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參加廣播節目交換會

2019-04-01 15:40孫秀斌
老友 2019年3期
關鍵詞:文藝節目錄音機同仁

孫秀斌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在市廣播電臺當錄音員,負責文藝節目的外出錄制工作。當時電臺剛由廣播站升級成立,每天十幾小時的播出需要大量的節目,而磁帶庫里文藝節目磁帶卻少得可憐,巧婦無米下鍋,急人啊。其實,和我們一樣剛剛成立的全國各省市兄弟地市臺同樣面臨窘境,大家都在喊“餓”。因為錄制節目需要人力物力財力,在資金、人員、設備都匱乏的地市臺,要想滿足播出需要,憑一己之力,是根本無法做到的。于是一個滿足大家交換錄制節目的協作組織——全國地市州盟廣播節目交換會正式成立。協會每年舉辦兩次節目交換會,供大家錄制。

記得1986年秋季的節目交換會是在陜西省寶雞市舉辦的,當時我和我臺文藝部的一名編輯一起參加了交換會。那時候參加節目交換會要自帶錄音機,盤式的,有幾十斤重,而廣播專用錄音帶也和民用的大不一樣,寬有七八毫米,長有幾百米,由專業的磁帶廠家生產,可以重復使用。一次大會要開二十幾天,錄制幾百個小時、十幾箱磁帶的節目。

那次交換會,全國有100多家電臺參加,錄制場地設在籃球館里。大會提供節目源,由兩臺大型錄音機放音,然后把信號輸出放大,連接出200多個接插口,供大家使用。當錄制的鈴聲一響,幾百臺錄音機一起啟動,一時間磁帶旋轉,機聲裊裊,100多名錄音員頭戴耳機,端坐在錄音機前,場面甚是壯觀。當時是兩臺錄音機輪換著工作,歇機不歇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我和編輯兩人換班錄制。

最難忘的是大會的就餐時刻,幾百號人同在一個大廳就餐甚是熱鬧。那天,我們吃著吃著突然聽到一陣陣粗獷豪放的歌聲,原來是內蒙古老鄉們相見共敘友情。他們唱著草原上的祝酒歌,喝著自帶的馬奶酒,淳樸而熱烈,莊重又大方。就餐大廳里,一股濃郁的大草原的氣息撲面而來,我沒喝酒,竟有幾分醉意。

十分巧合,我們錄音桌的對面就是內蒙古呼倫貝爾臺,那位在就餐時放聲高歌的錄音員名叫張先杰。他體格健壯,虎背熊腰,真像一名摔跤手。其實他為人隨和,十分幽默,一舉一動都帶著詼諧。我常常利用短暫的換磁帶時間和他聊上幾句,每一次聊天,我都會被他逗得忍俊不禁。

和張先杰同樣幽默的還有我們斜對面的浙江寧波臺的孫軍,他身材高挑,戴著眼鏡,盡顯斯文。他屬于冷幽默類型,當別人被逗得哈哈大笑時,他卻一臉嚴肅。他十分有才,有著南方文人的儒雅和睿智。對于發達地區的老大哥臺,我自然是少不了向他請教,他沒有架子,平易近人,總是在輕松的氣氛下用他的機智和學識來回答我,讓我這個廣播戰線的新兵受益匪淺。

那次大會的閉幕演出也十分精彩,節目都是各臺自告奮勇出的,但水平十分了得。這些電臺的文藝編輯,有許多是音樂學院畢業的,吹拉彈唱樣樣精通,不少節目還多次返場。演出結束后,我和許多臺的同仁互留了聯系方式,大家相約下次還來。

30多年過去了,我已退休。由于科技的進步,這種廣播節目交換會早已取消,而文藝節目的播放也被更為先進的硬盤所取代,但我時常想起當年一起參加節目交換會的同仁們,希望各位同仁身體健康、晚年生活幸福美滿!

猜你喜歡
文藝節目錄音機同仁
試析新媒體時代電視文藝節目的發展和創新策略
試析新媒體時代電視文藝節目的發展和創新策略
錄音機里的舊時光
貝殼
地方電視臺文藝節目的編導與策劃研究
川上的詩
云南昭通自編自演文藝節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