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學改革的思考

2019-03-22 10:59劉俊萍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9年3期
關鍵詞:教學質量評價課堂教學

□劉俊萍

21世紀,互聯網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環境、教育技術和教育對象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育工作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高校教學改革主要圍繞提升教學質量來展開,跟20年前相比,教室里的電腦和投影替代了黑板,以手機APP為載體的移動課堂也遍地開花。除了教育技術的變革,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改革也在高校如火如荼的推進,比如公開掛牌選課、教學范式改革、多級教學督導制度、教學質量評價公開排名等等,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當前高校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表面上看高等教育似乎進入了現代化,但是課堂教學的模式沒有根本改變。

(一)“老師滿堂灌、學生跟著轉”的傳統授課方法依然是個普遍現象。無論教師采用什么技術手段授課,教師依然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學組織通常按照教師事先設計好的詳細的教案來推進,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來被動地參與課堂,雖然教師授課過程中會拋出一些問題供學生思考和討論,但是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教師的語言暗示,循著教師的思維來解決問題,創新思維難以產生。

(二)教師的教學工作依然是單打獨斗。同一門課程,雖然有共同的教學大綱,但是不同的老師采用不同的教學設計,不同的授課方法,效果差別很大,如果學生遇到授課水平高的老師會受益匪淺,而運氣不好的學生遇到授課水平低的老師不僅可能會失去對這門課的興趣,還會影響后續相關課程的學習,連鎖反應很大。

(三)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考評方式不利于教師的成長。不可否認,教師的教學水平因經驗、天賦、學歷和培訓等因素的不同,有高中低不同的層次,教學評價的最終目的不是淘汰或者打壓后進教師,而是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無論是公開掛牌選課、還是教學評分排名,最后的結果還是優者恒優,劣者恒劣,對于教師隊伍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效果不大。例如公開掛牌選課,學生通常會根據學生中流傳的教師口碑來選課,優秀的教師學生搶課上,教學水平差一些的教師沒人選或者選的人少,這樣年復一年,優秀的教師還是優秀,水平差一些的教師會因選課人數少或無人選課失去鍛煉的平臺,水平得不到提高,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

(四)教學質量評價主觀性太強,評價結果難以得到教師的普遍認可。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目前高校主要采用綜合學生、同行、督導和領導評分的方式解決,區別只是各評分主體權重的不同。這種方法看似考慮了多方的意見,但是實際是唯心的。比如學生打分往往存在一個現象,嚴格要求的教師得分低,要求寬松以及喜歡和學生打成一片的教師得分高,同行評價則因同事關系礙于情面普遍評分一致,督導、領導和同行沒有時間去旁聽每一位教師的課堂,即使聽過也只能以一兩節課的印象形成判斷,評分存在以偏概全的問題?,F有的教學質量評價方式不能客觀反映教學效果。

二、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質量評價改革的目標

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教學質量評價要以教育目標為指引,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實現我國高等教育的任務”,我國當代高等教育的任務在《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因此,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本科人才的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目標首先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就是實際操作能力,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就是用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質量的評價也應以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效果作為衡量的核心指標。

三、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質量評價的改革

(一)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人們普遍認為,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要實現知識、能力和素養三者的有機統一,可是當前的大學課堂教學還是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要補齊短板,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必須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這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所在。但是,要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和興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當今處在一個互聯網時代,一個打開手機信息就隨手可得的時代,書本上的文字從教師嘴里吐出來對“00后”的學生已經沒有什么吸引力了。教師們必須要適應時代的變化和學生的變化,要通過重新組織教學設計,從第一節課就交給學生任務,讓學生面臨挑戰,讓學生帶著任務帶著問題參與到教學中去,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比如說一周3節的課程,可以用第一節課用來講授知識,第二節課用來動手操作,第三節來討論問題。也就是說1/3的時間由教師進行精講,只講解最重要的,最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學生已經會的和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1/3的時間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專業實驗和實踐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則給予專業性的評價;剩下1/3的時間由教師準備一些實際問題,由學生分組進行討論,通過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學生迸發出思想的火花,有助于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是一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它可以融合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研討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只要適合課程特點,只要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手段都可以為教師所用。

(二)以課程教學團隊為單位來組織課程教學。雖然近年來高校也開始重視課程團隊建設,但是還停留在統一制定教學大綱、建題庫這些教輔活動中,教學的中心環節-課堂教學依然只能見到一個個孤獨的教師身影。事實上在一個課程團隊中,每個教師的專業素養、授課經驗、語言表達能力、科研能力都呈現不同的特點,當教師獨自站上講臺,他的優點和缺點都會暴露無遺。而學生對學校安排的授課教師是幾乎沒有選擇權的,只能被動的接受。學生都想上名師的課,但是名師的工作能力再強,能接的班級也是有限的。很多同學會因為沒有機會選上理想的教師而心灰意冷,降低學習的積極性。為什么不能想辦法讓所有的學生享受到學校最好的教學資源呢?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要實現這個愿望并不困難。在教學團隊里面首先組織教學經驗豐富、專業素養強、科研能力強的教師來進行課程內容開發,然后甄選形象端正大方、語言表達能力強、親和力強的教師來錄制教學視頻,在課堂教學中講授知識這個環節可以統一觀看教學視頻,后面的實驗和討論由任課教師來掌控。這種雙師授課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團隊的力量,統一了同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保證每個班級都能獲得最優的教學資源,而且也便于對教學質量的監控和考核。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年輕教師通過參與課程團隊建設,同步觀看名師的教學視頻,也會顯著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從而在教學團隊中形成“老帶新,新促老”這樣一種團結向上的學習氛圍。

(三)借助互聯網技術,強化對學習過程的考核,提升教學效果。我國大學教育的一個特點是“嚴進寬出”,學生學業負擔較輕,大學文憑相對“好混”。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成都提出中國教育“快樂的大學”現象應該扭轉,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大學本科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這一改革客觀上要求加強對學習過程的考核。

學生要真正掌握一門課程的知識,單靠課堂上的兩個小時是無法達到目標的,必須要把課前預習、課中監測和課后作業結合起來,強化學習過程,教師要加強對過程的考核。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各種移動教學APP的廣泛應用,這些功能都可以輕松實現,關鍵的問題是教師團隊要科學設計測試題目,針對不同的教學階段推送不同的學習任務。比如課前測試考核學生的預習情況,考核的知識點僅限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課中檢測考核學生隨堂聽課的情況,除了考核基本知識點還包括一些簡單的應用。課后作業重在考察學生對知識體系的梳理和總結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貫穿課程的各類檢測就像爬山過程中遇到的一道道關卡,當通過關卡完成挑戰,自然就完成任務到達了山頂。有機組合的各類檢測提高了課程難度,同時也給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效果提供了合理的保證。借助大數據分析結果,教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程和學習效果,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主觀和客觀相結合,科學合理評價教學質量。大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專門人才,課堂教學是實現大學教育目標的主要手段,課堂教學質量反映的是教育目標的實現程度,因此,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應圍繞教學效果來設計,教學效果是通過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系統學習,在知識、能力和創新精神上的提升來反映,這種提升在統一的測試中可以直接觀察到。因此,學生參與的各類檢測獲得的分數是評價教學質量的直觀指標。當然,教師在課堂上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關愛學生,給學生傳遞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的師德師風這方面學生會有直觀的感受,這部分可以交給學生及其他有關主體打分評價。綜上所述,對教學質量的評價應該主觀指標和客觀指標相結合,師德師風由主觀評價得出,教學效果由統一檢測的分數來反映。

猜你喜歡
教學質量評價課堂教學
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關注學習過程 提升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重在科學管理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