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提高語文素養的教學策略

2019-03-11 06:34楊艷紅
學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關鍵詞:導語中學生記憶

楊艷紅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成長中情感態度價值觀價值觀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學生學好語文學科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一、培養學生的讀背能力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庇终f:“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笨梢娮x背的重要。古代私塾教育非常重視讀背,讓學生“口而誦,心而惟”,在語言積累中牢牢把握住漢語言的特點,領悟其遣詞造句的規則,可以說深得語言學習的真諦。通過讀背,能習得語言規則,說話寫文章便自然文從字順;通過讀背,能領悟文章的體式做法,寫出的文章自然就合體合式;通過讀背,語言積累豐富了,能啟發思維和智慧,從而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冰心老人說:積累語言,像銀行的折子一樣,儲蓄得越多,支取才會越多?,F在的許多中學生寫作文感到語言貧乏,像擠牙膏皮一樣擠不出來,就是讀背的東西太少。這和幾十年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強調分析理解而不重視背誦記憶有很大關系。要知道,剛上初中的孩子,機械記憶力很強,趁這時多讀一點好文章,會終身受用。如果一時不大理解,沒關系,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的豐富和思想水平的提高,慢慢就會理解的。如果等到長大以后再去背誦,那就失去了記憶的最佳時機。而多年來的語文教學卻總是說“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從不說 “在記憶的基礎上理解”。實際上,理解和記憶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是一個學習過程的兩個方面。記憶的同時也在理解,理解的同時也在記憶,只有經過這樣多次反復,語言能力才能逐漸得到提高。

二、培養中學生課余自學的能力

從本質上看,語言學習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自己通過反復誦讀課文去體味、涵詠,從而達到自悟,融會貫通;教師只能在精要處點撥一下,不可越俎代庖。朱作仁教授曾在《語文教學研究文集》里指出:自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學習的過程,可以是預習新課,鞏固舊課,復習舊課,形式不一,要把自學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我們從這里就可以看出,預習與自主學習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是預習本身固有的任務。大家都可以從我們現在的課本上知道,中學生的語文課本都設置了預習,課堂,和課后的相關練習。而預習這一方面的內容是專門針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而設計的,所以教師需要及時的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并且教會他們認真對待課前預習,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在組織學生預習的時候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并且指導學生積極查閱相關資料,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三、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興趣

宋朝的程頤說過;“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边@句話的意思是說,教學過程沒有了樂趣,那么學生也就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可能會產生厭學情緒。學生沒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談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語文的意識?可見,興趣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意識的重要性。教學實踐證明,導語的設置對于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是相當重要的。語文教學其實就是一種藝術,其藝術的真諦就在于這個“導”字。而導語的設置則在于因人而異,各個教師的設計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其效果也不相同。以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為例,我以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為引語,立即喚起了學生對映日荷花的聯想,從而對月下的荷塘產生了好奇,注意力都轉到課文中來了。在教學《我有一個夢想》時,我就設置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有一個國家”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但在說出這個國家的名字前,我想提出一些人的名字:比爾·蓋茨、邁克爾·喬丹、林肯……無疑這個國家就是美國??墒?,我要問,我們對美國的社會現狀有多少了解呢?我們對占美國人口12.5%的黑人又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們將通過一個窗口對美國社會作一個初步的認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非常重要的演講詞《我有一個夢想》。這個導語的好處就是巧設疑問,引起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四、營造開放式課堂,給學生自主學習時間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營造開放式課堂,交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要在課堂上只有老師一個人,我們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充分調動大腦提高能力。因而我們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少講、精講;有些問題稍加點撥,不給出標準答案,多采用啟發誘導的方法,誘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師的教學活動轉化為學生的主動求知,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希爾伯曼認為:開放式課堂包括空間上的靈活性,學生討論活動的選擇性,學習材料的豐富性,課程內容的綜合性。教師要致力于還學生以心靈自由,發揮群體交互激勵機制,大膽地拓展課堂時空,創設“無拘無束的氣氛”,讓學生“自由地呼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并最終使其自主意識轉化為自主學習能力。成功感是學生獲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币虼?,教師要善于捕捉來自學生思維的靈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時機地將其延伸為自主思維過程,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拓展為一種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學習方式的轉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培養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讓自主學習成為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橋梁與紐帶,同時也要采用多種方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以達到培養中學生自主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猜你喜歡
導語中學生記憶
陽光
如何寫讀后感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歡迎來到《中學生博覽》大型團購會
闊腿褲的小秘密
兒時的記憶(四)
兒時的記憶(四)
記憶翻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