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問題與對策2

2019-03-11 06:34農建鋒
學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關鍵詞:農村學校教育

農建鋒

一、農村義務教育資源貧乏

我們邊遠農村中小學經過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邊境大會戰、九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階段得到很大的發展,變化很大。但是城鄉差距越來越拉大,造成城鄉教育的嚴重差別。這是由于長期以來對農村教育投入不足,造成教育資源貧乏的原因。農村中小學在教學環境和教學設施上與城鎮初中差別較大,無法達到國家開設課程所必備標準,現在大部分農村中小學學生活動場地嚴重不足,連50米跑道都沒有,更不用說足球場、環形跑道、風雨球場?;旧蠜]有語音室和舞蹈室。許多學校的實驗室、儀器、藥品等陳舊,數量少,不能及時補充更新??菰锓ξ兜膶W習生活對學生沒有吸引力。

二、農村中小學青年骨干教師流失嚴重師資薄弱

特崗教師、全科教師等政策給農村學校帶來了活力。然而,目前教師工資待遇是以職稱高低為準。盡管國家有鄉村教師補助和生活補助政策,但是沒有多大的引力,因為從縣城坐車兩三個小時到邊遠農村學校教師每月享受的補助,跟坐車不到一個小時的教師每月享受的補助相差不到一百元;而且邊遠農村學校的教學環境、生活環境和教學設備仍然很差,許多青年教師骨干教師或是通過關系調到城鎮初中,或是去縣城附近學校任教,或是被選調到高中任教,或是參加公招改行,極大地削弱了農村初中的師資力量。從2006年到2018年,我校應有特崗轉崗的年青教師36名,到今年僅剩15名。12年來,未轉崗就調離的11名,轉崗后調離10名,轉崗后留下僅有2名,目前未轉崗有13名。而且這些轉崗留下和未轉崗的青年教師只要有機會逢考必須參加考試應聘,千方百計調離到市或到距離縣城較近的學校,或改行。根據調查我們縣內其他鄉鎮學校也有類似情況。青年骨干教師的流失,不僅帶走了寶貴的教育資源和教學經驗,影響了當地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的提高,而且造成其他教師人心不定,嚴重影響教師隊伍的穩定。

三、新課改不適應農村初中

現行新課程改革,無視城市和農村,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在教育環境,教育資源上的巨大差異。這對農村和邊遠地區的學生是不適應的?,F行教材以城市學生的發展特點為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不切實際和偏難,加上農村學校嚴重缺乏專業教師,特別缺乏圖、音、美、體、英等專業教師,致使很多農村中小學學生沒有得到跟城鎮孩子一樣的發展,使他們成為學業的失敗者,最終失去學習興趣而被迫輟學。

四、現行評價機制滯后

現行評價體系下,人們評價一所學校好壞仍以升學率的高低為主要標準。在這種評價體系下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以中考作為教學指揮棒,在資源不足、教師不配套的情況下,只好放棄大多數,而集中“優勢兵力”培養“尖子生”,而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由于長期“坐冷板凳”而慢慢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最終導致學業成績下降。

五、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脫節

學校、社區和家庭等三方教育的有機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必要條件。學校教育是主體,社區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外部環境,是學校教育的繼續和擴展;而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的基礎。而現今許多農村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嚴重失衡?,F在農村許多成年夫婦雙雙外出打工。他們將兒童交給老人或親戚照顧,甚至將兒童獨自留在家中。這就是所謂的“留守兒童”。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留守兒童大約有2001萬。這些留守兒童由于平時缺乏父母的管教,再加上老人們的溺愛,學習上一旦遇到困難就放棄。更為嚴重的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督促,而老人的管教毫無力度和效果,更有甚者學校無法聯系到家長反映情況,使得這部分學生經常故意破壞公物、缺課、逃課、擾亂課堂影響了其他同學,造成學校學風不正,教學效果不好,教學質量下降。

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偏低的現狀嚴重阻礙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嚴重制約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是構成和諧社會的不和諧音。農村中小學大量輟學學生流向社會,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風尚就難以形成,“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消除貧困”的小康社會目標就難以實現。但是,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是可以改善提高的,可以從以下幾個面來努力。

1.提高認識轉變教育理念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推行鄉村振興戰略,而教育的精準扶貧工作是全面推行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村教育特別是農村初中教育在全面推行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辦好農村初中教育,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各級政府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落實十九大報告的高度,提高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認識,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優先發展。各級農村中小學校要轉變教育理念,初中教育不應只是為了升學,不能只面向少數“尖子生”,更主要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著力把農村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

2.提高待遇穩定農村教師隊伍

農村中小學青年骨干教師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編制少崗位少職稱難聘工資待遇低。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扶持,采取措施降低農村教師與城鎮教師職稱評聘難度和條件,提高邊遠農村教師生活補助和待遇,積極為廣大農村中小學辦實事;努力實現高級職稱崗位繼續對農村和邊遠地區中小學教師傾斜。鼓勵教師扎根農村,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以事業留人,以感情留人。

3.改革教材標準

要在堅持《新課程標準》精神的前提下,改革現行教材。有必要考慮城市和農村兩種版本,在農村版本中要體現對農村實用性的教學內容。教材改革要堅持兩個適合的原則:一是難度適合農村大部分學生,著眼于所有學生打好基礎;二是盡量適合各地實際,使教育更好地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同時要理清思路,合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課改,以職業教育為突破口,分類分層教育,讓人人都能進人不同的學校深造,最終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

4.實行分層、分流教學

目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優秀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下”的現象。許多學生因“吃不下”而失去學習興趣,最終因厭學而學習跟不上就輟學。為使所有學生達到基本要求,同時又促進他們各有不同的發展,實踐證明,實行分層教學,分流教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謂分層教學,是在班級建制不變的情況下,同步安排各科上課時間,同一學科分幾個層次進行教學,學生可根據自己實際,自主選擇某一適合自己的層次的學科,可隨時進行調整。便于教師教學,利于學生自學,能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以此來解決學生跟不上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所謂分流教學,是在經過家長同意和教師分類指導,根據學生自愿和學校實際,進行教學目標不同的教育。分層教學和分流教學不是分“重點班”“差班”和“快慢班”,學校要建立比較完善的監督和評估制度,以杜絕“放羊”現象。

5.確實辦好家長學校

要教育好學生,需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社會和學校要充分利用有限資源辦好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充分利用媒體向社會廣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念,掌握科學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

總之,在各級政府及教育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在推行振興鄉村戰略進程中,農村初中教育質量一定可以提高,農村初中教育充滿著希望。

猜你喜歡
農村學校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學校推介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新農村 新一輩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