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東山區客家美麗鄉村的地域性植物景觀營造

2019-03-13 03:50張遠環陳湘張瑞貴
廣東園林 2019年1期
關鍵詞:鄉土公園景觀

張遠環 陳湘 張瑞貴

(1.廣州市園林建筑工程公司 廣東 廣州 510160;2.廣州市園建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 廣東 廣州,510180)

現階段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更加注重生態環境資源的保護和有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及農業文化傳承。但是,在建設過程中,如何加強原有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充分發揮鄉土植物的重要作用,突出美麗鄉村環境的自然生態性及傳統地帶性植物文化風貌,值得深入探討。查閱近10年有關美麗鄉村建設的文獻,大部分內容集中在建設存在的問題、政策建議和制度創新等方面,少數研究涉及相關理論基礎和評價指標體系等問題。有關植物景觀方面的論文不多[1~4],僅對某一種或類植物應用進行總結,缺乏基于鄉村植物空間區域特點的植物景觀建設性技術指引。筆者依據近年開展的多項美麗鄉村景觀建設工作,較為系統地分析目前存在問題和國外差距。通過粵北客家鄉村實地調查研究和建設實踐,就如何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凸現地域性特色提出建議,供同行討論和美麗鄉村規劃建設者參考。

1 存在問題及國內外差距

1.1 忽視鄉村自然環境建設保護的迫切性

縱觀英國、德國的鄉村建設歷程,非常注重鄉村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環節,為鄉村植物景觀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英國20 世紀 70年代開始注意保護自然環境,陸續頒布保護法令等;進入 21 世紀后,幫扶農業和農村的政策重點轉移到保護農村原有的自然風光和生態環境,推動了鄉村的良好發展[5],在保護自然資源的前提下建設鄉村植物景觀。德國20 世紀 70年代開始實行“我們的鄉村應該更加美麗”計劃,初步實現傳統鄉村和農業向現代化和生態化的轉變[6]。德國政府還頒布《土地整治法》,對村鎮進行詳細規劃,通過規劃保護自然區域,避免鄉村自然風光遭到破壞,有序保護了自然資源[7],持續發展安靜古樸的田園風光和風景美麗的鄉村地區。但是,目前國內對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認知明顯不夠,沒有真正認識保護鄉村原有林田資源的必要性,山林資源和農田不同程度荒廢,有的鄉村甚至原有的地域性自然植物群落景觀風貌也遭到破壞,鄉村找不到有氧森林、有歷史歲月的蒼天古樹和風水樹、有時間沉淀的地方性特色植物景觀,缺乏生態功能強大的自然生態體系。

1.2 植物景觀鄉土性和地域性缺失

在公共綠地空間和村居環境的植物景觀建設過程中,忽視了地帶性鄉土植物的應用和造景,鄉野氣息和代表性特征不突出,使得鄉村景觀失去了野趣、歷史記憶和藝術感染力。比如:由地域性大榕樹Ficussp.構成的村口“地標性”景觀,寓意興旺發達,且村民可以在樹下聊天納涼;前院種植櫸樹Zelkova serrata,寄托思想愿望,希望子女學業有成;房前屋后種植羅勒Ocimum basilicum、紫蘇Perilla frutescens等,滿足村民日常芳香調味,等等。這些有意或無意栽種的植物,經過世代耕耘、創造、演變的獨特植物文化成為地域性的鄉土植物景觀,正在慢慢流失。

1.3 鄉土農耕文化保護和傳承不夠

古村落是各個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綜合載體,不可再生[8]。在這其中,歷史文物建筑和古民居的保護,對鄉村農耕文化、田園風光和鄉俗民約等方面的保護和傳承,起到基礎保障性的作用。而目前鄉村的歷史文物建筑有的年久失修,古民居很多破舊不堪,原住民不愿意居住,農田沒人耕種,鄉村看不到傳統的農耕景觀、生產方式、田園風光和生活方式,失去了鄉規民約、歷史記憶和原有的自然田園風光氛圍,文化遺產不能持續傳承和延續。

2 鄉村園林與自然植物景觀體系構建

筆者提倡和踐行鄉村植物景觀體系以保護和利用賴以生存的山林田為前提,將農田生產性植物景觀納入鄉村環境建設,將公共區域植物景觀與自然環境植物景觀融為一體;將發掘和利用當地植物作為構建鄉村可持續性生態景觀營造策略?;诖?,以2018年開展的廣東梅州市五華縣華陽鎮“華新村綠化景觀優化技術研究和實踐”項目為例,綜合研究分析提出粵東山區客家鄉村植物景觀建設的建議。

2.1 塑造地方特色園林植物景觀體系

2.1.1 調研分析植被特點及應用前景

根據實地調查,華新村的植被空間區域主要分為鄉村山林田、公共建設區和村居房前屋后等三大部分。山林面積1 200 hm2,種植經濟林466.7 hm2、高山油茶106.7 hm2,其他以人工造林為主;耕地面積124.5 hm2,種植烤煙23.3 hm2,其他以水稻田為主。植被的種類如下:共有維管植物133科389屬528種,其中野生維管植物110科271屬360種,栽培維管植物69科141屬168種,各類植物資源的種數及比例見表1。其中藥用植物非常豐富,共466種,占華新村植物總種數(528種)的88.26%,約占廣東省藥用植物總數15%。出現頻率較高品種:杠板歸Polygonum perfoliatum、何首烏Fallopia multiflora、金櫻子Rosa laevigata、車前Plantago asiatica、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等為民間常用草藥,多分布于周圍山林;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雞矢藤Paederia foetida、烏毛蕨Blechnum orientale、羅勒、紫蘇等為當地食用野菜或香料,多分布于房前屋后;崗松Baeckea frutescens、樸樹Celtis sinensis、雀梅藤Sageretia thea、越南葉下珠Phyllanthus cochinchinensis等可作為盆景植物。蘇鐵Cycas revoluta、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極危),降香黃檀Dalbergia odorifera(易危),樟Cinnamomum camphora(需予關注)分別為栽培珍稀瀕危及國家重點保護植物,而且土沉香、降香黃檀為中國特有植物。

表1 廣東省五華縣華陽鎮華新村植物資源調查統計

2.1.2保護鄉村山林創新景觀特色

調查中發現華新村外圍自然植被全部為再生林或植樹造林,需要重點保護。應學習英、德兩國相關經驗,重視自然山林植被、生產性田園風光的保護,以此為前提營造植物景觀。配合山體林地改造,重點開發潛在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較高的品種,形成土沉香、降香黃檀等重點保護利用區域或片林,在中下層量化種植野牡丹Melastoma malabathricum、黃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山烏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等鄉土植物,豐富不同季節的自然植被觀賞效果,突出當地植物景觀地帶性風格。另外,華新村水稻田占較大面積,應發揮現有水稻Oryza sativa、煙草Nicotiana tabacum的田園風光(圖1~2)和鄉村風景,充分展示生產性農作物的季向變化和豐收景象的鄉野之美,同時,創新發展生產體系,規劃種植地方特色的農田生產性植物景觀,比如:開發三華李(李)Prunus salicina、柚Citrus maxima、蔬菜、油茶Camellia oleifera等經濟作物,讓生產性農耕文化景觀成為不同季節鄉村田園風光的招牌,成為吸引游客的主線。也可開發崗松、雀梅藤、越南葉下珠等嶺南觀賞植物盆景推向市場。

2.1.3 依托植被特點優化村居食用植物特色

依托植被特點和生活習俗,引導和優化村居房前屋后的藥用、食用植物種植形式,以適用性為主,兼顧美化,形成粵東客家村居植物景觀特色。同時,依托特色植物生產性景觀的發展,不斷挖掘別具特色的美食原料和調味劑,為發展鄉村經濟、城鄉交流開辟更多途徑。結合客家人的民間習慣,發揮鄉土藥用、食用植物的潛在經濟價值,有目的規劃種植藥用(食用)植物圃,比如:金櫻子、破布葉(布渣葉)Microcos paniculata、華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粗葉榕(五指毛桃)Ficus hirta等涼茶或廣東民間湯料生產系列,呈現粵東客家植被的鄉野地域文化和日常生活特色,讓其融入當地的自然田園系統。還可開發客家特色的雞矢藤米糕,馬齒莧、烏毛蕨野菜系列食品及羅勒、紫蘇等芳香植物烹飪菜式系列。另外,可確保四季田園美景特色和富有野趣的鄉土植物文化。

圖1 水稻田園風光

圖2 煙草田園

2.2 優化鄉村公園并納入自然景觀體系

2.2.1 鄉村公園建設定位凸顯地域特色

鄉村公園作為公共集中建設區的重要部分,將其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使得鄉村公園與周圍田園綠色生態區域的服務功能疊加。項目通過對華新村及周圍自然環境現狀、人群特征及規劃發展目標的調查分析,將鄉村公園的建設目標定位為:集園林特色、農田景觀、自然山林及人文景觀為一體,突出鄉村風格地域特色。經過全面踏查,選取視野較為開闊、可鏈接周圍景觀元素、利于駐足停留的空置地塊建設鄉村公園。

圖3 鄉村公園

2.2.2 因地制宜突出鄉村公園的本土性

尊重鄉村實際,展示嶺南地帶性植物特征及鄉村公園景觀的地方性特點。調查顯示華新村山林基本以陰香Cinnamomum burmannii、 樟、 黃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假柿木姜子Litsea monopetala、油茶、木荷Schima superba等為主,林下植被常見為九節Psychotria asiatica、假鷹爪Desmos chinensis等灌木,以及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烏毛蕨等草本。山林景觀較為單調,觀賞效果較差?;诖?,公園的植物配植選擇了喬木+灌木+地被的方式,盡量采用地帶性的植物如樸樹、紅花羊蹄甲Bauhinia × blakeana、野牡丹等觀花喬木,以鄉土闊葉樹種作為基調樹種,配以色彩、姿態豐富的觀賞樹種,共21種,營造遮陰、觀賞功能以滿足村民和訪客社交和休閑需要。

2.2.3 借景入園突出鄉村公園的生態性

鄉村公園尺度不可能大,但是格局可以無限。通過園道布局等將其與周圍的農耕景觀、山體自然風光和傳統建筑、祠堂、古井等人文景觀連為一體,結合生態化的郊野田園、景觀化的農耕文化、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等,拓展了鄉村公園的格局和尺度,形成華新村小型鄉村公園+稻田(煙草、菜田、水果)+山地林帶(油茶)的綠色生態區域景觀帶和生態廊道。讓公園從獨立的“小景”成為“大景”,引領鄉村景觀“風尚”。建設后的華新鄉村公園方便了當地村民、學生、訪客(圖3),示范效果明顯。

2.2.4 挖掘歷史元素提升地方文化特色

為傳承和弘揚五華縣悠久的足球歷史,宣傳足球發源地和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鄉的體育文化,在公園重要節點配置了一個足球園林小品,讓傳統足球運動更加深入人心。同時延續喜歡運動的傳統,在鄰近區域建設公園附屬的一個小型運動樂園,種植綠化植物,美化周圍環境,添置多種運動健身器材,為學生和村民提供課后和平時運動的場所,以及有利于身體健康的公共空間,推展公園的社會服務功能。

3 結語

美麗鄉村山林和農田自然生態景觀、公共區域植物景觀及村居環境建設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需要強有力的規劃和后續保護作為支撐,繼而才談得上塑造良好的地域性生態景觀格局,傳承和表達地域植物文化,呈現鄉土自然面貌和田園詩意文化特色。

猜你喜歡
鄉土公園景觀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景觀別墅
重視培育多層次鄉土人才
火山塑造景觀
鄉土人才選好更要用好
沙子的景觀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在公園里玩
鄉土中國
一見如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