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2019-03-27 16:31劉厚學
現代企業文化·綜合版 2019年1期
關鍵詞:綜合性基層

劉厚學

摘 要 對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進行規劃建設,是對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直接體現,對加快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實現城鄉發展統籌、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等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在國內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基礎上,對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問題及對策展開探究。

關鍵詞 基層 文化服務中心 綜合性

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是能夠為民眾提供教育與文化服務的綜合平臺,是組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核心部分,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更是我國民眾應該享有文化權益的根本途徑。所以,要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力加快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構建,夯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竭的文化與動力支撐。

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參與機制不夠健全

很多地區的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存在多元主體參與機制不夠健全的問題,多個主體之間合作意識不強,缺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意愿。例如,很多群眾無法有效參與到績效評估、服務質量考評、日常運行管理等,沒有空間和機會參與到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中去,只有被動的接受服務而無法主動的參與到服務中去。同時,政府沒有多樣化的吸引、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到公共服務中來的手段,不能確保多種文化社會組織能夠參與到文化公共服務的機制構建、服務供給、效能評估中來,社會力量也缺乏足夠的積極性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中。一些政府雖然具有主動“送文化,下基層”的決心,但由于和民眾存在關系不對等以及自身責任主體不明確、服務意識不強等問題,不能有效滿足民眾的文化需求,使得群眾的參與度和認知度較低。

(二)空間利用率較低

一些地區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設備雖然齊全,但是質量卻得不到保證,同時因為基層財政的資金不足,使得對應配套設施不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的利用率很低,公共文化資源整合的力度也很差。一些公共文化設施的構建過于注重縱向部門之間的對接,缺乏統籌對不同功能定位的文化設施思考,使得不同區域之間尤其是某些相近或重合地區的公共文化設施重復建設問題突出,從而使得設施閑置的問題大量存在。

(三)供給與需求不平衡

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與形式不斷增多,但是群眾卻難以享受到較為全面的、多樣化的公共文化服務;其二是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比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要慢,使得公共文化服務投入總量“供不應求”。

(四)主體之間的溝通不足

目前,民眾、政府和文化社會力量之間在促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構建的過程中還缺乏足夠的、良性的互動,且參與主體之間的互動也難以順利進行。主要表現為:民眾缺乏參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運營管理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民眾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不對等、政府無法正確展現引導的作用,沒有靈活的方式使得群眾能夠自主參與到服務過程中來;公共文化服務較為零散,供給主體之間缺乏有效的配合,供給效率很低;公共文化服務的市場化和社會化調節手段較差,多種文化社會的力量缺乏文化建設的積極性等。

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措施

(一)形成多元化的參與機制

為了讓社會、政府、民眾都能參與到服務過程中來,因此需要構建多元化的主體參與機制,并能夠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提升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責任。政府機構是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公共文化空間的生產擁有公益性質,是政府機構需要承擔的職責,因此政府機構是公共文化服務的責任主體。在建設時,政府機構需要提供對應的財力、物力、人力,并融合當地人的資源和智慧,為群眾提供多樣化的公共文化服務。

2.發揮群眾的作用。在生產公共文化空間時,政府要使民眾參與到管理與生產過程中來。公共文化空間在群眾自治特點的作用下,它的生產過程一定要以民眾自理自治為基礎,充分發揮群眾在生產過程中的自我服務與自我管理的作用。

3.整合社會的力量。政府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成為傳統時代的“全能政府”,而是要成為“責任政府”和“有限政府”,要使政府的行為具有邊界,不能讓政府空唱獨角戲,且公共文化空間生產的多樣性也使得政府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構建過程中,政府需要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從而激發出社會的文化創造力。同時,政府在公共財政的幫助下,要利用財稅優惠政策和多樣化的融資工具吸納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到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過程中來,提升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構成具有活力的文化生態。

(二)科學的規劃物理空間

地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空間構建要顯現出覆蓋的有效性和布局的科學性,一改之前政府機構把公共文化設備的“全設置”當作“全覆蓋”的方式,這種方式只能在行政區劃上完成公共文化設備的全覆蓋,并不能實現對所有民眾的全覆蓋。所以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要在空間的構建中,展現出有效服務與覆蓋的思想,使得數字服務設施、流動設備、固定設施形成互補,一起為民眾服務。同時在有效的范圍內,要形成科學的物流空間,亦或是科學的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實現共建共享。例如在人口較多的地區,多個臨近的社區能夠按照有效服務的范圍一起建設文體廣場和簡易戲臺;對于一些地區設施功能不夠或建設面積不足的情況,能夠按照現實情況進行多點組合展開建設;對于一些人口較少的地區,能夠建設在地區的結合部位,讓多個地區共享同一個文化設施,從而避免出現設備閑置的情況,有效的防止了資源的浪費。

(三)保持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平衡

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要敢于嘗試,勇于創新,從而滿足民眾的日常生活需求,逐步完善把需求作為服務模式的導向,為群眾提供多樣化的服務,確保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能夠得到有效表達,實現文化層次的“上下通達”。例如,能夠利用互聯平臺推出“點單式”服務,打破原有的政府統一配送的方式,滿足群眾的個性化需求;能夠把創新、創業當作發展的核心,根據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能夠通過“網絡眾籌”的形式,擴展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融資,使得服務與需求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也能夠通過向群眾發放需求反饋卡,搜集群眾的實際需求,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四)強化主體之間的溝通

公共文化空間離不開人的參與,由于人是活動的,設施是靜止的,只有物理空間和人的活動相互融合,才能使得公共文化設施“活”起來,展現出文化空間的活力。因此不同的地區需要考慮到公共空間中多個參與主體的互動、交往、活動等,并對公共文化空間展開科學的配置,使得多個利益主體之間互相融合,從而促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活動開展,鼓勵群眾進行志愿服務,激發出群眾參與到文化服務與活動中的積極性。同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也要構建出完善的保障機制,提升群眾之間的自信,逐步形成民眾遵守的規范,提升整個社會加入到公共文化空間生產的活力。

三、結語

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發展是非常系統、復雜的工程,無法只通過某一方面的開展和努力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建設的過程中,不但要展現出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在完善基礎設施、整合公共文化資源等方面的效果,還要通過保障機制與運行管理的建設,逐步強化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使得民眾能夠切身感受到文化改革的惠民成果。

參考文獻:

[1] 朱琳.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制度創新研究——以山東省玉皇廟鎮綜合文化站為例[J].人文天下,2016(12):62-65.

[2] 姜瑞娟.創新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安陽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為例[J].大眾文藝,2018(04):10.

[3] 張妍妍.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佛山實踐[J].圖書館論壇,2018,38(06):9-10.

猜你喜歡
綜合性基層
基層為何總是栽同樣的跟頭?
基層在線
“基層減負年”
基層治理如何避免“空轉”
基層減負并非無度
定制鋪絲新工藝降低成本提高綜合性能
結合實際指導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
模糊PID在離合器綜合性能實驗臺中的應用
教師應上好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教師在綜合性學習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