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2019-03-29 12:05王西澄
祖國 2019年3期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王西澄

摘要:優化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課堂的教學,能夠為社會提供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當前我國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隨后針對這些問題,從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整合多樣的教學方法、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四個方面探討了相應的改善措施。希望這些觀點能夠有效推動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其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職學校 學前教育專業 幼兒心理教學

幼兒心理學是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提高其教學策略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能夠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進幼兒心理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一、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戰場,其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捌放菩钡慕?。在當前我國中職學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普遍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嚴重制約了中職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首先,在開展幼兒心理學教學的過程中,部分中職學校的教師難以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缺乏對“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客觀全面認知,在課堂上仍然采用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對學科教學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作用,難以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其次,幼兒心理學是一門具有較強專業性的學科,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具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我國中職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在學習抽象而深奧的心理學知識時,難免會存在抵觸情緒[1]。與此同時,教師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的缺失,也難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無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導致幼兒心理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有限。最后,在數字化時代的背景下,我國的中職學校正致力于打造“智慧校園”和“智慧課堂”,絕大部分的學校已經逐步完善了校園局域網絡和網絡教學平臺規劃,但是中職學校教師信息素養的缺失,導致了其基礎設施利用效率的低下,難以充分發揮先進信息技術手段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

二、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在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背景下,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要與時俱進的調整自身在教學中地位,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在幼兒心理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增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教學方式的靈活性和教學過程的情感性,以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身份,營造民主、平等、和諧、開放的教學環境,落實教學設計和學情分析,重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其知識、技能、態度、能力的全面發展,從而有效提高幼兒心理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與此同時,中職學校幼兒心理學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結合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整合幼兒教育學、幼兒衛生學、幼兒園管理、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幼教科學研究等多門學科資源,促進基礎理論知識現代心理學研究的新發現的有機結合,以有效增強學科教學的開放性和思辨性,不斷拓寬學前專業學生的視野和眼界,保障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的良好銜接,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人力資本,為培養新一代全面發展合格的教育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中職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還要加強與幼兒園的交流合作,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遇和平臺,鼓勵學生通過對幼兒行為的實際觀察體驗,理解和掌握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變化特征,從而夯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靈活的運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在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體察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精鉆教學大綱,盤活課程教材,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發中職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理解和記憶。首先,教師要充分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行為,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情境,使學科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進行緊密的結合,促進認知結構的建構和知識技能的遷移,從而有效培養學生審慎觀察和自我反思的科學研究素養。例如,在講解“知覺恒常性”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白紙在陽光下和陰暗處的變化,分辨車輛在近處和遠處的大小方式,使學生了解盡管白紙在不同的光線下會呈現不同的顏色,但人們仍然會將其知覺為白色,盡管車輛隨著距離的變化在視網膜上呈現不同的大小,知覺系統在判斷其大小時,車輛的形象是始終一致的。從而幫助學前專業學生理解:知覺是相對穩定的,并不完全隨物體的物理光學規律而發生變化[2]。其次,教師要靈活應用心理現象中的典型案例創設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幼兒情緒情感發展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小艾伯特實驗的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幼兒情緒性心理、行為形成的原因,明白兒童早期的生活環境對其行為或心理品質的影響,從而更加深入的理解環境和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全發展的深遠影響。最后,教師也可以利用經典的藝術文學形象,通過對典型人物的行為觀察和分析,探究其內在的心理流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其更高的掌握人格理論、智力理論、情緒理論等心理學知識。

(三)整合多樣的教學方法

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掌握程度直接決定學科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是教學目標實現和教學任務落實的保障。首先,教師要重視發現學習教學法的應用,在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基礎上,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促進學科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與學生興趣點的有機結合,靈活應用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心理測量等研究方法,引導學生對幼兒的認知規律、行為特點、語言發展規律等現象進行科學的觀察,標準化的記錄、系統的分析以及嚴謹的操作,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消除其對課本教材的迷信,促進問題意識和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再次,教師要通過問題解決教學法在心理學教學中的探索和運用,在遵循“適時適度、因人循序、反饋強化”原則的基礎上,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線索,將教學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為學生搭建交流、合作、探索、發展的平臺,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從而有效激發其學習的內在動因。

最后,教師要巧妙應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增進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促進思維碰撞和情感交流,從而顯著提升中職學校學前專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例如,在講解幼兒記憶發展特點的相關理論知識是,可以對學生進行隱性分層并開展分組討論:“面對同樣的學習材料,使用怎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幼兒在最輕松最愉快情境下,達到最佳的記憶效果?”通過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能夠使其從多角度、多層面、立體全面的看待客觀事物,從而探索出多種問題解決路徑,有的學生利用語言文字對討論結果進行大膽假設和謹慎驗證,有的學生借助圖像和符號展示研究結果,均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僅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的發展,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和綜合能力

(四)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

在中職學校的幼兒心理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應用電子白板、投影儀等多媒體教學傳媒技術和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身臨其境之感,還要借助云技術、人工智能、ITTOOLS開放式平臺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手段,打造“互聯網+中職教育”,打破時空界限,營造“深度學習”的環境。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配合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教學理念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依托多媒體教學平臺和網絡教學平臺,暢通學校教育與真實社會、虛擬網絡之間學習空間的對接通道,強化對慕課的掌握程度,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和指導方案,促進優質學習環境生態圈的建構。例如,在講解“感知覺規律”和“錯覺現象”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視頻,將相關案例、圖片、量表或研究成果融入其中,完善動態展示效果,直觀形象的呈現知覺的基本特征、類別和理論,并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教學視頻,開展自主探究與合作討論,再由教師在課堂上對教學的重難點和學生的困惑點進行深化講解,促進理論知識的簡化,并以部分遠程教學視頻直播作為教學補充[3]。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社交網絡平臺和專門的學習網站,布置相應的實操訓練和成績評估,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并提供針對性的指導,不僅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和負擔,而且有效降低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理解和記憶的門檻,使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直觀,極大的提高了學前教育的質量和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業務能力,在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師的影響作用,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優化課程設計,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從而有效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羅金花.中職幼兒教育心理學教學方法與路徑[J].好家長,2018,(65):26.

[2]何仕平.“幼兒心理學”教學改革思路探析[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8,(05):51-52.

[3]江春燕.淺談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教學策略[J].名家名作,2018,(02):127.

(作者單位:遼陽縣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

猜你喜歡
學前教育專業
教師教育專業化背景下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藝術實踐教學改革
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的思考與實踐
銅仁市學前教育專業新生科學素養現狀的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