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著眼點:“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2019-02-18 08:42張凱
理論探索 2019年1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張凱

〔摘要〕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著眼點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拔覀冋谧龅氖虑椤笔侵袊厣鐣髁x要做的事情,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做的事情,是立足中國最大國情的事情,是以人民為中心的事情,是實現大國成為強國的事情,是符合未來發展且必然能成功的事。因為它不但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種堅定信念,而且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目的與歸宿、橋梁與動力以及衡量標準。當下要在著眼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中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在堅持“兩個結合”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必須有高度的自覺自信,必須推進“兩個革命”,必須具備深厚的歷史感和強烈的使命感,必須尊重和堅持真理標準。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兩個結合”,“兩個革命”

〔中圖分類號〕D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19)01-0079-06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的過程,同時也是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致力于認識和解決“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過程??梢哉f,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中樞和著眼點,就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這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出發點,也是馬克思中國化的本意和歸宿。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的講話中,他高屋建瓴地指出:“我們要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聆聽時代聲音,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1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著眼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并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當前,深刻理解和把握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著眼點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能為我們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語境下,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致力于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問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向前發展,提供基本遵循和理論指南。

一、如何科學理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著眼的“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著眼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那么這里的“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事情呢?其實就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歷史時期肩負的歷史使命和中心任務。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語境下,“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做的事情。具體而言:

首先,“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要做的事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引領中國前進和發展的旗幟,是理論、制度和道路的統一,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所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著眼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就是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具體而言,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而不是其他什么理論,例如不能堅持西方新自由主義理論;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而不是其他社會制度,如不能選擇資本主義制度;就是要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走其他道路,更不是走歪路邪路,如不能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方位領導而不是放棄黨的領導;就是要堅持人民當家做主而不是放棄人民歷史創造者的主體地位;就是要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不是人治。

其次,“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其他什么時代要做的事情。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在時空中進行的,人類的實踐活動離不開特定的時空,都是在特定時空中的展開。時代術語是人類對社會演進與發展時空節點的一種概括。在時代問題上,總體而言,馬克思、恩格斯側重歷史上的“大時代”劃分,主要從生產方式的社會形態和生產力的技術形態角度來劃分歷史和時代,但在《哥達綱領批判》中,他們對大時代中的小時代,即大的時代中的歷史階段性也進行了研究,并指出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主題。這為我們判定時代轉換包括時代發展中的階段性變革奠定了理論基礎,提供了科學的方法。所以,我們必須明確“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時代主題之中,而不是時代主題之外的事情。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2 〕220真正的哲學總是直接面對而不是背對時代提出的重大課題,把回答和解決時代重大問題作為己任,而從不掩飾、逃避和支支吾吾。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中國化的根本任務就是要解決中國不同時期、不同時代提出的重大課題,所以,它不僅是在空間上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相結合,而且也包括在不同時間區間和不同時代節點,必須緊扣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回答時代課題,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回答和解決時代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時代化從來就是一體的、不可分離的演進過程,時代化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只有立足不同時代“我們正在做的事情”,與時俱進,才能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因此“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時代主題中的事情,它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代主題轉換而變化發展著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時代主題,也就有不同的“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主要依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實現了歷史性的變革,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這就決定了“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超越或者滯后于這個時代要做的事情,為此,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指導,正視并依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基準,搞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全面推進“五位一體”建設,攻堅克難,踏踏實實做事情,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從理論和實踐的雙重維度出發,扎扎實實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再次,“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立足中國最大國情的事情,而不是照抄照搬其他國家模式。由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核心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因此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著眼點“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一定是順應中國最大國情實際的事情。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但是我們黨對中國最大的國情認識非常清晰,就是“一變兩不變”:社會主要矛盾變了,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但是我國仍然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的判斷,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發展規劃和戰略舉措的制定都是基于“一變兩不變”這一最大國情,而不是照抄照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模式。

第四,“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以人民為中心,與廣大人民群眾福祉密切相關,而不是以其他為中心的事情。恩格斯指出:“每一個社會的經濟關系首先是作為利益表現出來”?!? 〕537從階級立場和價值取向來看,“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不是為了極少數人利益而做的事情,而是為千百萬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做的事情。它關乎人民解放和生活幸福,體現了人民群眾對當家做主和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是“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一為民執政的重大理論和現實主題。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解決好與人民群眾福祉密切相關的事情,才能得到深化和發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其基本點和中心都是為了保障人民群眾的政治權利、增加人民群眾的物質福利、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既是把促進人民解放和生活幸福,實現人民群眾自由而全面發展作為“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的過程,又是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黨“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讓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廣大人民現實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4 〕

第五,“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前后相繼,實現大國成為強國的事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是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統一。在這個進程中,“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經歷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歷史轉換。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我國發展起來以后遇到的問題并不比不發展時候少。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究竟是什么?習近平同志對這個問題給予了解答,認為我國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講,就是解決實現大國成為強國的問題,即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問題。這一邏輯,黨的十九大報告從五個方面加以描述:這“是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5 〕3這“五個是”對“實現強起來”的內涵和目標作出了闡釋,其共同或核心目標,就是使“大國”成為“強國”。所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理論與實踐邏輯,總體上來看,就是推進中國從大國成為強國。

最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符合未來發展趨勢,必然能夠成功的事情。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這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在血與火的斗爭中得出的真理性的結論??v觀科學社會主義在我國的發展歷史,可以說是一個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不斷在實踐中開辟新道路的歷史。由于我們的事業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和得到人民擁護的正義事業,我們才完成了近代以來兩大歷史任務的第一大歷史任務,即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第二大歷史任務即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也取得了驕人的成效。尤其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提出“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堅定“四個自信”,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以中國立場、中國經驗和中國道路為基,致力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帶領中華民族闊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特點、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理論和實踐,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將繼續取得成功?!?〔6 〕

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何必須著眼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著眼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不僅是貫徹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基本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客觀要求。

首先,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目的與歸宿來看,必須著眼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目的與歸宿,不是著眼于空洞的說教式的教條,也不是著眼于從書齋到書齋式的理論推演,而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并不實行,那么,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7 〕292換句話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目的與歸宿只有一個,那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之“的”,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所以,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上,只有弄清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主題、本質特征、主要內容和發展趨勢,弄清了“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重點與核心是什么,才能真正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的放矢”,才能真正體現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和發展性,才能真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發展。相反,如果沒有對各個歷史時期“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準確把握和清晰認識,如果不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著眼點放在“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那么馬克思主義之“矢”也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就成了“無的放矢”,成了流于形式的一句空話。

其次,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來看,必須著眼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它一經產生,就公開申明是為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謀福利謀幸福的、是以實現人的自由發展為目標的理論。馬克思曾說:“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8 〕262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從來都把實現人民的解放和自由發展為己任,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前行和發展的動力。所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懈動力。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作為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要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實實在在地為中國人民謀解放、謀利益、謀幸福,就必須立足中國的國情與實際,著眼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在不同的時空場域,用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之光指引“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引導馬克思主義融入到中國民眾的現實生活中,轉變為中國民眾的思想和實踐活動,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指導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用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從而實現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良性運動。當然,我們每個時期“正在做的事情”也只有與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密切相關,才能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使他們自覺投身其中,真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時代化。

再次,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橋梁來看,必須著眼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如何才能實現并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就需要一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客觀情況實現聯結的橋梁。我們知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是一條有機結合之路,是一條文化融合之路,也是一條發展創新之路,這條道路能不能走得通,不僅僅取決于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價值性本身,還取決于中國國情與時代發展的實際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客觀需要,也就是說必須是“中國國情的變化”呼喚馬克思主義,“中國時代的發展”呼喚馬克思主義,中國國情與時代提出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需要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來解答。唯如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變成現實,才能為中國人民所接收并成為思想與行動的指南,才不會產生“排異反應”和水土不服的情況。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恰恰就是馬克思主義得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得以與中國實際需求聯結的橋梁。它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了,把馬克思主義與本土文化融合起來了,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了。通過這座橋梁,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才能毫無梗阻地進入中國,與中國實際實現有機結合,與中國傳統文化實現有機融合,使中國風格、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更加鮮明。

最后,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標準來看,必須著眼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衡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標準主要是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的結合程度和實踐效果。一般而言,結合得好,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就會取得好的成效,否則就會遭到挫折。具體而言,必須從四個層面來考察:其一,真假結合問題。只有在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是真結合而不是假結合,是真的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時,才是真正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否則,偏離“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偏離活生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際,只是把馬克思主義口頭話、口號化,就不是真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其二,實質結合與流于形式結合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僅是著眼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把主觀努力與實際效果結合起來考察,還是把理論與實踐分置于兩個不同的時空維度和坐標系,形成二者事實上的分離與“兩張皮”現象,直接關系到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是實質結合還是僅僅流于形式結合的問題,前者才能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后者則只能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變成無效率的“空轉”,甚至給革命、改革和建設事業造成損害。其三,短暫結合還是全方位結合問題。從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時空維度來看,只有二者自始至終的結合而不是短暫結合,全空域結合而不是局部和片段的結合,才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全面系統辯證地考察“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并分析和解決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明確做好“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措施。其四,結合的實踐效果問題。其實,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的實踐效果問題,歸根結底就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實踐效果問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際效果取決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實踐效果。歷史反復證明:只有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實現了真結合、實質結合、全空域結合和至始至終結合,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才不斷前進,才由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否則就會遭到挫折。反過來說,也只有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前進,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才也能充分說明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實現了有效的、高質量的結合。

三、在著眼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中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當下,在著眼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中,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必須在堅持“兩個結合”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實踐是理論創新之源,在當下,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方面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要直面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緊扣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突出問題導向,不斷回答和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善于總結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鮮活經驗,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不斷產生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新成果。然后用這些新成果去指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進一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堅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新成果的產生,不僅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精髓,而且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不忘本來”的要求,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汲取中華文化精華,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有機融合,形成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新成果。

其次,必須有高度的自覺自信?!皞ゴ蟮睦碚撝笇ゴ蟮膶嵺`,高度的理論自覺理論自信發展、豐富、完善偉大的理論”?!? 〕無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還是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都不是自發完成的,而是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我們要有有意識地、自覺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不僅要求我們充分發揮實踐智慧,推進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普遍性和中國具體實際的特殊性交互作用與良性共振,而且要加強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然性規律的認識,從而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有高度的自信。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積累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豐富經驗,把握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規律,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同和信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了新時代。作為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是高度自覺自信的前提,而且是高度自覺自信的結果。當前,我們要自覺自信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永恒信仰,保持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仰,樹立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堅強信心,不斷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伴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不斷深入推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也必將不斷完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景也必將更加廣闊。

再次,必須推進“兩個革命”。2018年1月5日,習近平首提“兩個革命論”:“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黨必須勇于進行自我革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10 〕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個革命論”是對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的社會革命的新起點、新開端,表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再一次吹響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征程的號角,擔負起引領中華民族最終實現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重任。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三次社會革命主題,用“八個明確”高度概括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用“十四個堅持”高度概括了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鞍藗€明確”和“十四個堅持”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馬克思主義注入了新鮮的時代內涵和實踐內涵,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中國共產黨要領導這場偉大社會革命取得最終勝利,必須勇于進行自我革命,不斷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執政效率,把握執政規律,始終成為時代先鋒和民族脊梁。

又次,必須具備深厚的歷史感和強烈的使命感。習近平曾說:“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走向何方?中國到了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有這樣一種歷史感?!?〔11 〕,又說:“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創造的。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對古代的成功經驗,我們要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 〔12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就體現了這種歷史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的歷史、中國共產黨九十多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出發,深入思考和系統回答了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時代問題,既不忘本來,高度體現歷史自覺,又面向未來,充分體現“四個自信”,以深厚的歷史感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的歷史性飛躍。同時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必須有強烈的使命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強烈的使命擔當,提出了“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此外,中國共產黨還把為人類進步作出新貢獻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叭祟惷\共同體”概念的提出和“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就是這一使命感的突出表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將中國的發展與世界其他各國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中國經驗、東方智慧和人類理想融為一體,在引領中國人民更加“強起來”的同時,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為世界文明發展和人類共同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最后,必須尊重和堅持真理標準。一方面,在工作中進行的理論總結、抽象和提升,是不是真理性的認識,不能僅僅以理論論證理論,以觀念證明觀念,或者僅僅沉迷于理論推演,而必須尊重和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經過實踐檢驗過的屬于真理性的認識,才能堅持并發揚光大,而對于被實踐證明是錯誤的認知和理論,必須堅決摒棄。只有這樣,才能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才能指導實踐取得預期效果,才能真正推進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成功的實踐也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拔覀円龅氖虑椤钡男再|以及正誤,也必須納入到真理標準的檢驗之中。具體而言,在當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語境下,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有堅持“三個有利于”標準,即堅持衡量“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好與壞、成與敗、是與非、得與失、利與弊的標準就是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是真正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才是真正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因為“三個有利于標準”實質是馬克思主義真理標準的具體化和精細化。只有這樣,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治國理政實踐,才不會背離無產階級政黨的宗旨,才不會背離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堅持、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切實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7-07-02(02).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習近平.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N〕.2018-03-21(02).

〔5〕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

〔6〕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講話〔N〕.光明日報,2014-08-21(02).

〔7〕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徐光春.努力增強理論自覺理論自信 開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局面——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認識〔J〕.求是,2012(15):27-30.

〔10〕朝著我們黨確立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側記〔N〕.人民日報,2018-01-10(01).

〔11〕杜尚澤.闊步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

--記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推進全方位外交的成功實踐〔EB/OL〕.http://www.xinhuanet.com//ttgg/2016-01/04/c_1117665596_5.htm.

〔12〕習近平.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 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N〕.人民日報,2014-10-14(01).

責任編輯 呂曉斌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體探析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視閾下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研究
馬克思主義專業學生應如何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成果
淺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的全面發展重要思想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現代化
傳統文化的“兩重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影響及對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產國際七大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
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大眾化研究綜述
論《反對本本主義》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