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廣東省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研究

2019-03-18 01:58王斐
商情 2019年1期
關鍵詞:校企合作

【摘要】廣東省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業的供需結構隨之產生巨大的變化,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持續增加。作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為主要目標的高等職業院校,通過與地區企業進行深度校企合作,是畢業生質量能夠滿足地區產業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校企合作? 訂單式人才培養? 路徑

一、引言

2017年度廣東全省完成國內生產總值(GDP)8.99萬億元,同比增長7.5%,占全國的10.5%,連續29年居于全國首位。高速的經濟增長下,廣東省正歷經產業升級轉型的關鍵時期,既要保證高增長,又要提高經濟質量,形成現代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和戰略性新型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新的支撐點。廣東省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業的供需結構隨之產生巨大的變化,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持續增加。作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為主要目標的高等職業院校,能否隨著產業結構的變化同步調整培養模式,是畢業生質量能夠滿足地區產業發展的關鍵?!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是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最有效的路徑,校企合作形式多樣,對新形勢下適合廣東省區域經濟發展的高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合作模式進行分析和研究,探究校企合作機制長效合作模式。

二、校企合作重要意義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吹響了新一輪高職教育前進的號角,“推動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強化地方政府統籌發展職業教育的責任”,“高等院校的布局結構、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發展結合更加緊密”,這樣的政策要求在各級政府的指引下,鼓勵地方行業企業與高等職業院校進行深度的合作,探索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對企業和高職院校雙贏的合作模式。高職院校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以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的高技能專門型人才為目標,而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高質量的一線人才,而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高職院校畢業生是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基礎人才構成?!叭瞬泡敵觥焙汀叭瞬泡斎搿备叨绕鹾?,這決定了高職院校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重要關系。高職院校通過與企業的深入合作,在人才培養目標設定,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方面動態合作。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一種目標導向型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通過和企業、行業協會等一些校外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搭建實習、實訓、頂崗實習等多種實踐訓練平臺,提前將企業入職培訓和職業培訓切入到課程教學中,有效融合。近年來,各地高職院校紛紛與當地企業進行深入合作,但是大部分校企合作仍然是以院校主導的企業被動的合作模式,企業在這種合作模式中很難發揮其真實訴求,企業被動消極的參與其中,而對于教學改革的參與非常表面,屬于淺層的合作形式。

三、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一)企業引入模式

由學院提供場地、設施以及其他各種服務,將優質企業引入學校,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各種真實的實訓崗位。這種合作方式,能夠減少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各項投入,提高其參與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得到場地、技術以及員工等人力物力的支持,企業參與性大大提高。而學院的學生獲得了頂崗實習,提前進行職業培訓,從而提升了就業競爭力。

(二)崗位承包模式

學院承接企業生產經營業務中的外包業務,在企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專職教師在這種模式中擔任管理人員,學生分專業班級進行定崗工作。通過生產經營中的效益來對學生的實踐實習進行評價,這種合作方式,企業能夠降低人力成本,而院校的老師和學生都能夠得到真實的職業體驗。

(三)移植培訓模式

由校企合作的企業提供場地設備對專職教師進行培訓,教師取得企業的資格證書后,為企業培訓員工,同時面向學生實施“訂單式”培訓。通過這種合作模式,學校能夠獲得具有最新技術培訓能力的教師,實現與產業發展相同步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訂單式培訓獲得資格證書后直接進入對口企業就業,大大提高了高職院校的就業質量。

(四)科技服務模式

高職院校教師自身成長的一個重要途徑是不斷開展科技服務,這也是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翱萍挤铡蹦J绞且环N較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學校針對企業發展的需要設定科研方向,由專職教師通過申請橫向課題,由企業為學校提供項目資金,校企雙方建立一種雙贏關系,雙方共同進行項目研究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技能或決策。在此模式下,高職院校教師和企業專家合理分工、各自發揮所長,共同創造研究成果。

四、實現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長效發展的關鍵點

雖然我國已有形式多樣的校企合作模式,但從實際效果來看,仍然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要實現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長效發展的關鍵在于,結合各級政府、學習、企業三者的共同努力。

(一)以“雙贏”為深入合作動力

為了改變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被動消極的參與態度,高職院校應該善于分析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在保證人才培養工作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學校在人力、物力、社會影響力方面的資源優勢,吸引優質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同時通過合作育人模式,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高職畢業生,校企合作企業能夠優先獲得對口人才,同時也提高了高職院校的就業質量。實現雙贏的合作才是最為長久穩定的。

(二)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目前校企合作中大部分高職院校和企業都沒有成立校企合作專職機構,沒有建立基于校企合作優化教學管理、人事管理、學生管理并進一步激活組織的健全的制度。為了深化校企合作,必須要從制度上進行完善,設立相關專職部門,由專人負責校企合作事宜。

同時地方政府從服務經濟、服務教育的高度確保企業和高職院校深入合作培養高端技能人才,關鍵是要完善保障體系、構建激勵機制、協調機制、約束機制。激勵企業參與高職院校的教育中,通過減免稅收或是資金支持等方式鼓勵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訓、實習就業崗位。

作者簡介:王斐(1983-),女,國際貿易學碩士研究生,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學,區域經濟。

猜你喜歡
校企合作
在新形勢下創新汽車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中職“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訂單班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職土建類專業產教創深度融合機制探索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