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外英語教育傳統
——教書育人

2019-03-03 02:13
英語學習(下半月) 2019年12期
關鍵詞:語言老師教師

陳 琳:無論是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還是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都要貫徹外語學習的雙重目的性。什么叫雙重目的性呢?一是所謂的工具性目的,或叫功利性目的,就是要用語言這個工具做事情,英文叫instrumental aim/purpose 或utilitarian aim。還有一個是人文性目的,即不管你是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或是成人,都是要通過學習一門外語達到提高人文素質的目的。我們外語學校一開始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搞好外交工作。所以除了讓學生學好外語外,還要對學生進行外交官方面的培養?,F在的英語教學就只有掌握這門工具一個目的,沒有很好地強調通過外語學習培養一個孩子的mentality、character、quality,即他的人文素質。所以,我覺得現在各個級別的教學都應當強調這一點——語言學習的雙重目的性。

伊莎白:在過去,我認為北外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師生之間的關系,這是一種很全面的關系。師生之間親密無間,多方面關系好是語言教學更好的關鍵。另外,當時學校采取的是教師負責制,教師們都很投入。他們晚上都在教室里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學生,但現在不能這么要求了。事實上,這樣花費時間可能并不是最好的辦法,但教師確實需要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學生。

林克美:實際上,一個優秀的教師需要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歷史、地理、政治、文學都有所了解。教師要教給學生這么多的知識,實際上自己要儲備更多的知識才夠用。不能說明天要上課,頭一天才準備出一點東西來。知識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活到老、學到老是千真萬確的,要不斷地充實自己。要成為一個好教師,知識面就要寬,要熱愛教學事業、熱愛學生。與學生沒有任何溝通是不行的。在沙洋時,師生同勞動、同學習,宿舍就是教室。關心學生還表現在關心他們的學習,幫他們解決思想上的困惑,幫他們樹立信心、克服困難。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另外,教師應該平等待人,與同學談心、交流,不能居高臨下,這樣學生才愿意與你交流。關心學生的生活也很重要。如果能及時了解誰病了、誰鬧情緒了這些情況,便可為教學掃清一些障礙。

王家湘:所謂為人師表,是指學生還要跟老師學做人。不見得老師跟學生談心、批評學生才叫關心學生。教師如何在課堂上把課文里的東西和對西方的了解展示給學生?如果教師一概批判,這是教條主義。教師應告訴學生,對自己國家的東西應該怎么理解和對待。愛國不是抽象的,而是愛生你養你的這片土地,愛他幾千年的歷史。所以你對國家要有感情,這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不然你就成為一個“石頭里的孫悟空”了。

另外,我覺得對學生要嚴格要求。有的老師覺得這很難辦,因為如果老師太嚴了,學生會給你打很低的分。我向來對學生挺嚴的,也沒見學生給我打低分,只要將心換心。老師如果非常認真地教學,對學生提出要求,他知道老師不是在害他。要求嚴格也要講究方式和方法,不能動不動就“瞪眼”。我想十個學生里起碼有九個知道老師是為他好,那個別學生我也不擔心。我覺得老師要豁得出去,是非自有公斷,所以也不要顧慮太多。當然,從教學管理的角度來說,要有學生給教師評分這樣的制度,但我不贊成學校把這個評分看得太重,這樣教師就沒有什么精神負擔。學??梢詮亩喾矫嬲{查老師,不只從學生那里,也可以從同事那里了解。如果某個學生確實品德有問題,給老師打分不及格,學校要先找一找原因,不要給老師制造壓力。

王立禮:我覺得教學是教學生方法和思維過程,教一個過程,而不是教結果。教課不是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教會學生how to raise questions,how to identify questions,然后 how to solve questions by themselves。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

吳冰:我們學外語的人責任很大。我總跟學生說,我在哈佛看到有一個男生穿著一雙繡花鞋。他可能到中國就只學到 了這個。我們也很危險,弄不好我們就只學了人家穿運動衣和牛仔褲,以為這就是美國。所以,我們的責任很重大,人家是通過我們了解中國文化的。中外文化的精華是什么,糟粕是什么,我們都可以通過比較看出來,我給學生講的時候就比較注意這些東西。有一個學生就說:“除了enlightening,I am impressed through reading and discussion?!睂W英語確實是培養人的,培養出來的人要有思想,能夠獨立思考、判斷,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

寫作是最能夠了解學生思想、最能啟發學生、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訓練活動,所以我覺得寫作是最能夠體現教書育人的一門課。老師的責任就是要教書育人。所有的教育都是要讓學生了解國內的情況,再通過跟國外的文化進行對比,看看國外的長處,我們的欠缺,我們怎么能學習到對方的長處。無論你教哪門課,我覺得教學都是相通的。

吳青:我很欣賞正直又學得好的學生。我所謂的“學得好”,不一定是他的分數很高,而是他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會關心別人。我認為education is for social change,not to become officials。我們的培養目標是有愛心、有社會責任心、有知識、多技能的世界公民。我到農校(當時為了使農村婦女和兒童接受技能培訓和文化學習而興辦的一種學校)去對那些孩子們講:別人關心我們是因為目前我們需要幫助。未來,你也要去支持和幫助別人,因為農校的硬件全是國際募捐而來的。我們學校的校訓是“團結、自立、分享、共建”。Sharing,especially when there are not enough resources,not because you have enough。

吳一安:關于北外的教學特色,我就講四個“堅持”:堅持準確性和流利性;堅持學的是受教育人的英語;堅持教師在崗的發展;堅持尋求適合中國環境的教學路子。

堅持準確性和流利性,就是要兼顧準確性和流利性。我們采用的是cognitive-functional 的方式,首先強調的是語言的運用,培養出來的人絕對不能是“啞巴”英語,也不能是“聾子”英語,一定要能夠運用語言。我們培養出來的人要能夠用語言表達思想,而且思想也必須是非常健全的。另外,我們堅持語言的知識要通過實踐轉化成程序性的知識,即implicit knowledge,或者叫competence。這個環節包含兩種 modes,一種oral,一種written,這樣聽、說、讀、寫就都包含了,這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不能只是大量的閱讀,還必須得輸出。我們還意識到實際上人的記憶功能,特別是短期記憶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所以在處理形式和意義這一對矛盾的時候采取了先意義、后形式、然后再回到意義上的模式。我們意識到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學英語總是有一種傾向,就是要表達意義??陀^上,我們沒有那么多語言環境,所以我們基于這樣的認識做出meaning framework first 的決定。我們也非常注意形式,引導學生在accuracy 上下功夫。我們也特別注重 quality input,注重給學生提供 language sample。

另外,語言既是工具,也是一個承載文化傳統的載體。近年來的研究進一步揭示了語言與思維之間的密切關系,所以我們在教育學生時一直是給學生一種熏陶,要讓他們明白語言學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實際上,語言是一種社會性的東西,人不可能光看課本就學會語言了。另外,語言的學習過程是一個personal process,learning process is a process of personal growth。personal growth 是指一個人的整體素質的成長。學生不僅學習了這門語言,實際上整個人也獲得了成長。這些成長不光是從語言里面吸收的,很多是從你的socialization 學來的,從語言交際、和同學的相處等過程中獲得的。

吳禎福:我在每學期開始的時候會用一節課跟學生座談,那是我最重要的一次備課。我在這堂課上主要是做兩件事:一是我提出很多問題,與學生聊天。當然,這個聊天不是隨便聊聊的,而是有點內容的。我能夠通過學生的反應,看出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基本功怎么樣。學生不需要多說,他說五六句我就基本上能夠掌握他的情況。二是我要掌握的是這個班的主導氣氛,是和諧的氣氛還是競爭的氣氛。如果是后者,那我就要花費大力氣去調整這種氣氛。另外還有一點,做這種交流是讓學生了解我,這等于是給學生吃“定心丸”。因為我覺得認知的因素和情性的因素是統一的,情性的因素會影響認知的效果。教師和學生感情的交流必須是和諧的、放松的、無須焦慮的。所以我差不多會用第一節課的三分之一的時間讓學生用英語問我很多的問題。

我這里特別提一下,有一種學生我是會永遠給他們特殊照顧的,就是經濟上很困難的學生,來自小城鎮的學生。這種學生不管你教什么課都永遠要給他特殊照顧。我特別關心這樣的學生,他來北外前缺乏很好的學習環境,但是他能夠考進這樣的高等學府,我覺得從道理上來講他一定是有非常大的潛力。他在經濟上跟別人有差異,那么他心理上可能就會跟別人有差異,所以教師應該注意到這一點。你給他錢只能解決他一時的問題,可是他心理上的這種自卑是會影響他四年大學生活的。

對待這種經濟上困難的學生我通常以鼓勵為主,課下了解他的學習過程。我覺得學習過程是很能幫助老師掌握學生的特點的。比如,學生是怎么學習的,遇到了困難他是如何解決的。這個過程非常重要,比結果都重要,這個過程反映了學生的思維過程。我想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很好地抓住這個過程,而不是抓住它的結果,可能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夏祖煃:學生不懂的英文問題,老師要懂,要告訴學生。不但要告訴學生還要能理解學生,為什么會不懂這些東西,為什么會不懂這么容易的問題。比如,學生問我,美國總統可以有幾位夫人?我問他為什么認為美國總統可以有幾位夫人,這個問題從何而來。他說因為有“第一夫人”的說法,有第一就可能有第二。然后我就給他解釋“第一夫人”是the First Lady,他就懂了。不但懂了英文表達,他還懂了西方的一個習慣。

張中載:2003 年我寫過一篇文章,說的就是外語教育中的人文主義和功用主義。因為外語本身是一個功用主義很強的學科,非常容易忽略人文主義。所以現在我傾向于一種改革,這種改革不是以聽、說、讀、寫、譯為方向,而是圍繞各個課程的各種text教學。這個text 里頭包含各種知識,人文主義比較強?,F在大學英文系的學生不是零起點,他們入學的時候英文已經掌握得相當好了。例如,文史哲這三方面有很多的名篇,甚至是長篇,這些可以拿來作為學生的教材,text-orientated。然后,聽、說、讀、寫、譯都圍繞text 來做。當然,這種做法就把現在的教材推翻了,是很大的動作,但我認為這是外語教學今后的趨勢,應該朝這個方向走。當然,我是指北外英文系這樣的生源條件下,而不是全國范圍內,我們要有另外一套教法,要因材施教。我覺得應該朝這個方向發展,這樣能使學生掌握大量的知識。知識的學習和語言的學習應該是融合為一體的,這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人文主義精神,擴充他們的知識?,F在我給研究生開《古典西方文論》《二十世紀西方文論》,等等。這些實際上既是哲學又是文論,像這種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學生都必須要知道。

教師肯定是要貫徹思想教育的。我在課堂上不怎么講大道理,只講兩條:第一,絕不做損害別人的事情;第二,Do your best for society。我對學生說,人生兩件大事:學會做人和學會做事。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老師要言傳身教。除了授業解惑,老師還應教學生做人。老師要知識淵博、英文好,還要人品好,要對學生進行道德主義、人文主義的教育。這樣學生從老師那里學到的不光是skills、knowledge,還有如何做人和做事?,F在在課堂上真正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老師卻越來越少,但我們這一輩覺得這是很重要的。我們現在在課堂進行的思想教育,是通過很多事例循循善誘,讓學生知道怎么做人、做學問。

祝玨:我有幾個終身難忘的好老師,如許孟雄老師、李秉漢老師、王佐良老師和張漢熙老師。他們熱情、負責、學識淵博、敬業,是不多見的好老師。

許孟雄老師把我們當作他的孩子一樣,而且他總是很記掛我們。我是1952 年在他的班上學習翻譯。30 年后,也就是1982 年,我在國外學習時寫了文章寄回來刊登在《世界英語》上,沒想到被他看見了,他非常高興。事隔兩年后見到我,他還談起這件事。他的學識和造詣在學校里是數一數二的,他是全心全意地教我們這些學生。誰的作業要是有一點點的進步,他就打從心底里高興。他寫在學生作業后的評語充滿了溢美之詞,令人又激動又慚愧。他從來不以自己的喜惡將學生分作三六九等。這個對我后來教書是有影響的,我就反對分數主義。許老師不是拿分數來評價人的,他只看學生進步了多少,看學生有沒有自學的能力。

李秉漢老師為人特別謙虛,他英文極好,但從不張揚。他跟許孟雄是至交,許老師走后,我有什么問題就會去請教他。有時候半夜十一二點我去他家請教問題,他還在備課!有一次我請教了他問題后,第二天上課就照他說的講給學生聽。課后在回家的路上,忽聽得有人叫我,我回頭看見是李秉漢老師。他氣喘吁吁地趕過來對我說:“昨晚我給你講錯了。我查了一些資料才發現我的想法太武斷……”當時我真忍不住要掉眼淚。一個快七十歲的學界權威,對自己的要求還這么高、這么嚴格。

在過去那段困難的年代里,這些老師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都很艱苦。他們都是超負荷地工作,從不計較什么報酬。我的同學們也是本著艱苦奮斗的精神,刻苦認真、發憤圖強。天剛蒙蒙亮,校園里就到處可以聽見朗朗的讀書聲。也許是條件愈艱苦愈能激勵人們的斗志,愈能凝聚同志的情誼。

可能是受許孟雄老師的影響,我給學生評分的時候,不會給學生壓力,也不當面傷他們的自尊心,我不公布分數。有時候我會私下跟某些學生談談:“這個地方怎么錯了這么多?你當時是什么思路?以后你要注意?!睂W生不會感覺到丟面子。只要使學生知道自己有了進步,或者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就達到目的了,不要搞分數排隊。

教書育人是我們應該積極發揚的優良傳統。育人才是第一位的,老師要是不育人,怎么教好書???我記得我剛當老師沒多久,有一個學生上課特別不專心,輔導他時他就掉眼淚,我也不知道他為什么會這樣。后來他說:“老師,我是一心要學德語的,我不想學英語?!焙髞砦揖屯ㄟ^各種辦法,給他轉到德語系去了。那個時候教員是沒有這個權力的,我還是竭力替他把這件事辦成了。隔了四十多年,他都退休了,還專門打電話說這件事。那時候我要是不管他的話,我心里過意不去。他在我這里學得那么痛苦,后來他在德語系里真是很優秀的。那時候的老師不會嫌瑣事麻煩,或者認為什么是分外工作。只要學生來找我們,我們都是歡迎的,當時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這是終身受益的。老師光給學生打個分數有什么用???這是我們過去的老師給我們打下的一輩子的基礎,他是怎么教我們的,我們將來就會怎么對待學生。所以,要是學生受了我的一點影響的話,那也是我受了老教師的影響。要做到教書育人,學校就要有好校風,班級要有好班風。

猜你喜歡
語言老師教師
最美教師
語言是刀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老師,節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我有我語言
六·一放假么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