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方法探究

2019-04-07 15:25李勇飛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9年11期
關鍵詞:學案案例法治

◎李勇飛

初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特殊的階段,因為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思維方式等都是在這個階段逐漸形成的。因此,教師要趁著學生的可塑性還在的時候就對他們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利用各種各樣并且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來增強他們的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讓這些外在附加上去的思想意識真正內化為他們自身的價值觀念。

一、活用教材,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新課改中對現行課堂教學提出新的要求,要改變傳統的單一由教師講解的課堂模式,加強課堂上的趣味性。既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把抽象的道德知識和法治知識傳遞給學生。這樣的要求對于教師來說,其教學難度是很大的,需要教師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才能逐步掌握。在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課把教材中的案例與實際生活中的案例靈活的聯系運用在一起,這樣可以把一些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避免枯燥乏味。比如在學習《消費者的權益》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詢問學生以及學生的家人有沒有買到過劣質的商品,如果有,都是如何處理的。學生這時候就會回憶自己的經歷,并分享自己的處理過程,在得到了學生的答案之后,教師就可以借助學生分享的案例把書本上的知識講解給學生們,這樣的案例結合,學生會很有興趣去聽,并且掌握了這節課要記住的知識點。

二、豐富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方式

單一的教學模式是以往教學中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重視把知識單方面的講解給學生,就算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了。而不考慮在講解之后學生是否理解掌握了知識點,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是作為一個單純的知識接受者,這就導致了很多的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一閃而過,好像從來就沒有學習過。這樣的教學質量堪憂,整個的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的教學目標都沒有實現。針對以上的種種狀況,教師要適時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把一些新的教學手段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比如問題啟發,情境創設,小組合作,多媒體教學等等。在讓道德與法治的課堂內容豐富起來的同時,也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更加投入的進行道德與法治的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老師、學生都會將思想政治作為一門“小科”“副科”來看待,師生的重視程度不足,直接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低落,學習動力不足。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徹底改變傳統教學的模式,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例如,在講到友誼的重要性一部分內容時,就可以舉出學生身邊的例子:如果你的朋友被別人欺負了,你應該怎樣做才能真正表現出你們之間的友情呢?學生馬上開始議論紛紛,參與學習的熱情瞬間被點燃了,有的說要替朋友出頭,好好教訓那人一番;有的說要去告訴老師,尋求老師的幫助……這時候,再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教育,讓他們明白真正的“友情”的含義。

四.以學案引導學生預習

課前預習對于學生來說,不僅是一個獨立自主學習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對要學習的新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知道自己的疑惑點和不懂的地方,這樣在上課的時候才能對教師的講解有重點的吸收,提高自己的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課前預習是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認知的前提,也是實現小組合作,以及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和保證。學生的預習需要教師的精心安排,教師要事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新課要掌握的重點和難點編寫出導學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導學案進行預習。導學案的編寫要保證知識的基礎性,學習方法的指導性以及能力的提高性三個方面。在學生預習完之后,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語序情況進行檢查和評價,如果學生的預習不好,那么對新課的學習也就沒有什么作用。教師要在課前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預習情況,以便調整自己的課堂教授模式和進度。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

五、引導學生建立起“道德與法治”的自學體系

要實現新課標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發展學生綜合素質、應用能力"等目標,教師還應通過從生活出發,幫助學生建立以教學內容與方向為指導的創作平臺,通過各種類型的生活化創作提高學生將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與生活相聯系的能力,從而達到發展綜合素質的目的。在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教師可打造的創作平臺主要為不同形式的學習方案創造平臺;但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從教學內容、方法上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探究。

在《情緒調味師》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即可借包括真實案例、文學作品、小說等在內的各種類型的案例進行關于"情緒"主題的描述,在此過程中對其表達方式以及效果進行及時評價。使學生在課堂上針對不同類別進行"情緒"為題材的思考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教師應使學生進行自由發揮,忌對其提出過多格式、套路等方面的暗示與規定;完成創作后,在課堂上進行匿名分享,并引導其他學生參與該創作中關于觀點、價值觀和情感等方面的討論,使學生建立起多種角度思考個人情緒的習慣,使其在面對各種事情時,能更客觀、理性;此外,教師應給予每個作品以積極、肯定的評價。從創作上提高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是教學的創新之舉。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考慮時代特點以及學生所接觸的日常生活情況;從學生的角度理解生活化教學的含義,以實現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現實意義以及有效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

猜你喜歡
學案案例法治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鄉愁導學案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比例尺(一)”導學案
一個模擬案例引發的多重思考
導學案不能淪落為“習題單”:以“中位數和眾數”的導學案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