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2019-04-07 15:25李長碧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9年11期
關鍵詞:教學模式數學過程

◎李長碧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嚴謹性較強的學科,數學的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小學階段的必修課程,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了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并要求教師應當將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始終。我們知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指學生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當通過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分析和處理數學問題,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經驗,分析小學生應當具備什么樣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性對策。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意義

和傳統的單向知識灌輸的教學模式相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如下積極的意義:

1.有利于實現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 就如前面所說: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了教師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方面的責任和義務,要求教師應當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始終。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核心任務,不斷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實現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

2.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數學學科本身所具有的邏輯性、嚴謹性以及抽象性,要求學生應當具備相應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方能取得好的數學學習效果。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讓學生能夠高度邏輯地思考和解決數學問題,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積極的意義。

3.有利于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下,單向知識灌輸已經成為教師教學的主流模式。然而,這種過分強調知識轉移的單一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也不符合核心掃盲理念指導下的關鍵能力培養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改變了以往只注重傳授知識,將傳授知識轉化為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有利于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實現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

二、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組織形式

1.演繹歸納能力 演繹歸納能力,是指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通過推理歸納,由特殊的數學知識逐步向一般規律類推,一般用于數學法則、運算定律以及性質的推理過程。

2.分類比較能力 分類比較是加工、梳理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常用的方法。分類和比較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始終,主要是用來確定現象與具體對象之間的異同,是人類進行具體思維和描述思維的基礎。

3.綜合分析能力 綜合分析能力是指學生能夠對認知對象的各個部分進行整合,然后再進行側重研究的過程。是指學生根據具體的認知模塊開展研究,從而得出認知內容本質的思維形式。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性對策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遠比對知識的掌握顯得更加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思想,結合核心素養理念,注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的提升。

1.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問題意識 創設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途徑。然而,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會促使學生不斷思考和思考,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師應該改變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的單一的知識灌輸和教學模式,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形成問題意識,知道如何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善于結合教學內容,堅持中心思想,循序漸進地提問,這樣學生就可以跟隨教師的數學思維,為實現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目標奠定基礎。

2.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積極引導學生思考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已經被廣泛運用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要想積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把握幾個問題:首先,科學地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明確學習內容的啟發性和思考性;其次,科學地劃分合作小組,讓學生以最佳的方式、最佳的狀態進行小組合作,以期取得好的合作學習效果;第三,在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地位,讓學生自主討論,積極思考,充分體現學生在數學合作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

3.開展實踐課程,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 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實踐課程的開展,以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從根本上講,實踐課程是學生將感性知識用于實踐的有效途徑。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圖形和角”的相關知識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手工,如三角形的制作、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制作等等,讓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分析不同形狀的特點,了解角的概念等知識,促進學生實踐能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十分重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式還有許多,需要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師發揮聰明才智和自己的教學熱情,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歸納,通過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猜你喜歡
教學模式數學過程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圓滿的過程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