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生自我意識心理現狀與特點研究

2019-02-10 10:54程程
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 2019年12期
關鍵詞:上海市維度檢驗

程程

[摘? ? ? ? ? ?要]? 正確認識、評價、調適自身是中職生重要的心理素養,也是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任務的重點環節。從自我意識現狀與特點入手,通過對上海市五所職校在校600名中職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數據統計、分析,發現:中職生的總體自我意識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其在公我意識、私我意識維度具有較高水平,社會焦慮維度處于中立狀態;中職二年級是自我意識發展變化的轉折期。自我意識水平與一年級相比出現顯著下滑。一年級學生的公我意識、私我意識和社會焦慮均為最高水平;上海市高級技工學校學生具有較高的自我意識水平。

[關? ? 鍵? ?詞]? 中職生;自我意識;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322-03

自我意識是心理學各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關于自我意識的理論研究也層出不窮。早期的哲學思想認為“我”是物質的,具有動物屬性,強調我是以動物形式存在的“智人”。古希臘哲學家笛卡爾結合約翰·洛克的屬性說,提出,“我”是“非物質的心智”,“我”綜合表現在具有“感知、知覺、記憶、有意識的想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別人的經驗、決策力和意志力”。

亞瑟·叔本華(1844)認為自我有兩個基本的組成部分,一部分是動物本能的需求,趨利避害最大化;一部分反思內省的需求,調整自身行為以適應社會規范,兩部分存在矛盾性。精神分析學派代表弗洛伊德在其“自我”理論中提出自我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我是獨立的,既要滿足本我對快樂需求,又要接受超我的道德監督,因此自我面臨很多“沖突”,而沖突會導致焦慮。讓保羅·薩特(1936)則從另一個角度闡述了自我與焦慮的關系,他認為自我是社會性的,始于對“他人注視”的覺察,個體在環境中選擇的應對態度與行為塑造了個體的自我意識。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1890)認為,自我由兩部分組成,客我和主我。前者是指關于自我的一系列持久穩定的屬性,后者是指環境中主動行動的我。同時,詹姆斯也認為,自我意識具有社會性。他認為,個體在特定的情況下,面對特定的交往對象,就會展現出自我的特定方面,這種展現既具有主觀目的性,又具有被動反應性。

佛教認為,“自我”是一種幻覺,很不穩定,人因無法確定“自我”的存在而產生了一種長期彌漫的焦慮。為了避免這種“焦慮”,人會通過“鼓動強烈的情感體驗與表達”來確定“自我”的存在:憤怒、愛、嫉妒都只是“自我”對安全和真實的追尋。人太執著于“自我”的真實,太抗拒承認“自我”是幻覺,因而成為“自我”需要、欲望以及期待的奴役。

綜上所述,自我意識是一種多維度、多層次的心理結構,不僅影響著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同時與個體情緒狀態、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當前中職生的人格發展正處于“自我同一性”階段(埃里克森,1950),面臨著青春期本能沖動高漲和社會角色沖突等危機,急需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以保持心理平衡,協調自身與社會的統一。然而,目前國內外基于中職生群體的自我意識結構的構建研究較為貧乏。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索中職生的自我意識發展現狀,以探求更為針對性、個性化、縱向化的自我意識發展特點。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采用隨機取樣法,選取上海市五所職業學校(上海市高級技工學校、上海市機電工業學校、上海信息技術學校、上海逸夫職業技術學校、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在校中職生共計進行調查。共發放612份問卷,根據被試的作答情況,剔除無效問卷,最終獲得問卷600份。調查對象的人口統計學分布見表1。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來,在學校上,上海市高級技工學校為此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占整體的50%,其余四所學校人數分布均衡,共占整體的50%;從年級上來看,一年級學生人數比例較高,占整體的44.5%,其次為三年級學生,占整體的33.3%,二年級學生人數占比最少。

(二)工具

自我意識量表(Self-consciousness Scale,SCS)中文修訂版

該問卷是由蔣燦、黃希庭對自我意識量表(Selfco-nsciousness Scale,SCS)進行的本土化修訂版本,修訂后的問卷交換了原題項2和原題項7的歸屬維度,保持了其余題項量表的因素歸屬結構,修改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問卷共有23個條目,分為私我意識(包含10個條目)、公我意識(包含7個條目)和社會焦慮(包含6個條目)三個維度。采用0(非常不符合)~4(非常符合)5級評分。得分越高說明其意識水平越高。本研究各維度的Cornbach α系數為0.70~0.79。

(三)統計方法

數據全部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整理和分析。采用單樣本T檢驗的方法,對被試的自我意識整體水平進行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不同學校和年級學生自我意識的各量表評分差異。

二、結果

(一)自我意識總體特征

本研究使用《自我意識量表》測查了上海五所職業學校(上海市高級技工學校、上海市機電工業學校、上海信息技術學校、上海逸夫職業技術學校、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在校中職生的自我意識水平。為研究公我意識、私我意識和社會焦慮三個維度具體的水平狀態,采用單樣本T檢驗的方法進行檢驗,結果見表2。

本次樣本統計使用的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級計分,中立狀態(不確定)每項計2分,故依據本量表中三維度包含的題項與計分可知,公我意識、私我意識和社會焦慮的中立狀態檢驗值分別為14、20、12分。由表2可知,自我意識的三個維度中,公我意識、私我意識的顯著性P等于0,均通過了顯著性水平0.05的顯著性檢驗,且均分均高于檢驗值,說明中職生的公我意識、私我意識水平具有較高水平,社會焦慮處于中立狀態。

(二)不同學校、年級在自我意識水平上的整體差異

注:A指代上海市高級技工學校,B指代上海市機電工業學校,C指代上海逸夫職業技術學校,D校指代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E校指代上海信息技術學校,下同

差異檢驗結果如下:Brown-Forsythe(B)與Welch(W)檢驗結果顯示,不同學校在自我意識水平上的差異顯著。由事后多重比較結果看出,A校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顯著高于其他四所職業學校,B、D、E三校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無顯著差異,C校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最低。F檢驗顯示不同年級在自我意識水平上的差異同樣顯著,Bonferroni檢驗進一步顯示,中職二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顯著低于一年級學生,與三年級學生無顯著差異。

(三)自我意識分量表的差異

1.分量表的年級差異

表4顯示,中職生的自我意識水平在三個維度上均存在顯著的(具有統計學意義)年級差異。事后檢驗進一步發現,在公我意識維度,一年級學生的公我意識水平最高,顯著高于二年級、三年級學生,tobs(398)=2.53,tobs(465)=2.32,P<0.05(雙尾檢驗);在私我意識維度,一年級學生的私我意識水平最高,顯著高于二年級、三年級學生,tobs(398)=3.13,tobs(465)=2.00,P<0.05(雙尾檢驗);在社會焦慮維度上,一年級學生的社會焦慮水平最高,顯著高于二年級學生、三年級學生,tobs(398)=4.03,tobs(465)=0.71,P<0.05(雙尾檢驗);三年級學生的社會焦慮水平顯著高于二年級學生,tobs(331)=3.23,P<0.05

(雙尾檢驗);二年級學生的社會焦慮水平最低。

總體來看,在整個職業教育階段,中職生的私我意識水平一直高于公我意識與社會焦慮兩個水平。私我意識、公我意識和社會焦慮的發展曲線與自我意識總分的發展曲線基本一致。一年級的私我意識、公我意識和社會焦慮水平均為最高,除社會焦慮外,私我意識、公我意識隨著年級的增加逐漸下降,趨于平穩;社會焦慮水平在二年級有所下降,在三年級又有所上升,但未超過一年級的焦慮水平。

2.分量表的學校差異

表5顯示,中職生的自我意識水平在三個維度上均存在顯著的(具有統計學意義)學校差異。事后檢驗發現,在公我意識維度,A校學生的公我意識水平顯著高于B校學生和C校學生的公我意識水平,tobs(377)=4.97,

tobs(363)=4.74,P<0.01。在私我意識維度上,C校學生的私我意識水平最低,顯著低于A校、B校、D校和E校等四所學校學生的私我意識水平。在社會焦慮維度上,A校學生的社會焦慮水平最高,顯著高于B校、C校、D校和E校等四所學校學生的社會焦慮水平,tobs(377)=4.97,

tobs(363)=6.49,tobs(376)=4.87,tobs(376)=4.65,P<0.01(雙尾檢驗)。

三、討論

當代中職生自我意識發展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自我意識的整體發展趨勢與中職生心理健康變化趨勢一致,由此可見自我意識具有重要的心理功能,對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的心理體驗起著積極的激發、維持、導向和監控作用。

從自我意識整體狀況來看,中職生的自我意識水平的總體發展趨勢為一年級高峰階段,二年級轉折期,下滑為最低水平,三年級有回升但與高峰階段相比仍存在顯著差異,整體變化趨勢呈現V形。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年級學生處于新鮮陌生的物理環境以及社交環境中,多數學生會存在“新的開始”的心理定勢,因而主動性和開放性較強,認知模式處于相對靈活的階段,公我意識較強。與此同時,社交的需求又讓學生期望能夠給別人留下好印象,開始策略性地展現自我,進行“印象管理”的過程,往往伴隨著社交焦慮的產生:“害怕不被喜歡”“害怕被孤立”“害怕被看穿”等。這種焦慮的產生,從另一個層面上又不斷促進著其私我意識的成熟。因此一年級新生的社會焦慮和私我意識均處于較高水平。隨著職校生活的開展,學生對學習和校園生活的固有的認知開始占據主位,再加上過高預期導致的“落差”,使其逐漸產生“習得性無助”,認為“沒有所謂的新的開始”,導致學習、社交動機減少,情感感受性降低,出現無所謂、無所為的現象,自我意識整體水平處于“低谷”階段,這與聶衍剛、養善堂等的研究結果一致。

四、結論

(1)中職生的總體自我意識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其在公我意識、私我意識維度具有較高水平,社會焦慮維度處于中立狀態。(2)中職二年級是自我意識發展變化的轉折期。自我意識水平與一年級相比出現顯著下滑。一年級學生的公我意識、私我意識和社會焦慮均為最高水平。(3)上海市高級技工學校學生具有較高的自我意識水平。

參考文獻:

[1]俞國良,候瑞鶴,姜兆平,等.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特點的調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11).

[2]聶衍剛,張衛,彭以松,等.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功能結構及測評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7,30(2):411-414.

[3]楊善堂,程功,符丕盛.初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特點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0(1):9-16.

[4]孫時進.心理學概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編輯 張 慧

猜你喜歡
上海市維度檢驗
苯中水分的檢驗
基于知識維度和認知過程維度的古典名著整本書閱讀教學課型探討
檢驗真朋友的新標準
上海市房地產學校
多媒體情境下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三個維度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個維度
照片墻
小議離子的檢驗與共存
期末綜合復習測試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