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從文小說中的自然與文明

2019-02-10 10:54黃利軍
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 2019年12期
關鍵詞:湘西沈從文都市

黃利軍

[摘? ? ? ? ? ?要]? 沈從文的鄉村小說從湘西鄉村世界本身去看“自然”,表現了沈從文筆下人物及作者個人作為“鄉下人”的身上所表現出的自然、原始、健康的人性。另類小說、都市小說與鄉村小說存在很大的差異,它著重反映在現代都市文明的沖擊下都市下層人的生命狀態及人性的扭曲,作家對此既諷刺又同情。沈從文小說中自然與文明這種審美特質表現了對重建民族性格、實現人性復歸的美好愿望。

[關? ? 鍵? ?詞]? 沈從文;小說;自然;文明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248-02

沈從文的小說創作在極大程度上滲進了作家生命過程,表達作者對社會人生和社會歷史的獨特關照。他的小說大都從都市上流社會的沉落和鄉村下層社會的歷史演變兩方面落墨,再現了我們民族的靈魂,揭示了中國在半殖民化過程中,資產階級“現代文明”對民族靈魂的污染——“人性的扭曲”及保留在充滿原始民風的鄉村社會和都市下層人身上的樸素人性美。

沈從文所建構的藝術世界是人性美和自然美交織而成的。在這個美境中我們可以全窺湘西的自然世界。湘西獨有的地域自然景色在沈從文小說中多有展現,在這里我們能看到變幻流動的黃昏落霞,看到這里的山奇峰峻峭、列岫青翠,巔巒蔥郁,均給人以“秀拔”感,所以這里的一切都歸于自然,也表現著自然。沈從文始終關注著生活在這里的生命,他的小說大部分表現的是這里樸素的、自然的人性美。這主要表現在作者對人的自然化的敘寫和自然化的古代原始性風俗的描繪。沈從文特別注意表現生命形式的內在蘊含,他認為這是文學作品美之所在。因此在沈從文筆下的原始生命形式里,存在一種野性的生命形式。作者筆下曾寫過許多水手的“感情”,寄寓于吊腳樓,每一部都是人間的溫情。那種多情、重義、坦誠、純樸、自信,完全有別于現代都市文明世界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他們對生活和歷史的沉重,從自然環境中獲得自身生存的意志和品格,他們的“粗野”也已成為莊嚴的流動。而作者筆下的性也非簡單的泄欲,更不是世紀末的頹廢和荒淫,而是在“不文明”和不乏原始蠻荒的情調中包含著合乎理性的和文明的人性內涵,如《一個多情的水手和一個婦人》《柏子》《虎雛》。柏子拼命發泄生命熱力的“丑”,其實是作者對其人性美的贊譽而非對人性黑暗的唾棄。他“粗魯的如同一只小公牛一樣”?!靶浴弊鳛樯驈奈膭撟鞯囊粋€母題,他也是為表現人的自然本性,借以說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行為欲望都無法與自然相悖。生命形式也只有在這種本能的沖動與情愛的和諧統一中實現存在的意義。生命的原始生存形態以及在自然世界生存本能自身的感應交流中獲得充足。作者在表現“人化自然”的時候還注意寫人天真純樸的童心,如《邊城》中的老船夫,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大自然對人心靈的陶冶和同化,看到自然的本性和人與自然的契合。如果性愛表現的是人性的誠實美,那么童心則表現了人的天真美。另外作者的某些短篇小說則是對自然人生的追求和觀照,如《菜園》。作者以恬淡的色調,自然地敘述帶淚的人生。菜園的生活給人一種世外桃源式的安靜與平和的感覺。美麗的菜園與善良的主人構成一幅優雅純凈的圖畫。這也是作者對和諧生活的向往,對湘西邊民生活的一種映襯。菜園式生活作為一個熱愛自然、追求自然人生之平和、安寧、清靜之美的人的必然向往。在這種安逸的境界中人的任何方面都向自然靠近,向原始靠近,向人的本性靠近。而人的精神思維空間也將是空靈與超然的。作者所要表現的也就是這種心靈中的清純與人性深處的東西。足見作者精神意蘊之豐厚。此外,作者也希望人們能夠去發現和體味這種自然美。人們也確實應該天然地懂得欣賞自然之美。因為人源于自然享受生命的活力,“接受自然的狀態”把生命和諧于自然中,形成自然的一部分(《虹橋》)。人也只有在這種清靜中才能獲得靈魂的安居之所,并且獲得健康生命的熱情,這種“人生形式”是生命的最恰切的表達。另外沈從文的長短小說《邊城》里給我們描繪的也是一種湘西鄉村的自然景致、風土習俗以及人情世態的原始、自然狀態。這種自然狀態下的生命存在也是優美的、健康的、自然的,就作者筆下的女主人翠翠,也是自然的湘西鄉土孕育成的完美的混沌產兒。她美麗、善良、天真、熱情、乖巧,這些都是大自然清輝靈性的投射也可以說是作者詩性與理想的載體。翠翠與儺送的愛情也透露出一種自然、純凈與自主自為的存在形態。首先翠翠和儺送的愛情是純潔的、自然的,絲毫沒有受到金錢、財富和社會地位的影響,這就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也沒受到家長觀念的制約而是出于自然的人性,出于純真的愛。作者在這兒想要揭示的主要是一種新的、健全的、理想的、自主自為的生命存在形態,這種形態內含著純潔、勤勞、樸實、善良、信守自己的愛情初衷,保持著鄉民的淳樸本色,而拒抗封建文明與近代文明的污染。這也是作者所要提倡的一種人生圖景,即每個人都應自主自為地把握人生之舟的舵,去追隨自己自然的生命序列。因此當我們讀完《邊城》后可以感覺到它是一部表現湘西人性美、風俗美的贊美詩。沈從文的一些小說中還敘寫了古代原始的民風民俗,包括神話宗教及古樸的文化風俗。沈從文的小說就是把浪漫情緒與宗教情緒混而為一?!坝媒椷h草原蒙藏人民與宗教有關情感糾紛和湘黔山區苗族與鬼神迷信有關情感糾紛?!弊诮绦叛稣f到底是人情感和道德的需要。從湘西的完整的鬼神系統,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人與自然美學的和諧,神本身就是物、人契合的產物;另一方面作者所感興趣的是那個虛無縹緲的神,他透過宗教儀式看到產生這種宗教儀式的社會土壤——人生情感的樸素、觀念的單純以及環境的牧歌性。神在湘西已不是超自然的存在物,而是“神在生命中”(《廢郵存底》)(秋末酬神等莊嚴的宗教儀式)。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湘西人民對自我生命的一種虔誠的信仰以及這種信仰所養成的純潔真誠的性格。因此沈從文作品描寫的古樸的風俗文化,實質上就是以“神”為象征的自然人格的形象。因此我們可以看見沈從文的湘西山村為題材的小說里有的是一種原始的生命感和生命力,有的是粗野、勇敢、刺激、滿足,沒有道德指責的、虛偽的矯情假意,一切都是真誠的、自由的、詩意的,這里有野性的回憶,有對美好人性的渲染,這更是對湘西田園牧歌式的寧靜生活與和諧的人際關系的最真誠的歌唱。

沈從文的另一類小說也就是都市小說,這類小說寫了上層人的人生以及生命狀態,我們看到的是扭曲的人性在痛苦呻吟,看到的是在現代都市文明下都市人自然人性的頹萎和喪失以及作者對這些生命形式既諷刺又同情的態度。所以沈從文一直關注著這個人類重大問題并始終尋求療救的方案。沈從文進入都市生活后窺到這些文明的困惑,作者也曾說:“我發現在城市中活下來的我,生命儼然只掏剩一個空殼,譬喻說,正如一個荒涼的原野,一切在社會上具有商業價值的知識種子,或道德意義的觀念種子,都不能生根發芽……”作者的某些都市小說多來寫都市上流人物精神上的空虛、無聊,成天在瑣碎、懶惰、敷衍、虛偽中生活,所以只能看到他們對自然的逆反和趨避,足見其拙象和愚心。沈從文對這種現代都市文明表示諷刺,嘲諷“城里人”生活的空虛,缺乏生機與活力,一切都是在彬彬有禮的言辭和儀表掩飾下的敷衍,這完全是對人類自然狀態的一種抗拒。我們也從其小說作品中能夠看到都市社會根本不能為質樸自然的人性提供生存發展空間。沈從文以都市主題為中心的小說如《紳士的太太》《八駿圖》《虎雛》等,作者所要關注的是人生的荒謬性和社會的病態現象??傊?,他們都是現代道德規則下被壓抑、被扭曲的畸形生命,是精神上真正的閹人。與身具有的人性的率真、執著、坦誠、放達被虛偽、矯情、自私、勢利所取代。他們雖然是“城里的文明人、知識人”,富于心計,善于矯飾,但他們失去的恰恰是生命的原初本色和活力,是人性的樸野古拙之美,這也是作者給我們提出來的民族性重造和人性重造的沉重命題?,F代社會都市人身上不僅滲入了一些商業文明污染的西方資本主義都市文明,但骨髓深處卻是沿襲了幾千年的封建文化,這就使他們的現代文明具有了不純的東西,他們在追求現代社會高度的物質享受時,卻逐漸失去了自己靈魂棲居的精神家園,成為真正漂泊的生命?,F代都市社會到處充滿的是“喧囂和騷動”,缺少湘西田園牧歌式的那種優雅之美。確實在現實中現代人不可能放棄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一切,倒退到男耕女織的時代,但在精神領域他們卻完全可以并且有必要保留對原始古樸的敬意、向往和返璞之情,借以平衡現代文明與自然的沖突,安慰在現代文明及其復雜的人際關系的巨大壓力下時時遭受困惑和挫折感襲擊的人的心靈。當沈從文看到都市人在現代文明的污染和壓力下,生命變得空虛,因此患上精神衰弱癥(《夫婦》)。最后他回到大自然去尋找生命的活力來療救時,才發現原本潛藏著生命活力的鄉村世界也在都市文明的侵染下逐漸失去了原始的人性美和生命力?!恫藞@》也無法擺脫社會的騷亂。創造美的人失去了生存的圣境,而田園情趣卻被紳士闊人享受。這無疑是對現代文明一種很好的諷刺和嘲弄。我們也可以窺見作者心靈上純潔與人性深處的東西。他是在為田園奏一曲哀歌。確實現代都市文明滲入湘西鄉村后沖擊了鄉村原有的封建文明以及原始的風俗傳統,但也應看到現代文明對湘西野蠻心靈和蒙昧人生的改造和影響作用。這種都市文明雖然與自然有沖突,但它在改造湘西原始的生活和生命形式時也暴露出了自然的軟弱無力以及其性格弱點。我們在沈從文的小說《虎雛》中“迷人的外表”包裹之中會是一個野蠻放肆的靈魂。確實審美感受方面,作者更多地推崇自然的人性和人格,反映這種質樸的自然之美。而這種自然之美在現實中必是遠離都市生活的,并且這種喧囂的都市社會也將會扼殺自然人性的。作者對待這種城市文明也是揶揄調侃的態度。作者深刻關注著現代都市文明所挾帶的“疾病”造成的生存困境。有形的物質和無形的觀念浸入和平安寧的湘西鄉村世界并使這兒原本原始淳樸的世風和人心的改變。這也是對作者理想人生圖畫的一種毀壞。因此,在隱隱中我們也能看到作者對返回自然、追求和諧人性以及建立豐富“精神家園”的愿望。

沈從文的小說給我們展示了他親歷了兩個豐富的世界——湘西鄉村世界和都市社會。這兩幅畫面上有濃有淡,有動有靜,有聲有色……作者之所以這樣,一方面跟沈從文的人生親歷有關;另一方面還是由于作者有一雙明眸善睞的慧眼關注這兩個世界上有生的一切,并賦予他們愛和美的關照。沈從文從小生活在湘西鄉村并接受傳統教育,但沈從文卻醉心于大自然那本“大書”,在這本大書中他看到湘西人民原始的富于生命力的生活。感興于湘西的歷史,注意到中國古代文化及湘西人性的演變,并從中演繹出一系列對社會乃至于人類痛徹肺腑的關注。大自然的景觀、大都市的文明使他認識了美,學會了思索。作為一個具有健全人性和人格的作家他始終關注人類的命運問題,沈從文心中始終以一個理想人性和人格重建中國民族性。他企望用未被異化的湘西邊民的心理品格與優美健康的人性來重塑中華民族的靈魂來反映現代人(“文明人”)普遍失落的精神家園。這種民族靈魂及精神家園所含帶的人性則由湘西鄉村那種原始的、淳樸厚重的生命力和去掉矯情、偽飾的性格構成,這也是現代許多作家作品中提出的一種“返樸歸真”的情結。

參考文獻:

[1]凌宇.從邊城走向世界[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5(12).

[2]沈從文.沈從文名作欣賞[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83.

[3]沈從文.沈從文小說選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4]沈從文.沈從文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編輯 趙瑞峰

猜你喜歡
湘西沈從文都市
一橋飛架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沈從文接“火”傳溫暖
小天使研學旅行之湘西助學夏令營(下)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湘西大劇院 藝華齋 日月坊裝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