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融合教學模式,提升航電專業學員任職能力

2019-02-10 10:54李永田伍逸楓李玉成
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 2019年12期
關鍵詞:航電教員科目

李永田 伍逸楓 李玉成

[摘? ? ? ? ? ?要]? 說明目前航電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課程融合教學模式的思想,構建了其崗位任職能力需求分析、工作科目設置、關聯課程分解、學習任務劃分的實施過程。該教學模式突出知識應用的連貫性,有利于發揮教員的團隊合作,有利于提高學員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

[關? ? 鍵? ?詞]? 航電專業;教學模式;課程融合

[中圖分類號]? G645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310-02

目前的機載航空電子設備,信息化程度高、更新換代快、新技術應用廣泛,且具有綜合化、數字化、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航電系統之間相互交聯,維修保障工作的內容、范圍和技術性,復雜性明顯增大,傳統的專業界限模糊,專業之間跨度大,交叉多,聯系緊密,綜合技術保障日趨明顯,對航電專業機務人員的維護技能要求更高。

一、當前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機務士官和學兵是航空兵部隊機務保障的主要力量,其專業技術水平的高低和工作能力的強弱關系到航空裝備維修的質量,是影響航空兵部隊戰斗力的主要因素,而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是航空機務士官學校當前教學工作面臨的中心任務。為適應新的使命任務和辦學定位,航電專業注重教學模式研究和改革創新,開展了階段化小班帶教式、信號功能式、案例分析式等教學模式實踐,好的經驗做法得到推廣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但現行任職教育教學模式還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課程體系架構不清,專業總體認識不足

航電專業課程綜合性強,課程之間均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聯系,無論教還是學,對于整個航電專業知識體系的理解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清楚每門課程的地位、作用以及其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去教,有目的性主動地學。但現行各單位專業課程各自為政,沒有將專業課程知識點貫穿在一起,學習內容不全面、不系統、不深入。例如:雷達原理課程涉及的地形測繪、距離模糊、速度模糊、脈沖壓縮、全相參、合成孔徑等,無線電通信原理課程涉及的射頻頻譜、甚高頻、自動相關監視等等不一而足。每一個概念均含有較深的理論知識或背景知識。難以用一兩句話表達清楚,如在講授設備課中引用,學員難免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學習的內容不全面,即使教員再進一步解釋,效果也一般,即所學內容存在力度、廣度、深度相對較弱的問題。

專業課程間的知識點是交叉互聯的,專業能力水平的提高不僅要掌握幾門課程的相關知識點,更需要深刻理解課程間相關知識點的邏輯控制關系。有效的專業課程的教學實施過程應是全面、系統的課程,即面向專業的體系教學。

(二)教學雖強調實踐,但僅限于某課程實驗

目前,航電專業課程的教學實施多采用獨立式教學模式,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內容均根據本課程獨立設置,即每門課程由不同的教員講授及輔導,考核評價也僅針對本課程所學內容單獨進行。

從考核評價的結果看,學員對單一專業設備課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和實際工作處理能力雖有所加強,但如果實習科目需要應用多課程的知識點時,學員往往表現得無所適從。學員中多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僅會做一些單一的課程實驗,不知道應用或不會應用其他專業知識結合才能發揮其作用,在實際工作中也較難突破。即面對綜合性實踐環節,學員常常不知所措。

講授理論時,原理抽象,學員沒有感性認識,又單調乏味,效果一般,實驗課安排又相對滯后,隨意性大,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無法實現無縫銜接,學員把沒有理解透的理論應用于實踐,對實驗設備無從下手,不能很好地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學員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鍛煉,制約了專業應用能力的提高,達不到實驗目的。

(三)教員獨自承擔教學,缺乏團隊教學機制

教員被指定承擔某班某門課程的教學任務,教員與班級、課程即成一對一關系,并非是多個教員共同講解課程內容。這樣雖能發揮教員個體的特點,但無法發揮教員團隊的集體智慧。如果一個教員固定地講授兩三門課程,課程教學內容相對成熟,課程知識理解比較透徹,講授起來輕車熟路,而對專業體系中其他課程知識的理解深度相對較弱,這就無形中隔離了與其他課程之間的知識聯系。因此,教員的單打獨斗無法全部和更好地打通課程間知識點的聯系,一定程度阻礙了教員教學水平的提高,學員專業素養的提升也打了折扣。

為提高航電專業的教學效果,提升航電專業學員崗位任職能力,需要構建適合課程融合的教學模式。

二、課程融合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構建思路

課程融合教學模式實際上就是通過一系列工作科目的完成達到崗位任職的要求,在科目的實施過程中,首先將科目分解到所涉及的課程,依據科目對知識點的要求,將課程的教學計劃分為不同的教學任務。將航電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設備課程進行融合教學,旨在“教學中互聯互通,實踐中相互驗證”。

課程融合教學模式,就是以實際的教學科目為載體,將各課程的主要知識點交叉融合于所設置的教學科目中,每個科目均需要多門課程的相關知識點才能完成,并注重課程間的交叉和關聯,避免重復,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便于學員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

在教學內容的取舍編排上,要突破教材內容的限制。根據航電各個系統或設備的工作過程,融合應用多門課程內容,注重知識點的聯系和因果關系。

在教學方法上,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靈活的教學方法,結合航電系統或設備的工作過程特點,突出應用引導啟發、實際案例、信號功能教學法,重點培養學員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以滿足學員崗位任職需求為目的,強調以學員為中心,根據學員不同的教學對象、培訓層次等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實施動態教學。

在考核評價時,結合裝備使用,強調工作能力,加大航電各個子系統或設備工作過程以及保障使用等內容的題量和權重。

(二)實施過程

課程融合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包括崗位任職需求分析、工作科目設置、關聯課程分解和教學任務劃分四個過程。課程融合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如下圖所示。

1.崗位任職需求分析:就航電專業而言,即對航電專業機務維護保障人才培養計劃的要求,進行任職分析,剖析專業素養、技能與知識的需求,并作為工作科目選擇的重要依據。

2.工作科目設置:工作科目設置要以崗位任職需求為目的。以日常的機務維護保障工作為主要工作科目,如外觀檢查、通電檢查、原理應用、故障分析定位、設備拆裝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等。以此科目進行關聯課程的選取和相關專業理論的學習,并按照工作科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進行科目的設置。

3.關聯課程分解:每個科目的實施,首先要分解到關聯的課程,就是各個科目用到哪些基礎原理知識,涉及哪些設備課程,如,通信導航原理、顯示控制原理、雷達探測原理、對抗干擾原理,機載通信設備、機載計算機、機載雷達設備、機載對抗設備等。這些課程在科目實施的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有怎樣的邏輯控制關系。按照上述依據完成課程的分解,如培訓層次(干部、士官、學兵、換改裝等)不同、學科專業層次(通信維修工程、雷達維修工程、電抗維修工程等)不同,需要對關聯課程進行合理的分解,選擇教學的課程雖有類似,但選擇的教學內容、偏重點不同,深度、廣度、難易程度區別較大。

4.學習任務劃分:學習任務的劃分就是在每個單一科目中,所涉及的課程并非全部實施執行,具體可根據不同機型的使命任務,針對不同航空電子裝備的性能要求,細化學習任務。這個環節有可能只是涉及一門或幾門課程中的幾個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按照課程的內在聯系,劃分為不同的學習任務,通過學習任務的實施實現科目的完成,通過科目的完成實現融合課程的并行學習,即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之中,進而滿足崗位任職的需求。

三、課程融合教學模式的特點

(一)重新編排內容,注重知識點的聯系

打破課程組織格局,重新編排教學內容,有利于突出知識應用的連貫性。任職教育課程編排多是按照學科體系進行組織,過于重視理論知識,強調學科體系的嚴密、完整,弱化了實踐性教學。課程融合教學模式打破了課程界限,對工作科目所涉及課程的知識點,按照實際的工作過程進行選擇,重新組織編排構建新的教學內容體系。以科目為主線,將多課程內容融合,知識總量不變,只是組織編排形式變化,強調知識在實際科目中的關聯性,更適合崗位任職教育學員的學習特點,提高教學效果。

(二)強化團隊教學,促進合作發揮專長

課程融合教學模式,不僅對相關課程內容進行融合,同時對授課教員進行融合,組建教學團隊,明確各自的角色和任務分工,避免各自為政、單打獨斗,強化團隊合作,進行教學研討,發揮專業特長和團隊的集體智慧,把教學合作形成主動化、常態化行動。同時,給學員樹立榜樣,使學員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三)提高學習效果,突出知識應用能力

課程融合教學模式,在學習任務中結合關聯課程知識點理論的學習,完成所設置工作科目的過程中,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學員由易到難逐個完成科目,在產生成就感的同時,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了實踐能力,固化了理論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理論知識得到及時驗證,人人主動參與看得見、摸得著的教學,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愉快,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增強了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課程融合教學模式強調各課程間知識點的聯系,教學內容編排和教學實施過程是以提高學員綜合工作能力為目的。課程融合將抽象難懂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于工作科目之中,提高了學員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創新能力,實現了從知識向能力的轉變。教學過程從單一課程知識傳授向多門課程知識獲取為主轉變,教員角色從教學的主演者向激發學員探索創新的主導者轉變,學員的學習過程從被動式學習向主動式學習轉變,學習方法從機械式學習向實踐式學習轉變。

該教學模式對教員要求高,需要加強團隊合作,雖然有很多優點,但實施過程中會受到教學條件等因素的限制,仍然需要集思廣益,繼續深入探討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周志剛,韓兆福.基于工作流程的任職教育教學模式[J].中國軍事教育,2012(4):86.

[2]朱瑞德,陳慧玲.對課程融合教學模式的探索[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綜合版),2013(4):60.

[3]江金龍,張塹.通信工程專業多課程融合教學研究[J].教科文匯,2011(16):37-39.

[4]李永田,王江燕.教學競賽示范效應面臨的困境及探索方向[J].航空兵士官,2018(2):34-36.

◎編輯 張 慧

猜你喜歡
航電教員科目
晚上好, 教員先生
如果十二星座是語文老師
校長問題
高考“新科目”
中小型太陽能無人機航電系統設計
晚安,教員先生
航空航天與國防電子新形勢下自動化測試系統的應用
晚安,教員先生
航道發展需解決“航電”矛盾
中學英語園地·教研版(2008年1期)2008-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