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美育對培育小學生中國精神的影響

2019-03-18 11:46黃曉嬌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9年2期
關鍵詞:中國精神美育影響

黃曉嬌

內容摘要: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強大精神力量,是推動現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現代中國意識形態的集中表現。小學階段是思想品德的重要階段,對小學生進行中國精神培育具有重要意義。美育對于認知能力較弱的小學生是最佳途徑,同時美育對小學生的心理影響,為將來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國精神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美育 中國精神 影響

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沉淀下來的精髓,它植根于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之中。中華民族精神包括: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厚物載德的包容精神、居安思危的憂患精神、天下為公的奉獻精神、和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等。[1]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講話中,第一次提出“中國精神”概念,他說:“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盵2]。他對中國精神的概念及其內涵進行了深刻闡述,也強調了培育中國精神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小學作為教育的初級階段,是建立意識形態和培育中國精神的關鍵時期,學校應該教育和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小學生自強不息、熱愛祖國的中國精神,為將來擔起歷史使命和社會重任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培育小學生中國精神的重要性

小學生是思想品德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學生品德發展有以下特點:第一,道德認知能力從膚淺變得深刻,道德認識具有依賴性,且沒有主觀原則。第二,道德言行比較協調,道德判斷上開始產生變化。第三,從他律過渡到自律,自覺紀律逐漸形成。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中國精神培育具有基礎性作用,能夠使中國精神變成一種原始經驗的認知,扎根于學生們的思想中,成為今后學生關于中國精神的認知發展的生長點,為學生們將來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同時小學階段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若小學生能夠理解中國精神的意義和內涵,對其人格養成具有較大積極影響。正如《少年中國說》中所提到:“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接班人,對小學生進行中國精神的培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必然選擇。

二.美育與中國精神的價值關聯

(一)美育與中國精神的人文性

人文性來源于人文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所產生的思想體系,它肯定人的價值,主張一切以人為本,要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經驗和理性思維,宣揚個性解放,追求人生幸福。美育是一門人文學科,它具有關于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的人文主義學科特質,它通過培養人的審美力,達到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解放人性的目的。當代中國精神中“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培育中國精神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極目標是為了讓人民生活越來越好,這是中國精神的人文體現。美育和中國精神具有相同的人文目標,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上形成價值關聯。

(二)美育與中國精神的精神性

美育是美學與教育學結合的成果,而美學隸屬于人文科學,其德文原詞“Geisteswissenschaften”直譯為“精神科學”,美學所研究的審美心理不僅是對事物的認知或應用反應,還是聯系大腦和感官的精神境界。[4](P1)中國美學并不是狹義的指中國文學藝術作品鑒賞理論,而是透過文學藝術作品本身所傳遞的中國精神與文化狀態。中國精神包括:中國古代文化精神和近代戰爭史所形成的抗戰精神等,他們的精神性以中國文化作為紐帶。同時二者的精神形成機制相似,都是通過感官系統從外界吸收的,再經過大腦的認知系統的處理,最后形成一種心理定勢。

(三)美育與中國精神的歷史性

中國美學和中國精神都是依托于中國文化,他們都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產物。中國美學和中國精神不但傳承了中國古代的優良文化,也順應著歷史與時代的變化不斷更新拓展。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儒、釋、道家思想,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衍生出了“禮樂教化”的美育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和思想,是中國精神現代表現,也是《我愛你,中國》、《走進新時代》等經典文學藝術作品所產生的背景。中國精神的歷史性,表現在它不變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表現在它隨人們需求不斷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上。美育和中國精神統一在歷史長河中,美育通過藝術形式記錄著中國精神在不同時代的自我革新和強大民族凝聚力,中國精神借由美育的藝術途徑傳播更廣,也豐富著美育的內涵。

三.美育對培育小學生中國精神的影響內容

(一)進行審美沉淀,對中國精神產生認知

審美沉淀是以藝術作為途徑,以音樂、圖片、動畫等形式,幫助小學生積累豐富的中國精神的表象,作為學生們將來中國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基石。美育作為中國精神的一種傳播途徑,能夠消除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抵觸心理,幫助文化知識儲備不夠的小學生,從感性的角度對中國精神進行理解。美育的中介性是小學生和中國精神之間的橋梁,美育之父席勒提出“審美聯結著感覺和思維兩種對立的狀態”,通過對小學生進行美的教育,用藝術的傳播形式,使學生們感受到中國精神,并建立起中國精神的認知和思維?,F有的中國精神培育路徑,大多以理論培育為主,將美育中國精神培育相結合,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對中國精神的學習興趣,且能豐富中國精神培育路徑,將理性教育與感性教育結合起來,完善學生們的感性教學,這不僅有利于中國精神的培育,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形成審美態度,對中國精神產生認同

中國精神想要進一步被學生們所接受,需要從心理上產生認同。美育作為一種情感教育,能夠使學生在審美過程中形成審美態度,這種態度是基于審美心理結構而對外界對象主動構成審美關系的特殊心理狀態。[4](P2)審美態度的形成有助于小學生從心理對中國精神產生深層次的認同。在藝術的熏陶過程中,學生能夠產生審美移情,這有助于學生更深層次的體會中國精神,對中國精神產生情感上的認同。之后從主觀上認為中國精神是“美“的,是正確的價值觀念,主動的構成中國精神的審美關系,從而形成對中國精神的審美態度。美學與藝術是中國精神與小學生心靈的媒介,黑格爾在《美學》一書中提到:“藝術理想的本質就在于這樣使外在的事物還原到具有心靈性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現象符合心靈,成為心靈的表現”[5]。通過美的教育和藝術鑒賞,使小學生對中國精神的認識回歸于心靈,還原中國精神美的本質。

(三)培養審美趣味,把中國精神變成信仰

審美趣味是指在一定審美感受的經驗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審美愛好,即有所偏好、具有獨特心理定勢習慣的審美風格傾向或個性化審美態度。[4](P3)美學與藝術具有其他形式不可代替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想要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趣味,使中國精神成為他們的信仰,需要長期堅持以美育為途徑來培育學生的中國精神。在小學生們對中國精神從理解到認同之后,形成中國精神的審美心理定勢。通過美育使學生從感官上對中國精神產生情感、心靈、思想上的認同,建立起以中國精神為核心的愛國主義思想體系,從而使中國精神成為學生們的信仰。

四.美育對培育小學生中國精神的影響途徑

第一學校,學校在小學生思想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學校應該將培育學生中國精神,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育優秀人才為教學目標。首先在中國精神教學資料方面,將美育滲透到中國精神理論學習中,插入趣味性的漫畫或配樂,提高學生對學習中國精神的興趣,輔助學生理解中國精神;其次在課堂上,歷史、政治、地理等學科教學課程滲透美育和中國精神,使學生對國家和中國精神有清晰的概念。再次在美育課程中插入中國精神內容,以藝術為媒介培養學生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改革創新精神;最后在校園文化上,學校要多組織以中國精神為主題的活動或競賽(例如:主題班會或者書法、繪畫比賽等),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通過各種藝術形式,使學生們親身體驗中國精神的內涵與魅力。

第二家庭,家庭教育對兒童的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首先父母要提高自身素養和愛國意識,為中國精神的培育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其次重視美育對孩子的影響,培養孩子們課余興趣愛好,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注重感性與理性思維雙向發展,促進其全面發展。最后課外書籍選用一些愛國主義題材的故事書,使孩子從小建立國家意識。

第三政府,政府應貫徹落實好科學發展觀,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戰略。首先政府應開放更多免費的愛國主義基地和藝術文化展覽,積極開展弘揚中國精神活動;其次教育部門在教材方面選用,選用與美育相結合的教材,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為培育中國精神提供良好的環境,加強電視網絡等現代流行媒介的審核,投放與中國精神相關的公益廣告;在車站、學校、社區等學生流量大的場所設置公益宣傳海報。

總之,學校、家庭和政府對小學生中國精神的培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各種教育力量應該重視美育對培育小學生中國精神的心理影響,利用美學和藝術的教育優勢,為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精神力量,為兒童未來建立良好的品德和精神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佘雙好.中國夢之中國精神[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9.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3]鐘啟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4]尤西林.美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1.

[5]黑格爾.美學(第一卷)[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譯注)

(作者單位: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中國精神美育影響
淺談美育對特殊兒童的影響
廣西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美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淺析弘揚中國精神與激發改革創新實踐活力
“感動中國”視域下少數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國精神特質評析
美育教師
“中國精神”研究綜述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當前學校美育實踐中值得注意的若干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