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江西有機農業發展研究

2019-04-08 05:45黃國勤
鄱陽湖學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農業可持續發展有機農業江西

黃國勤

[摘 要]新中國成立70年來,江西有機農業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緩慢起步階段(1949—1977年)、初步發展階段(1978—2000年)和規范拓展階段(2001年至今)。在這70年間,江西有機農業的發展取得了諸多成就,如成立了研發機構,建立了生產基地,生產了有機農產品,提升了品牌價值,開展了學術研究,產生了廣泛影響。當前,江西有機農業發展還存在著規模小、基礎弱、生態衰、勞力缺、環境劣、投入少、效益低、管理不規范和制度不健全等突出問題。為實現新時代江西有機農業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應采取制定規劃、提高認識、增長知識、推廣技術、擴大規模、優化模式、提升科技、示范引領、完善法規、強化監管等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江西;有機農業;有機農產品;農業可持續發展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江西省有機農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本文在簡述有機農業概念、內涵與特征的基礎上,著重討論和總結了70年來江西省有機農業的發展歷程、取得的成就、當前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有關機構提供參考,為新時代江西省乃至全國的有機農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一、有機農業概述

有機農業(Organic Agriculture/Farming)是諸多農業發展模式(如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綠色農業、無公害農業、低碳農業等)中的一種,是生產過程中完全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等物質,而是利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利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①。簡言之,有機農業就是依據生態學、農業生態學原理,按照自然生態規律,協調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利用一系列配套的可持續的農業技術,來維持平衡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與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綠色農業、無公害農業、低碳農業等相關(或相似)農業模式相比,有機農業具有如下特征②(如下頁表1所示):一是生產基礎最優。有機農業對生產場地(場所、農田)的土壤、水、空氣等有嚴格的標準和要求,必須是生態環境優良、基礎條件良好的場地,才有資格成為有機農業生產場地。二是生產過程最嚴。在有機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人為的化學制品,如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不允許使用通過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三是產品質量最高、最安全。通過有機農業生產出來的產品,需經過嚴格檢測,一定是符合要求的有機農產品。有機農產品需符合以下標準:(1)原料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野生天然產品;(2)產品在整個生產加工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有機食品的加工、包裝、貯藏、運輸要求;(3)有機食品的生產、流通過程中要有詳實的追蹤體系和完整的生產、銷售的檔案;(4)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證。這是迄今為止質量最高、品質最安全且具有保健功能的一類農產品。四是綜合“效益”最佳。從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三大效益綜合考慮,有機農業的綜合效益最佳。

顯然,有機農業是一種能夠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發展模式。在當前大力倡導“綠色發展”的背景下,有機農業越來越受到青睞和歡迎,正逐漸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模式和主導模式之一,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新中國成立70年來江西有機農業的發展歷程

江西省氣候條件優越,農業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是中國南方地區重要的農業大省,具有發展有機農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仡櫺轮袊闪?0年來江西有機農業的發展歷程,可將其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緩慢起步階段(1949—1977年)

1949—1977年是江西有機農業的緩慢起步階段,具體表現在:其一,在種植業生產中,多采用作物輪作、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如紫云英)、種植豆科作物(通過生物固氮增加土壤氮素含量)、施用有機肥(如豬牛欄糞、雞鴨鵝屎、瓜皮果殼、生活垃圾等);其二,在畜牧業養殖過程中,只用剩飯剩菜、淘米羹和自家田里生產的飼料(如米糖、蔬菜、甘薯藤等)喂養畜禽,不使用飼料和添加劑等外來飼料或外來物質;其三,在農產品運輸、保鮮、加工和貯藏過程中,采用原汁原味的辦法,不使用化學制品和添加劑,有效保障了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

總體來看,這一階段江西有機農業的發展呈現速度慢、時間長(與后面第二、第三階段相比)和范圍廣(遍布全省各地)的特點。

(二)初步發展階段(1978—2000年)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球范圍內的人口爆炸、資源短缺、能源枯竭、糧食不足、環境污染五大問題持續惡化。在這一嚴峻形勢下,人們希望通過改變農業發展模式,倡導發展以“有機農業”為代表的替代農業模式,來尋求解決農業問題的方法。于是,有機農業在世界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蓬勃興起。據1993年7月19日的《北京日報》報道,截至1992年,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丹麥和荷蘭等國家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戶達到1.15萬戶,耕地面積約為30.4萬公頃。在美國,1980年有機農業產值為7800萬美元,到2000年年產值突破60億美元,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到了1997年,美國有機農業生產面積超過130萬英畝,其中有2/3用于種植業,分布于49個州①。

中國農村從改革開放以后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對有機農業的發展來說是一個極難得的歷史機遇。一方面,對外開放的背景下要求農業參與市場競爭,這就需要提高中國農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使得農民可以自主經營、主動作為,可以自行決定種什么、種多少、種在哪里、怎樣種,或者養什么、養多少、在哪里養、怎樣養。農民可以在自家田間發展有機種植業,在自家豬圈里發展有機養殖業,可以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Organic Food Development Center,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簡稱OFDC)的成立,不僅促進了全國各地有機食品的生產和開發,也促進了有機食品貿易的發展。有研究顯示,1995年中國有機食品的出口貿易總額為30萬美元,到1997年猛增至800多萬美元,1998年約為1000萬美元,1999年又提高到1500萬美元,年出口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①。

在上述形勢背景的影響和推動下,這一時期江西的有機農業有了明顯進展。下文將以江西省婺源縣有機農業的發展為例加以說明。

婺源縣地處江西省東北部,位于贛浙皖三省交界處,是一個“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的典型山區農業縣。該縣境內山青水秀,空氣清新,生態環境十分優美,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縣十分重視開發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有機農業,并大力生產生態型、有機型農產品。全縣利用當地的生態優勢,成功開發了大鄣山茶、溪頭和武口的有機茶、中華荷包紅魚、袋料香菇、竹筍、山臘梅等一系列AA級綠色有機農產品。1997年,“大鄣山”婺綠茶榮獲“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全國唯一的茶葉最高等級“AA級綠色食品證書”。1999年,天佑有機婺綠茶榮獲1999年“諾貝爾世界發明成果博覽會”最高國際獎。到2000年,婺源縣已建成標準化“大鄣山”茶園30個,面積6000畝,有機茶園3萬畝,有機荷包紅魚1萬畝,建立了5000畝有機山臘梅生產基地②。

從婺源縣這一江西有機農業發展的典型和縮影可以看出,這一階段(與前一階段相比)的江西有機農業發展呈現速度快、時間短、效益佳、影響大的特點。

(三)規范拓展階段(2001年至今)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農業及整個經濟走上國際化發展軌道,這為中國農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有機農業作為農業生產的最高端模式,有機農產品作為農產品的最高級形式,必然是中國農業參與全球化競爭的開路先鋒和先頭部隊,這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和有機農產品的開發。在這種背景形勢下,江西有機農業進入了規范拓展階段,主要表現為:

一是獲得政府支持。2001年,江西省人民政府確立將發展綠色(有機)食品產業作為全省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法規,包括《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綠色生態農業十大行動的意見》《江西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入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實施方案》的意見》《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實施意見》等,有效促進了江西有機農業的向前發展。

二是制定行業規范。目前,江西省已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有機農業發展的標準和規范,并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體系,還成立了省、市、縣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截至2018年8月,已累計制定農業、有機農業地方標準443項,占全省地方標準總數的67%。這有效“規范”了全省有機農業的發展,使江西各地市(縣)的有機農業發展走上了“正規”軌道。

三是擴大生產規模。這主要表現為有機農業種植面積擴大,有機農產品種類增多。據2018年4月23日《贛南日報》(第001版)報道,截至2018年4月,贛州市種植綠色有機水稻面積為11萬畝,種植有機臍橙面積為12萬畝,種植有機蔬菜面積有1.6萬畝。靖安縣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踐行“生態立縣、有機富民”的發展戰略,把發展有機農業作為促進農業增效、幫助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來抓。據2018年4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第4版)報道,截至2018年,靖安縣已有60個農產品獲得綠色有機食品認證,認證面積16.7萬畝,有機產品生產加工企業15家,建成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基地25個。生產的有機農產品包含大米、白茶、椪柑、板栗、皇菊、香菇、黑木耳、竹筍、藍莓、清水魚等10余種,其中靖安白茶和椪柑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縣有機農業發展已初具規模,為加快建成有機農業大縣、強縣積累了經驗,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四是打造產品品牌。據2018年1月16日《光華時報》(第003版)報道,銅鼓縣以品牌引領有機農業發展,已形成以有機水稻、有機茶葉、有機中藥材、有機蔬菜、有機竹筍為代表的五大特色農產品基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0余家,有機農產品認證(轉換)品種33個,有機農業產業實力凸顯。全縣統一了“銅鼓有機”品牌,銅鼓縣大段鎮古橋村基地被國家環境保護部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國家第四批有機食品生產基地”,銅鼓縣有機農業示范園被江西省農業廳評為“省級農業示范園”。

五是取得實際成效。據2018年2月14日《江西日報》(第B01版)報道,2017年撫州市“三品一標”農產品(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達530個,有效推動了全市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該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567元,比2016年增長了9.0%。據《江西農業》2018年第19期報道,上饒市2018年上半年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33個,全市“三品一標”有效使用總數已達544個。又據2018年4月23日《贛南日報》(第001版)報道,截至目前,贛州市有效期內的“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達374個。

三、江西有機農業的發展成就

新中國成立至今的70年,江西有機農業的發展取得了諸多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成立了研發機構

2002年,國家環??偩钟袡C食品發展中心江西分中心成立。該中心在國家環??偩钟袡C食品發展中心的領導下,依照國際、國內有機農業與有機食品的標準、規范和規定,充分依托江西省環??蒲兴娜瞬艃瀯莺图夹g優勢,在江西省開展了有機農產品的開發、推廣、宣傳、培訓工作,還為江西省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企業貿易提供了高效的認證、咨詢、技術和信息服務,這標志著江西有機農業的發展向前邁了一大步。該中心成立至今,加強了江西省內各界的合作,在充分利用江西生態環境優勢、農業資源優勢和勞動力資源充裕優勢的基礎上,推動了江西省農業結構調整和有機農業的快速發展,增強了江西省有機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為真正把江西建成優質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建立了生產基地

201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將江西省列為全國唯一一個“全國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基地試點省”。2016年,經江西省農業廳審定,授予全省10個縣(市)為“2016年度省級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縣(市)”。同時還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對“三品一標”獲證產品進行獎補,以提高企業開展標準化生產、發展“三品一標”產品的積極性。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省共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41個,面積791.6萬畝,居全國第4位①。江西省力爭到2020年,擁有綠色有機農產品總數2000個以上,綠色有機種植面積達全省耕地總面積的50%以上,創建10個國家級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縣及50個省級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縣。

就縣、市而言,1999年,萬載縣在茭湖鄉按照國際標準建立了第一個有機農業示范園區①。截至2018年上半年,上饒市建有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1個(德興紅花茶油),面積3.8萬畝。玉山縣被確定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創建單位。德興市、婺源縣、廣豐區被評為“省級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縣”。

(三)生產了有機農產品

衡量有機農業發展程度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生產了多少有機農產品。表2羅列了2010年12月至2018年8月江西省“三品一標”產品保有量的具體數額。從表2可見,江西省“三品一標”產品從2010年的2165個增加至2018年8月的4529個,增加了1.09倍,成效顯著,在全國名列前茅。

此外,江西的有機農產品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如贛南臍橙、南豐蜜橘、廣豐馬家柚、廬山云霧茶、寧紅茶、遂川狗牯腦、瑞昌山藥、廣昌白蓮、泰和烏雞、高安大米等10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被評為“2017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品牌100強”。

(四)提升了品牌價值

經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浮梁茶品牌市場價值從2.03億元提高到9.28億元,并成為首批入選中國茶業品牌館的20個品牌之一⑥。據浙江大學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等機構發布的“2015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單”顯示,廬山云霧品牌價值為16.62億元,比2010年增加近6億元,在全國94個區域茶葉品牌中居第22位。遂川縣將“狗牯腦”商標回購為國有,變更注冊為“狗牯腦”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茶葉統一共享“狗牯腦”品牌,每年投入上千萬元用于品牌整合宣傳。如今,“狗牯腦”品牌價值已達11.55億元,在全國94個茶葉區域品牌中居第43位。

(五)開展了學術研究

為更好地促進有機農業的發展,廣大農業科研工作者積極開展對江西有機農業的學術研究,在有機農業研究的諸多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2019年2月1日,筆者在中國知網(http : //kns. cnki. net / )以“有機農業”和“江西”為主題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到相關文獻48條(篇)。同時,作者還利用其他途徑進行查找,共查得相關文獻(著作、論文、會議文獻、新聞報道等)100余篇?,F將其中有代表性的11篇文獻列出,江西有機農業研究的廣度和深度由此可見一斑,如下頁表3所示。

(六)產生了廣泛影響

依上文論述可見,江西有機農業無論是從實踐成效還是從學術研究成果看,都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尤其是江西有機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也在日益擴大。近些年來,江西注重從品牌培育上進行突破,大力實施“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戰略,重點打造了“四綠一紅”茶葉品牌(“四綠”指狗牯腦茶、婺源綠茶、廬山云霧茶、浮梁茶,“一紅”指寧紅茶),以及江西大米、鄱陽湖水產、江西地方雞、江西果業等區域性農產品品牌?!摆M南臍橙”“廬山云霧茶”“贛南茶油”成功入選中國品牌日“2018年中國品牌價值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百強榜,“寧紅茶”被認定為第18屆亞運會官方唯一指定茶葉,是中國唯一入選的農產品品牌,也是江西茶葉首次登上亞運會官方舞臺。

四、江西有機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江西各地有機農業的總體狀況看,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規模小。目前,江西有機農業發展規模小的問題一直存在,這是阻礙江西有機農業發展的短板。據孟凡喬研究顯示,到2016年底,中國有機農業耕地面積達到160萬平方公頃,約占全國耕地面積的1.5%①。在今后江西有機農業的發展過程中,應通過加快耕地流轉速度,將有機農業生產規模擴大至耕地面積的2%~3%,甚至是5%~10%,這對發揮江西有機農業優勢至關重要。

二是基礎弱。從各地農業生產基礎設施來看,江西農業基礎設施總體上還較薄弱,存在如下問題:農田田塊小而分散;水利設施破舊、老化、落后,有大約一半不能正常運轉,無法發揮作用;農田道路窄、破、爛,坎坷不平,不利于農業生產通行;現有許多生產農具老舊過時,或是不能用,或是用不上,等等。這些問題還將導致農業防災、抗災、減災能力低,極易引起“小雨小災,大雨大災,不雨(不下雨)旱災”,這對有機農業及整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

三是生態衰。當前江西局部農田生態衰退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其一,農田土壤耕作層因冬閑撂荒裸露產生水土流失而變“薄”;其二,農田土壤酸化問題突出,越種越“酸”;其三,土壤肥力下降,農田越種越“瘦”;其四,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等,直接威脅有機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土壤越種越“毒”;其五,全從外部環境看,局部地區存在生態破壞、水土流失、環境污染問題。以上這些生態問題均制約了江西有機農業的發展。

四是勞力缺。今后誰來種田,未來農業誰來搞?這是當前江西乃至全國農業面臨的突出問題。本來有機農業就是耗工、費時、人力高度密集的勞力集約型農業,但是目前農民越來越少、越來越老,農業越來越沒有人干等現狀對發展農業,特別是發展有機農業極為不利。

五是環境劣。當下,江西順應時代需求,大搞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總體得到改善。但也必須看到,房地產開發、道路修建、礦山開采、城市擴建等各種經濟建設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水土流失、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仍然存在,且在“局部”地區有加劇趨勢①,這極大地影響甚至動搖了有機農業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沒有優良的生態環境,沒有優質的大氣、水、土壤,有機農業就無從談起,發展有機農業就只能是一句空話、一個空想。

六是投入少。有機農業本是一種高物質投入、高人工投入、高科技投入、高資金投入的密集型、精細型農業,由于江西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經濟實力總體不強,實際投入到用于發展有機農業的物質、資金相對有限,也成為影響江西有機農業快速、大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七是效益低??傮w來看,目前江西有機農業的效益還不高,甚至可以說是比較低的,這也是當前許多地方的農民不愿意、不自覺發展有機農業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有機農業發展規模小,“小規模、小效益”;二是沒有將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現代新興技術應用于有機農業,全靠人工和手工從事有機農業難以提高效率、提升效益;三是沒有實行優質優價,甚至還存在以假充真、以假亂真的現象,即有機農產品沒有按照有機農產品的價格出售,甚至還有將普通農產品假冒成有機農產品,以有機農產品的價格在市場上出售的現象,這極大地傷害了有機農業生產者的利益,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嚴重影響了有機農業的發展。

八是管理不規范。規范的管理能夠約束有機農業在正確的軌道上發展,而相關管理部門對有機農業生產過程管理不到位、不規范的現象,讓投機鉆營者和不法分子鉆了空子、占了便宜。要做到規范管理,就要求管理者:一要熟悉業務,熟悉有機農業生產過程的管理;二要秉公辦事,切實維護有機農業生產者的利益;三要嚴懲投機鉆營者和不法分子。

九是制度不健全。在江西有機農業的生產和發展過程中之所以會不同程度地出現上述問題,與江西有機農業現行制度不健全也不無關系。要從根本上確保江西有機農業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那么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是必不可少和勢在必行的。

五、促進新時代江西有機農業的有效發展的對策建議

為促進新時代江西有機農業的蓬勃健康發展,針對上述江西有機農業發展過程存在的問題,筆者建議從如下幾個方面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策措施進行改進:

(一)制訂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讓江西有機農業得到快速、健康的發展,必須要“預”,即要有計劃、有方案、有規劃。在省級層面,要制訂符合全省要求的有機農業發展規劃;在各市、各縣級層面,要制訂符合市級和縣級具體情況和要求的有機農業發展規劃。有了規劃,發展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標、有了任務,這樣就能促進江西有機農業穩步、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二)提高認識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發展有機農業至少具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和作用,即:有利于節約資源;有利于保護環境;有利于擴大就業;有利于食品安全;有利于社會和諧;有利于建設生態文明;有利于建設美麗中國;有利于建設富裕美麗幸?,F代化江西。要讓領導干部和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上述重要意義,使之深入人心,產生內生動力。

(三)增長知識

在領導干部和廣大群眾認識了有機農業重要性的基礎上,還必須掌握有機農業的基本知識。唯有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有機農業發展的實踐中,才能有效推動發展。有關機構可以利用電影、電視、互聯網、手機、微信、報紙、期刊等傳播渠道和手段普及有機農業知識,還可通過舉辦培訓班、農民夜校、星期日課堂、出墻報專欄、編印科普教材和口袋書等教育形式,讓有機農業知識進入農民頭腦。

(四)推廣技術

有機農業發展如何,能不能發展起來?技術是關鍵。農民只有掌握了有機農業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并在實踐中推廣應用,有機農業才能發展起來,才能產生希望。筆者認為,可通過建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培養有機農業種田能手、培植有機農業養殖大戶、扶持有機農業龍頭企業等多種路徑,在農業生產中做到人人掌握有機農業技術、個個推廣有機農業技術、戶戶發展有機農業技術,方能讓有機農業技術在贛鄱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五)擴大規模

為提高江西有機農業的整體效益,加快江西有機農業的發展速度,增強江西有機農業的市場競爭力,擴大有機農業的生產和經營規模是一條重要途徑。對于有機種植業而言,可通過加快土地流轉速度來擴大生產規模;對于有機養殖業來說,則可通過擴大養殖規模,或利用合并數家小型養殖企業等辦法,來實現養殖規模的擴大,促進有機養殖業的發展;對于有機加工業來說,可實行企業合并、重組等,以實現有機加工業的規?;?、高效化。

(六)優化模式

發展有機農業有多種模式,有的模式結構簡單,效益一般,如單一的有機種植業(種植水稻、蔬菜、瓜果等);有的模式結構復雜,效益較高,如有機復合種養模式(稻田養魚、養鴨、養蝦、蛙等);有的模式結構特殊,效益很高,如將有機種植業、有機養殖業與休閑觀光旅游業結合起來,那么效益可成幾倍、十幾倍甚至幾百倍增長。但究竟采用何種優化模式,要結合當地具體實際情況加以選擇,有的可能要經過實踐摸索才能找出最優化模式。

(七)提升科技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江西有機農業要實現快速、高質量的發展,提升有機農業科技水平、推廣應用先進科技是唯一出路。要提升江西有機農業的科技水平,關鍵要做到:一要推廣應用中國傳統農業的“精華”,如生態防治病、蟲、草、鼠害技術,農田輪作休耕技術,冬季綠肥養地保土技術及豆科作物生物固氮培肥改土技術;二要將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應用于江西有機農業生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要注重有機農業發展過程的技術研發和科技提升,尤其要吸收、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并在實踐過程中改造、提升這些技術經驗使之為我所用。

(八)示范引領

建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用示范帶動、引領全省有機農業的發展,對加快江西各地有機農業的發展步伐必將起到積極作用??煞肿魑铮ㄈ缢?、蔬菜、瓜果等)、分區域(贛南、贛北、贛東北、贛西、鄱陽湖區等)、分產業(有機種植業、有機養殖業、有機加工業等)的建立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內應用最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生產出一流的產品(有機農產品)、創造出一流的效益,培養出一流的人才。將示范基地的模式和經驗加以總結,可推廣到全省乃至全國類似地區。

(九)完善法規

完善江西有機農業的相關制度和法規,對確保江西有機農業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至關重要。唯有此,江西有機農業才能健康持續發展。當前,江西省可在參照、吸收、借鑒全國乃至全球發達國家制定的有機農業相關制度法規的基礎上,重點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對現有與江西有機農業的相關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進行全面清理,保留使用合適的、管用的,廢止不合適的、過時的;二是根據當下及未來江西有機農業的發展趨勢,按程度增設新的制度和法律。

(十)強化監管

有了完善的制度和法規,還必須強化監管。只有將這些制度法規付諸行動,在實踐中嚴格執行,真正做到以制度和法規管理江西有機農業,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才能確保江西有機農業越來越大、越來越優、越來越強,江西有機農業的發展才會有光明前景。

猜你喜歡
農業可持續發展有機農業江西
青花瓷里覓南山——江西
金玉良言等
中國有機農業現存問題及發展對策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山東省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評價
淺談有機農業種植中病蟲害防治的原則和方法
山西省農業可持續發展綜合評價
中國農業需避免落入產業化陷阱
先進國家綠色生態農業給我們的啟示
江西是個好地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