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通感體驗的具體應用

2019-02-19 12:03劉星系
新課程·中學 2019年12期
關鍵詞:通感音樂欣賞審美

劉星系

摘 要:作為音樂課堂最為常見的美學實踐,音樂欣賞側重對音樂體驗的審美價值。通感的使用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體驗音樂,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發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通感體驗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做一簡單經驗闡述。

關鍵詞:通感;音樂欣賞;審美

近年來,隨著核心素養課程備受推崇,通感體驗一詞常常出現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音樂欣賞活動作為最為普遍的審美實踐活動,通常教師習慣于盡可能詳盡地對音樂進行解說,由此來告訴學生音樂所敘述的內容,卻忽略了通過聽覺刺激各種感官形成彼此交融滲透(即通感體驗)。這些作為音樂欣賞之基礎,可以幫助學生從中獲取審美體驗,反之隨意地聽一聽唱一唱又怎能稱之為音樂欣賞呢?

本文就通感體驗在初中音樂欣賞課中的運用做一簡單經驗闡述。

一、通感體驗定義和原理

早在1891年,美國《世紀詞典》中就收入了“通感”一詞,而在1920年,中國的陳望道先生也在《文學小詞典》中最早記載了通感這一辭條,隨后又由錢鐘書先生對通感一詞做了更加深入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學者們迎來了通感一詞的研究熱潮。在文學意義上,通感是一種修辭手法。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通感就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五種感覺的相互滲透,也常被稱之為聯覺,這是一種刺激之后的感覺系統,從而使其他系統彼此打通,相互交融并產生共鳴。

我們都知道音樂作為聽覺的藝術,是非視覺性和非語義性的存在,因此沒有表現認識性內容的能力。然而當音樂作用于感官,產生連覺,引起感覺,人的認識也便就此開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通感體驗。從學生角度出發,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有些專注于聽覺學習,有些側重于視覺學習,有些偏向于運動覺學習,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感覺通道打開越多,所得到的體驗也就越豐富。從教師角度出發,如果在教學中將抽象的聽覺藝術轉化成更加直觀生動的形式,發揮一切意向之間的交錯與混合作用,它將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現音樂作品。

二、通感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音樂欣賞教學的初衷是以感覺為出發點,以想象為橋梁,以情感為動力,以審美理解為目標的一種心理活動。利用通感,突破單一感覺的局限性,讓藝術形象立體豐滿,同時喚醒學生音樂的潛能,讓學生積極體驗音樂,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1.聽賞中的視覺畫質呈現

貝多芬曾經說過:“當我作曲時,心里總是描著一副圖畫,順著那個輪廓前行?!笨梢?,由聽覺引起的視覺聯覺是最為普遍和突出的。音樂中的調性、音色、強弱等要素就好比繪畫中通過線條長短、粗細、色彩等要素呈現和諧的畫質框架。但此畫面非直接獲取的視覺畫面感,雖然它漸行漸遠,沒有那么清晰具象,但也能喚起聽賞者對形象的記憶,運用通感聯想獲取鮮明生動的畫質框架,甚至是色彩感知。

同時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視覺功能和聽覺功能相互作用時,對人的學習特別是音樂這種藝術審美課程能產生巨大作用,多層次的審美體驗能給學生留下深刻記憶。實驗心理學家Treichler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僅單純從聽力或視覺中獲得的信息可在三小時內分別能保持70%和72%,在三天后保持10%和2%,但視聽相結合時,信息量可以在三小時內保持在85%,在三天后保持在65%。

因此就教材中的欣賞課例《大海和辛巴德的船》《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在中亞細亞草原上》等這類具有標題內容的音樂作品而言,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描繪性,通過標題就能構建畫面感,因此,若在教學設計中做一種對比,即為無聲視頻匹配最為合適的音樂片段,這樣就能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樂所要詮釋的音樂圖像。

學生在聽賞中既是聽眾,也是觀眾,在聽覺中享受愉悅的同時,又使視覺得到色彩形象的滿足,從而豐富了對音樂形象的感受。

2.聽賞中的律動體驗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以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等為主流的,較有重大影響力的音樂教學體系逐漸傳入我國。其中達爾克羅茲教學法又稱體態律動教學法,它的核心是讓學生用身體體驗節奏感,激發學生的創作能力,使學生上課保持高度集中的同時又能反應敏捷。這就向我們展現了音樂教育的動態化教學,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參與其中并逐漸培養審美素養,另一方面也是從感知音樂到理解音樂、創造音樂的手段。

以往教學中聽賞《聽媽媽的話》這首作品的時候一般都是視譜模唱旋律,但是看到廈門六中合唱團所演唱的《稻香》和《青花瓷》之后,本人從中深受啟發,對教學方法做了調整,嘗試將體態律動的設計融入演唱中,不僅豐富了課堂形式,且能感受到學生的參與度有了明顯提高,他們從中感受到音樂旋律與動作在發展上的關聯性,同時演唱有了情感的帶入,甚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勇于將自己設計的律動加入演唱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奧爾夫曾說過:“音樂來自動作,動作來自音樂?!薄霸嫉囊魳方^不是單獨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彼栽趭W爾夫教學法中,強調的是將語言、動作、舞蹈相融為一體的音樂教學。以《花兒與少年》這一作品為例,本人用絲巾作為道具,第一主題作為范例設計了扭秧歌的舞蹈動作,在欣賞主題二時,引導學生自主為主題二配上一個動作,通過動作與音樂的融合,展現了青年翩翩起舞的場面,同時也體驗感受到節拍上由二拍子到三拍子轉變的一個過程。

音樂欣賞中,學生不是被動的聽眾,而是音樂體驗創造的積極參與者,每一次創新的積累都是自我的一種突破。

3.聽賞中的情感基調

《樂記》中說“凡音者,生人心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眰€體對實物感受時的心境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同情緒。在西方音樂中,古希臘人認為二十四個大小調都有自己的情感基調,例如C大調的和藹可親,D大調的熱烈,E大調的安定等。由此可見,聲音與情緒之間有著密切聯系,這也是一首作品給人最直接也是最初的情感特點。

對于初中生而言,了解二十四個大小調過于專業,但是大調和小調給人的情感差異還是可以區分并掌握的。所以本人結合各種作品,將同一樂思進行對比欣賞,以此辨別大調積極向上和小調暗淡憂郁兩種不同情感基調。再結合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的變化,讓學生感知作品想要傳達的情緒特點。反復地訓練之后,當再次聽賞新作品時,就能在第一時間大體了解音樂的情感基調。由此可見,學生聆聽音樂時的情感變化是隨著音樂所提供的情緒特征而展開的。

三、通感在初中音樂欣賞課中的運用要點

1.自主多樣化地學習

新課標下的音樂學科要求“讓音樂屬于每一個學生”,學生參與音樂課堂,感知音樂獲得審美體驗。這與奧爾夫教學所倡導的理念不謀而合。在奧爾夫的教學法中注重強調教學過程,讓兒童自己去做,至于做得如何,那是無關緊要的。

的確,按傳統的教學模式,或是作為新教師,我們常常會在教學中一味地強求學生按照教師的思路去做,雖然這樣教師能按程序講解完課程,但不難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和參與度極低。試著突出學生角色,營造一個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己去做一做,這樣在師生關系上會更為融洽,教學內容會在實踐中得到擴充,學生的想象力會得到發揮,參與興趣也會更濃厚。反之,如果學生不去做,教學就會失敗,教師作為合作者應當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音樂課堂除了突出學生角色外,還有一個著重點就是突出音樂的本質。音樂是聽覺藝術,學生通過聽來感知與體驗音樂固然不錯,試想若能從聽覺出發,全方位調動我們的其他感覺,讓人的視覺、動覺等一同加入音樂課堂,是不是更能真正多元化地使學生感知到立體的音樂世界。因此,能力培養僅停留在聽覺上是達不到我們所提倡的通感能力培養的。正如南京的一位教研員所說:“音樂的教學應是唱中有動,唱中有賞;賞中有唱,賞中有奏?!苯逃碚撆c實踐也不再是單一被動式的學習,不再是無法獲得真實體驗和互動多樣化的學習,其有助于音樂審美,同時也能立足音樂之本,突出音樂本體特點。

2.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西方有句眾所周知的諺語,“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在音樂聽賞中,聯覺的主體審美體驗也是千差萬別的。也正是這種凸顯的個體差異才增強了他們的創造性發展。初中生,正處于思維活躍,想表現但又不敢表現自己的年紀,所以教師的關注和評價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

尊重學生個性,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智,把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同個性有機結合在一起,創設生動、靈活和多變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發展藝術類素質提供空間。

3.各學科間融合

所有藝術都傾向于音樂,音樂是生命狀態的直接表達,因此與音樂相關的文學、戲曲、影視、美術、舞蹈等學科的綜合,都可以產生豐富的藝術聯想。

詩詞中的韻律音調都與音樂密切相關,好的詩詞與音樂結合能烘托氣氛,此外故事、童話也能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美術本就是一門開發想象力的學科,音樂欣賞有了繪畫的支撐,就將無形抽象的藝術具象化了,也打開了學生在音樂欣賞中的想象力。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借助于音樂用形體語言來表現人類的思想情感。同時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多媒體已成為教師課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此可見,學科間的珠聯璧合都對音樂欣賞教學有著不同程度的積極作用,但都是為了讓學生最大程度地產生通感聯覺,實現審美體驗,深化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理解。

以上是本人就通感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所做的簡單闡述??偠灾?,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巧妙地運用通感原理進行教學,都是為了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再創造力的培養。親自參與體驗獲得對音樂的感悟,才會有自主表現和創造音樂美的聯想。但一切通感的體驗都是基于了解通感原理后,以突出學生和音樂為根本,鼓勵學生學會求知,提高審美為目的,最終以獲得創造能力為終極目標,這也是新課程標準下音樂課堂的核心理念所在。妙用通感為教師的音樂欣賞教學增添異彩。

參考文獻:

[1]謝嘉幸,郁文武.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于慧.通感與音樂欣賞教學[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報,2004(10):97-99.

[3]姚淑琴.妙用通感,讓音樂欣賞教學神采飛揚[J].大舞臺,2010(12):180-181.

[4]金燕南.通過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運用[J].江蘇教育,2017(17):12-13.

編輯 王彥清

猜你喜歡
通感音樂欣賞審美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陶冶情操,培養審美
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興趣的方法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基于“通感”理念的沉浸式幼兒玩教具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