的世外生活的向往之情,他渴望追求遠離世俗誘惑和順應自然、保全自我的生活,也便是出世。

死生虛幻是主人公在世內面臨困境時對大道的一種領悟,也是對于世俗生活的一種慰藉。由于主人公在現實世界中痛苦掙扎,在明白了生死虛實只是有形與無形之間的轉化,便投身于遠避現實的道路中去。而全性保真則是通往理想世外的途徑,只有順應自然之性、摒棄世俗貪欲,才能尋求出世后的真實自我。死生虛幻和全性保真,這兩者都是馬致遠神仙道化劇中對于避世思想的延伸表現。

二、無為而無不為思想

無為而無不為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⑦,這是道家中一種對于世事處理的重要思想態度。馬致遠的神仙道化劇中,在對于仙人的處事上不可避免地會有所反映,他們表面出塵灑脫且有異能,但卻時時受無形又無處不在的自然所限,必須遵照自然規律入世處事。

(一)無為

無為即是順應自然,別去干預自然的運行,不要做沒有必要的事。這種無為不是指刻意地不作為,而是說不要刻意地追求違背自然之事,總的說來就是無欲無求之人是逍遙的這一價值觀。這與全性保真思想在對欲望和自然的看法有所相似,但更側重于人的處理方式。楊朱學派中關于無為論有個童子牧羊的比喻,說“君不見夫牧羊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杖而隨之,欲東而東,欲西而西。君且使堯率一羊,舜荷杖而隨之,則亂之始也”⑧。

很形象的是,完全可以將牧童帶入到《邯鄲道省悟黃粱夢》中的鐘離權身上,呂洞賓則是在前面走動的羊,也是紅塵俗世中庸庸碌碌的世人。鐘離權見呂洞賓睡了而自赴蟠桃會去了,黃粱一夢可以說是加速了呂洞賓的人生進程,但并未亂加干涉到呂洞賓自己的人生選擇,是他自己斬斷酒色財氣才醒來悟道,鐘離權和驪山老母只是化身他生命中的過客和引路人,幾番相勸于他?!秴味促e岳陽樓》中呂洞賓點化郭馬兒也是三醉于岳陽樓,只是一遍遍重復說“郭馬兒,跟我出家去來”⑨,郭馬兒不聽,那就回頭再說。同樣,馬丹陽和陳摶早已知自己要點化何人的使命,但都只是在原地等候那人尋來,并不主動過問。這是道家無為思想中順應和遵循自然運行規律的觀點,也是馬致遠對于世內的世態人情的部分看法。

(二)無不為

無不為即是在某種程度上的有為,道家認為人既然是自然和社會中的一部分,因此在不違背自然的前提下,也必須要去做遵循自然邏輯應為之事,這在馬致遠的神仙道化劇中表現出了對世內牽掛的傾向。不難發現,馬致遠現存的四部神仙道化劇的故事背景都是放在俗世生活中,仙人順應自然之性,入世到紅塵中去點化主人公,因而劇本中所大量描述的仍舊是世俗生活,世外理想仙境僅作為輔助捎帶點出。

無不為思想在馬致遠神仙道化劇中的體現則是,審視自我的俗世欲望,以及找尋對于入世的探索。馬致遠一方面希望自己可以被點化成仙去往神仙所在之地,也就是精神上的避處,同時他又難以割舍士子文人古來有之的入世之心?!段魅A山陳摶高臥》中陳摶已然是個仙人,但還是有著報國熱忱,他都已經歸隱山林了,還是要唱“我往常讀書求進身,學劍隨時混;文能匡社稷,武可定乾坤。豪氣凌云,似莘野商伊尹,佐成湯救萬民;掃蕩了海內烽塵,早扶策溝中愁困?!雹馀瓮軌蛴忻骶牡絹?,最后哪怕失望至極,也還是要高打起南山吊窗,旁觀世態世情。

無為和無不為之間并不矛盾,本質上都是對于順應自然之理的推崇。無為而無不為不僅是作為一種道家思想,在道家仙人的身上作為特征體現,更是作者對于入世的看法。他主張世內的人要順應自然之性,不要刻意追求世俗欲望,也就是無為,同時也將無不為作為一種探索途徑,以期許能夠入世實現自我價值和抱負。

三、貴己為我思想

道家楊朱學派中的觀點基本都是從貴己為我出發的。貴己為我思想極其重視個體的自我價值,輕物重生,雖然主張自我不拔一毛,卻又主張人人不損天下之人以利己,反對過分貪求。簡單地來說,便是每個人都要管好自己、自重自愛,這樣就能各得其所,天下也能得到治理。

一方面,這種貴己為我的思想曾為孟子所強烈排斥和抨擊過,他認為其有自私自利之嫌,這種思想在馬致遠的神仙道化劇中則體現出一種人情上的淡薄。如任風子若要求真證道便要休棄嬌妻、摔殺孩兒,呂洞賓把劍給郭馬兒,讓他殺了他媳婦,鐘離權化作的壯士也要先摔死呂洞賓的兩個孩子,已然是把節制情欲和崇尚個體追求放到了俗世倫理道德之上。

另一方面,馬致遠的神仙道化劇中,主人公被仙人度脫,從自然之中尋找到了一條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并且將自己作為個體所獨有的天性的自然發展作為人生追求的最高價值和境界。這正是道家貴己為我思想的體現,神仙道化劇中的主人公摒棄貪欲,完成了從世內到世外的自我價值升華的一個過程。

同時,這種貴己為我的思想體現也包含了漢文人群體對于仕而優卻不能仕,和無法達則安天下,只能退而獨善其身的苦痛控訴和自我麻痹。正如《西華山陳摶高臥》中陳摶對使臣說:“可不道朝中隨圣主,卻甚的林下訪閑人。既受了雨露九天恩,怎還想云霞三市隱?”?使臣聽聞反問,“先生既如此說,何不仕于朝廷,為生民造福者?”?然而陳摶哪怕入了世,確有明主,到最后也未入仕,更何況是在完全相反的現實世界中呢?文人們無法在世內找到真正的安身之處,只能將希望寄托于虛無縹緲的理想世外。這種自我的拯救和完善也是殘酷社會背景下漢文人群體在絕境中所找到的,從世內逃脫到世外的一種途徑。而正是整個群體被社會拋棄了,從而導致神仙道化劇實現了將視線放在對于人物本身的關注上,以求在群體的符號化之外,思索人在世內掙扎的生存狀態和對世外向往的精神追求。

四、尚圓思想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尚圓思想往具體了說,就是道家認為世間萬物是處在不斷地運動和變化之中的,并且事物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老子認為道是世界萬物的本源, 道是萬物的最高體現, 即道生萬物、萬物最終又歸于道, 這就是一種道—萬物—道的環形循環。

首先,這種尚圓思想體現于馬致遠在神仙道化劇的情節結構中,他的神仙道化劇往往是仙人見有青氣上徹九霄等異象,于是預感到有凡人等待自己點化,隨后進入到俗世中,去幫助凡人,使他們在見識過世俗困境后斬斷酒色財氣,其后與自己一同入道成仙。這便是一種受尚圓思想影響而形成的仙—凡—仙的環形結構。

另外夢醒、生死、得失等相反詞,也在馬致遠的神仙道化劇中有所對應。比如說,呂洞賓夢境和現實是可以互相轉化不分彼此的,呂洞賓和賀臘梅以及任風子的先死后生,呂洞賓獲得功名美眷又逐漸失去,任風子摔殺孩兒又有子來殺父尋仇等。種種事物和處境的轉換說明,尚圓思想的滲入使得馬致遠的神仙道化劇不會過度地體現消極和悲觀,而是給出了一種略顯積極的出路。

對于出世觀和入世觀也是如此,可以彼此轉化。正因為入世,主人公深入了解了世俗的無奈和困境后,才渴望通過無為來出世隱逸,以尋求精神上的凈土。而當其出世獨身于世外后,又無法放下對世俗的牽掛,從而在無不為中找尋對于入世的探索。所謂求不得出世,又放不下入世,在元代特殊的社會背景下的文人馬致遠正是處在這種精神困境之中。

總的來說,馬致遠的神仙道化劇具有濃烈的道家思想內蘊。首先,從避世思想上來看,他對于世俗情欲表現出了很大程度上的否定和消極態度,認為功名虛幻、死生虛幻、人生短暫,人應該順應遵循自然之性,拒絕世俗外物的欲望,展現了他在面臨生活困境時,所做出的出世這一選擇。其次,從無為而無不為思想來看,他順從自然規律,強調順其自然,對于世情展示了不強求的一面,而無不為則表露了他對世俗的牽掛,他始終是希望能有人能入世來拯救自己,從而被度脫去往精神凈土。另外,從貴己為我思想來看,他無論是推崇出世,還是展現入世,都是在表現一種個體的自我突破,是一種自我意識的強烈迸發,將個人自然發展的精神追求作為出世逃脫的一種途道。最后,回歸到道家的尚圓思想中去,馬致遠在神仙道化劇作品中所展現的出世觀和入世觀是能夠相互轉化的,他的出世是披著理想仙化外衣的對于入世生活的憤恨抒發,他的入世也是為了審視自我俗欲從而傳達對理想人格的憧憬和追求。而這種夾在入世不得、又難以出世的困境,不僅屬于馬致遠,也屬于整個元蒙統治時期痛苦的漢文人群體。

注釋:

①王季思主編:《全元戲曲》(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第191頁.

②王季思主編:《全元戲曲》(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第47頁.

③何寧:《淮南子集釋》(上),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940頁.

④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上冊),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1985年,第13頁.

⑤王季思主編:《全元戲曲》(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第190頁.

⑥王季思主編:《全元戲曲》(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第20頁.

⑦老子:《老子》,饒尚寬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91頁.

⑧劉向原著:《說苑全譯》,王锳、王天海譯注,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94頁.

⑨王季思主編:《全元戲曲》(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第172、173、175頁.

⑩王季思主編:《全元戲曲》(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第8頁.

?王季思主編:《全元戲曲》(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第10頁.

?王季思主編:《全元戲曲》(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第10頁.

?老子:《老子》,饒尚寬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100頁.

參考文獻:

[1]王亞偉.入世與出離:雙重困境中的無奈抉擇——馬致遠神仙道化劇主題重議,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6年第3期.

[2]郭曉芳.馬致遠神仙道化劇中的莊子思想,雞西大學學報,2015年第8期.

[3]刁生虎,王曉萌.馬致遠神仙道化劇的藝術特色——兼論其宗教基因,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第7期.

[4]劉蔭柏.仙道虛掩抗世情——試論馬致遠的“神仙道化”劇.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第3期.

[5]申士堯.論馬致遠“神仙道化劇”的思想底蘊,陜西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第2期.

猜你喜歡
道家思想馬致遠
青衫淚映時代潮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簡論李白詩歌中的道家思想與人格力量
關于兩漢時期的道家思想社會化分析
馬致遠:聽他端坐瘦馬自吟自話
馬致遠神仙道化劇之宗教精神的闡釋
論馬致遠的音樂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