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桑品種性狀分析與高產栽培技術

2019-03-19 01:54
果樹資源學報 2019年4期
關鍵詞:葉形果桑紅果

(浙江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0)

1 果桑品種性狀

果桑有很多品種,在其生長特性及生長狀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1.1紅果系列[1-4]

紅果系列品種的環境適應性較強。成熟后果實呈圓筒形,顏色為紫黑色,果味酸甜適中。果實成熟期通常在5月份上旬,成熟期約20~30 d。其中,紅果1號和紅果3號的樹形緊湊,樹枝粗壯,葉形伸展。結果量大約在1 300~1 800 kg/667 m2。紅果2號樹形直立,樹枝細長,葉形伸展。結果量大約在1 000~1 500 kg/667 m2。紅果4號樹形緊湊直立,樹枝粗壯,葉形肥厚。結果量大約在 2 000~2 500 kg/667 m2。

1.2大十[1-4]

該品種屬于三倍體的改良品種。樹形伸展,樹枝較細較直,葉形較大。成熟后果實顏色為紫黑色,果實含糖量在15%左右,果汁甜味濃郁。果實成熟期在5月份上旬,成熟期約30~37 d。單個果實的平均重量在3.0~5.0 g,結果量大約在1 000~1 600 kg/667 m2。另外,該品種的抗旱和耐寒性較弱。

1.3白玉王[1-4]

該品種樹枝枝條較細,筆直度較高,葉形較小。成熟后果實呈長筒形,顏色為乳白色,果實含糖量較高,甜味濃郁。果實成熟期在5月份下旬,成熟期約30 d。單個果實的平均重量4.0~5.0g,結果量大約在1 000~1 500 kg/667 m2。另外,該品種的環境適應性較強,抗旱和耐寒性較強。

1.48632[1-4]

該品種為雜交品種,其果樹枝干粗壯,枝條較直,葉形較大。成熟后果實呈長筒形,顏色為紫黑色,果香味濃郁。果實成熟期在5月份中旬,成熟期較短,前后約20 d。單個果實重量6.0~8.0 g,結果量大約在1 600~2 600 kg/667 m2。另外,該品種的抗旱和耐寒性較好。

1.5臺灣系列[1-4]

1)46C019。該品種的果樹枝干粗壯,節間距緊密,枝條相對細短。結果枝粗壯發達。成熟后果實呈現紫褐色,果實含糖量約6%。其發芽時期相對于‘大十’品種要晚1周左右。果實的成熟期從陽歷5月份開始,一直到6月初結束。單個果實重量3~4 g,結果量大約在3 000~3 500 kg/667 m2。通常情況下每年自然結果兩次,除了5月份至6月份結果1次外,在9—11月可再次結果。二次結果的產量比初次結果產量要低。樹齡增加后,果實產量隨之增加。

2)72C002。該品種的果樹枝干細長,枝條筆直度高。成熟后的果實呈現橢圓形,果實含糖量約7%。單個果實平均重量4.0~6.0g,結果量大約在4 000~5 000 kg/667 m2。每年自然結果兩次,初次在5—6月份結果,9—11月再次結果。隨樹齡增加,果實產量也不斷增加。

2 果桑優質高產的栽培管理技術

2.1種植地塊的準備以及苗木定植

種植地塊優先選擇在無污染、土壤肥力較好的緩坡向陽地帶。同時要盡量設計好灌溉、排水以及運輸的條件設施。定植穴大小通常為50 cm×60 cm。為了改善土壤肥力,可在定植穴環節同時施加1次底肥。底肥類型優先選擇農家糞肥或者秸稈等生物有機肥料。在定植穴底部鋪上一層干草,然后薄薄覆土一層,厚度約8~10 cm,在土層上面均勻撒上底肥。底肥施用量3 500~4 000 kg/667 m2。苗木定植環節應注意合理設計種植密度,對于平坦的坡地,采用(0.8~1)m ×(1.5~2.0)m的株行距。定植過程確保苗木根系舒展,填實后進行1次小水漫灌,使土壤含水率達到65%~75%[3]。

2.2萌芽管理及整形修剪

成活的苗木在開春后會發芽,通常每株樹木出芽量為5~7個,當枝梢長到超過20 cm后需要及時進行摘心處理,防治新梢徒長,幫助果樹積累充足的養分。在3月份中旬,對于果樹主干上的不定芽以及弱小芽進行去除。夏季時節,此時初期成熟的果實已經采收完畢,這階段需要對果樹進行整形修剪。將當年結果的母枝適量截短,保留3芽,作為來年萌發的新枝。通過整形修剪形成低干樹形,一方面為果樹營養物質的積累提供良好的條件,另一方面也便于管理。此外,對一些病枝、枯枝也應同時去除,集中進行燒毀處理,減少其中的病菌、病源。

2.3水肥及除草管理

在果桑的生長過程中,需水量較大的時期有兩個,一個是春季抽芽期,另一個是夏季整形修剪后的萌芽期。因此,工作人員必須確保這兩個時期的水量補充。在施肥管理環節,應與果桑生長階段融合起來。除了在定植環節施入底肥之外,在開花期施加一次肥料幫助果實成熟膨大,施加的肥料以復合型肥料為主,同時適量提高鉀肥,可使果實的含糖量提高,口感更佳。在采果修剪后施加1次肥料,主要以氮肥為主。如果是一年結果兩次的品種,可在秋季采果后再施加一次肥料,以磷肥和鉀肥為主,幫助果樹萌芽。此外,越冬肥可采用農家糞肥或秸稈有機肥,為果樹來年萌芽儲備充足的營養。除草管理環節,一般春季、夏季和冬季各進行1次,如果采用除草劑的形式,必須控制藥劑的使用量,避免對桑蠶造成傷害。

2.4病蟲害管理

病蟲害管理環節必須采用綜合防治技術,將農業生態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有機融合起來,盡可能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量,減少對環境的危害,提高果桑產品的質量。如針對菌核病,工作人員可在結果期提高巡查頻率,及時發現病變果,對其摘除并集中燒毀,減少病源菌擴散。針對真菌性病害,可通過控制果園的濕度,加強通風的措施來創造出抑制真菌生長繁殖的環境,從而減輕真菌病害。針對桑尺蠖等害蟲,可通過人工誘捕的方式進行集中殺滅。對于天牛害蟲,可進行人工捕捉,并在病害樹枝的蟲蛀孔中進行注藥來殺滅害蟲。

3 結語

隨著果桑產品市場需求量的提升,很多地區紛紛建立了蠶桑種植基地。在這一大好形勢下,果農必須加快果桑栽培管理技術探索和研究,以不斷提高果桑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帶動地區生態和經濟效益的協同發展。

猜你喜歡
葉形果桑紅果
紅果(攝影作品)
果桑優質輕簡高效栽培技術
鹽邊縣果桑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小刺猬送紅果
小魚兒大智慧
紅果果富了口袋袋
果?;h架匍匐式栽培技術
Decision-Making of a Single Supplier and Multiple Loss-Averse Retailers under Partial Trade Credit
果桑新品種引種試驗及性狀分析
楓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