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臨床分析

2019-04-03 08:18袁柳松胡玲玲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9年3期
關鍵詞:髖臼假體股骨頸

袁柳松,胡玲玲

(河南圣德醫院創傷骨科,河南 信陽 464000)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群體高發疾病,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合并較多的內科疾病,自身對疾病抵抗能力較差,使得股骨頸骨折治療難度較大[1-2]。目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在臨床上推廣應用,包括全髖及半髖關節置換術,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安全性高等優勢[3-4]。本研究用全髖及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共90例,均為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接受治療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5例。觀察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68~85歲,平均(73.69±3.54)歲;Garden分型為Ⅲ型20例,Ⅳ型25例;致傷原因為摔傷18例,車禍傷23例,其他4例。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68~88歲,平均(74.03±3.12)歲;Garden分型為Ⅲ型18例,Ⅳ型27例;致傷原因為摔傷16例,車禍傷27例,其他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檢查明確為股骨頸骨折;②首次行髖關節置換術;③無手術禁忌證;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器質性病變;②存在肝、腎、心、肺功能異常;③其他骨質疾??;④存在髖關節手術史者。

2 治療方法

術前均給予固定并制動患肢,同時對已存在疾病的患者給予對癥治療,控制血糖及血壓。使用X線機拍攝患側髖正側位,通過測量明確所需假體大小及位置。隨后,觀察組行全髖關節置換術,對照組行半髖關節置換術。

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全身麻醉,保持健側臥位,采用后外側入路的方式,做手術切口,直至肌層,待充分暴露髖關節后取出關節囊。外旋并內收關節,使得股骨頭脫位,并取出,植入股骨柄生物假體后固定。清除髖臼內軟骨組織,根據髖臼情況選取恰當的人工髖臼,后調整人工股骨頭與髖臼的位置,使其處于適宜狀態?;顒芋y關節,待檢查無脫位現象后縫合手術切口,于切口處放置引流管。術后給予抗生素治療1~2周,預防切口感染,同時給予5~7天低分子肝素治療,利于抗凝。

半髖關節置換術:麻醉方式及手術過程與全髖關節置換術一致,但術中僅需置入人工股骨柄,無需置入髖臼。術后均給予抗感染治療。

3 觀察指標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完全負重時間等。采用髖關節功能評分[5](Harris)表評估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滿分100分,總評分90~100分為優,總評分80~89分為良,總評分70~79分為可,總評分小于70分為差。統計術后假體松動、感染、髖部疼痛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 治療結果

兩組手術及住院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及住院情況比較 (±s)

表1 兩組手術及住院情況比較 (±s)

組別 例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引流量(mL) 住院時間(d) 完全負重時間(d)觀察組 45 96.58±16.34 439.84±35.26 98.46±3.22 10.31±3.26 33.01±2.18對照組 45 75.89±12.61 261.49±23.72 68.94±3.75 11.87±4.23 45.83±2.69 t 6.725 28.154 40.064 1.960 24.838 P 0.000 0.000 0.000 0.053 0.000

兩組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例(%)

兩組并發癥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比較 例(%)

5 討 論

手術是老年股骨頸骨折首選治療方式,與保守治療相比,手術治療可有效縮短臥床時間,同時有助于恢復髖關節功能,降低股骨頭壞死等并發癥發生率[6-7]。此外,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存在骨質疏松等骨質疾病,長時間臥床使得骨折端無法保證其穩定性,易出現松動等現象,不利于預后的恢復。

半髖關節置換術手術風險較小,對于活動量小的患者,此種手術方式可以充分的滿足患者髖關節的活動要求。與全髖關節置換術相比,半髖關節置換術手術操作方法較為簡單,從而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對于年齡較大且身體素質較差的患者而言更加適合[8-9]。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髖臼及假體可得到更好的匹配,符合人體生物力學,使其結合的更加完好,術后出現髖部疼痛、假體松動的概率大大減少,患者術后可盡早的展開髖關節功能鍛煉,有助于預后的恢復[10]。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操作難度較大,由此造成手術時間長,且與半髖關節置換術相比,全髖關節置換術創傷較大,導致術中出血量上升、術后引流量較大。但是,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髖臼及假體吻合度較高,實現了較好的結合,患者早期便可實現負重。兩種手術方式均可恢復髖關節功能,但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較好,安全性高。主要是因為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假體與髖臼可得到較好的磨合,高度匹配的假體有助于促進髖關節功能的恢復,恢復髖關節的外展及屈曲等功能。而半髖關節置換術中因假體與髖臼不匹配,在術后恢復過程中極易引發假體松動、髖部疼痛等并發癥,穩定性降低。

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術在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中均有較好的臨床效果,雖然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操作較為復雜,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量大,但并發癥發生率較低,髖關節功能恢復較好。因此,在老年患者身體素質允許的情況下可將全髖關節置換術作為首選的手術方式。

猜你喜歡
髖臼假體股骨頸
舒適護理在股骨頸骨折護理中的應用
人工髖關節翻修術中髖臼骨缺損的重建方法
當歸六黃湯治療假體周圍骨折術后低熱疑似感染1例
組配式與一體式股骨假體聯合轉子下短縮截骨治療Crowe Ⅳ型DDH的療效比較
不同術式治療老年不穩定股骨頸骨折臨床研究
保留假體的清創術治療急性人工關節感染
改良髖臼橫韌帶定位法植入髖臼假體的準確性研究
髖關節翻修術Gross型髖臼骨缺損重建的研究進展
多孔鉭杯及鉭金屬墊塊在Paprosky Ⅲ、Ⅳ型髖臼缺損翻修中的應用研究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治療與處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