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秘的薩滿服飾

2019-02-26 19:16孫海虹
百科知識 2019年4期
關鍵詞:薩滿銅鏡服飾

孫海虹

滿族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之一,薩滿信仰在其民族文化建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薩滿服飾作為滿族精神文化的載體,是滿族薩滿信仰的物化體現,呈現出獨特的審美追求。它既體現歷史傳承又體現生活起居,對我們了解滿族人民的意識觀念和文化內涵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特殊配飾

在祭神的薩滿儀式中,薩滿常常在身上穿戴披掛一些與薩滿教觀念密切相關的帽子、衣裙、鞋子、神偶、銅鏡、神刀、神箭、神槍等,統稱為薩滿服飾。按照祭祀的不同形式,薩滿服飾可分為家神祭服和野神祭服兩種類型。

家神祭即依清廷頒行的滿洲祭奠規定而行的祭禮,在這種形式的祭祀過程中,薩滿服飾與之相應。在傳世長篇口碑《兩世罕王傳》《烏布西奔媽媽》等資料記載中,薩滿上身穿白汗衫,下身穿羽服,或者東珠串編制的光服,象征著光明,飛翔依靠太陽的光芒,天光一色。薩滿靈魂在飛天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和很多惡魔以及對立的神靈作斗爭。此時它身上的白光即是保護色,令敵人無可奈何,后來的薩滿舞蹈中仍然存在這種裝束的遺跡。

野神祭服風格較為古樸,這是野神祭保持部落祭俗的緣故,上身為白色對襟汗衫,銅鏡、披肩作為其裝飾品,下身神裙色調不一,分為襯裙和罩裙兩部分,主要以顏色艷麗的綢緞做成,裙子下擺上鑲嵌海水、云朵等紋飾,與日常衣飾相比,做工更為精細,雕琢也更加細致。

薩滿神服主要由神帽、神衣、神裙、神靴以及多種靈物的配飾組成。神帽上的配飾標志著薩滿的等級和神技的高低。不同的薩滿神系,神帽上的圖飾各不相同,鹿神系的圖飾為鹿角枝杈,狼神系的圖飾為狼爪、狼尾、狼頭骨等,鳥神系采用鷹頭型帽飾。神衣主要由魚皮和獸皮制作而成,例如刺猬皮、鹿皮、袍子皮、虎皮等,古人把這些看作有靈性的物品,因此用以制作神衣,穿上神服的薩滿在祭祀中才能與神靈溝通。神服的特點具有明顯的女性特征,這是由北方少數民族母性崇拜和生殖崇拜而來。一些薩滿先民進行水祭、海祭、天祭時,將樹葉和草混合以皮遮蓋隱私處,其余部分皆裸露,以此種方式表達祭祀的虔誠。后來演化為布裙或者皮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神裙,神裙之上縫繪24條獸皮或布制飄帶,飄帶上還會繡上飛禽走獸、日月星辰等圖案,象征薩滿的幻形能力。

薩滿神偶是原始宗教中被神格化的、具有超凡神性神力的某種靈物或偶像。薩滿神偶按照性別分為男神偶和女神偶;按照造型形態分為獸形、鳥形、魚形 、蟲形、擬人形、半人半獸形、人形等;按制作材料分為草木、金石、皮骨、布帛等;按功能分為主管自然、主管動物、主管植物、主管疾病、主管漁獵生產等。薩滿神偶由本氏族秘傳并且世代傳承,祭祀時從神堂或神袋中請出,具有祛病除邪、卜測除災等作用,是保護族人的真神。

賦予神力

薩滿服飾具備豐富的象征內涵,其圖案各種各樣,多達幾十種,包括太陽、龍、熊、鹿、蛇、蜥蜴、蛙、虎、鷹、鳥等形象,顏色以紅、黃、藍、白作為主色調,綠色也夾雜出現。薩滿教認為,太陽代表著權力,可以驅魔照邪,在自然界中有著無比尊貴的地位,像烈火一樣熾熱,給人們帶來光明和溫暖,薩滿服飾中的火紋就是太陽的象征。蛇身上的花紋也代表著太陽的萬丈光芒,穿上此種花紋的服飾,就仿佛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有助于樹立個人威信。心窩處佩戴的大銅鏡代表太陽,背后懸掛的小銅鏡則代表月亮,這也就是所謂的“懷日背月”。云紋象征白云、波濤和海浪,取意騰云駕霧,主宰天地。魚皮、獸皮、刺猬皮、鹿皮、虎皮等具有獸性的材質做成的衣服具有恐嚇的意味,但這些勝利的果實做成的服飾也預示著新的勝利。

受到薩滿教多神信仰的影響,薩滿服飾也佩戴多種靈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幾種固定的靈物也發生演變。例如,后來滿族的服飾以衣袖寬大作為主要特點,便是由鳥的翅膀演化而來,身著這種服飾,每當人張開手臂,就如同小鳥展翅高飛,薩滿神服的樣式也如同小鳥羽翼。在薩滿靈魂飛天的過程中,服飾是他的護身符,可以預防敵人的襲擊,而配飾則代表著他們崇拜的神靈,在跳神中起到庇護作用,二者相輔相成。有靈性的獸的骨頭、皮毛(或者羽毛),皆是佩戴的首選;還有神鈴、神石、神鏡等。這些配飾也十分考究,并非從自然中獲得,而是先輩們祖傳的寶物。

薩滿神器在薩滿教的宗教活動中是權力的象征,根據民族或氏族的不同呈現不同形態。其中,銅鏡為神衣上的重要配飾,一般情況下,神衣的左右衣襟各要佩戴30面銅鏡,中間最大的即為護心鏡,背部5面即為護背鏡。大小銅鏡可以幻化出日月星辰,有辟邪護身之用。手鼓是薩滿做祭祀時的主要樂器,祭祀過程中,薩滿舞動身體的同時用法錘有節奏地敲打手鼓,其聲響能召喚神靈、驅魔除邪,還可用于占卜。神鈴是薩滿服飾衣邊袖口處的重要裝飾物,代表著魂魄和精靈。古人認為,魂魄和精靈行走之間人的眼睛不可視,神鈴卻能感知到,神鈴聲響便是神靈現身。通常情況下,薩滿神衣上要掛數十個神鈴。除此之外,神刀、神箭、神槍、神杖、獸骨、獸牙、金石、草木等都是薩滿祭禮中不可或缺的神器。

服飾演變

薩滿服飾經歷了一個由簡到繁、由繁至簡的演變過程。原始的薩滿服飾配飾較少,大多數以披發、袒胸、赤足為主要特點,參祭族眾酬謝敬獻的彩帶是其裝飾的主要來源,材料以毛、革、麻、絲居多,敬獻條帶的數量越多說明法力越高強。宗教的影響和氏族之間的斗爭使薩滿服飾進一步發展,薩滿服飾由簡單古樸向繁瑣精致過渡,演變成了配飾較多的神服。薩滿文化貫穿整個清王朝的統治,由于政治因素,民間的野薩滿被剔除,祭祀也變得簡約而規范,薩滿服飾也隨之簡化并且出現大體一致的現象。野薩滿的服飾和配飾僅在邊遠地區保留了下來,也就使得滿族薩滿服飾較北方其他信仰薩滿教民族之服飾差別較大,自成體系。遼寧、吉林兩省的薩滿服飾風格較為簡單,上身為白汗衫配馬甲,下身布裙,系腰鈴帶,沒有頭飾,手持法鼓,與傳統薩滿服飾差別較大。

位于大興安嶺的鄂倫春族傳承了古薩滿神服繁瑣粗獷的特點。鄂倫春族是一個驍勇善射的民族,以深山為居,以野獸為食,因此衣服材質使用狍皮、鹿皮居多,上身對襟式狍皮、鹿皮長衫神服,外掛披肩,皮長衫式神服上鑲嵌的繡品裝飾小布兜絢麗多彩,6個圓形銅鏡垂掛在前胸。頭戴鹿角金屬神帽,神帽后部以彩色長條帶作為裝飾。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的鄂溫克族與鄂倫春族薩滿服飾相近,但因其是游牧民族,在服飾選材上以牛羊皮革為主,以獸骨圖案作為披肩裝飾,長衫式神服下半部分垂掛圓形銅鏡,下擺處垂掛響器,頭戴飾有兩只飛鳥的獸骨神帽,神帽后部的彩色條帶較短。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皮質的薩滿神服已經很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簡單實用的普通生活裝束,配之以祭祀必備的神案、腰鈴、銅鏡、抓鼓、鼓鞭等,織質條飾代替了皮質條飾,刺繡和圖案代替了金屬垂飾,只有在某些傳統節日上才可見到表演性的薩滿祭祀活動。

薩滿服飾由原始階段的簡單古樸發展到繁瑣精致再到實用規范經過了漫長的時間,薩滿教雖然衰退,薩滿服飾的神秘文化意蘊卻保留了下來,它的審美意義、造型藝術和民俗價值都十分珍貴,為現代服飾的發展提供了有效借鑒。

猜你喜歡
薩滿銅鏡服飾
新鄉市博物館藏銅鏡
動物“闖”入服飾界
論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兩面珍貴銅鏡
建平博物館藏遼宋銅鏡簡述
聽諸子百家講“服飾穿搭”
雪人的服飾
淺析薩滿藝術的傳遞
薩滿圖騰藝術性服裝創作靈感研究
遼宋金銅鏡辨識舉例
滿族剪紙中所蘊含的薩滿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