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的實現途徑

2019-04-08 09:06楊平展李胤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9年2期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優化

楊平展 李胤

摘 要 目前我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還是以傳統的班級授課制為主,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信息技術課的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理論課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實踐課難以讓學生形成必要的操作技能,究其原因就是教學方法的過于落后,難以適應當下課堂教學需要。為了實現優化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達到最佳學習效果,筆者對其實現途徑做出了相應的探究。

關鍵詞 優化 信息技術課堂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1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方法概述

基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大綱、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特點、初中生身心發展特點,筆者總結出了初中生應該達到的教學目標:熟悉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學會信息技術操作技能、掌握信息能力、擁有正確的信息技術情感態度。達到具體的學習目標,需要具體的教學方法。

在講述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時,常使用的方法是講述法和讀書指導法;教授信息技術操作技能時,常使用范例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和操作教學法;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時,則使用任務驅動法、webquest法、合作教學法;培養學生正確的信息技術情感與價值觀,則使用討論教學法、情感激勵法。

2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優化的必要性

2.1傳統講述法日益落后

初中信息技術理論課,傳統課堂采取是講述法,例如給學生講述信息技術常識性知識、計算機的發展史、計算機的組成。這些理論課的講解,老師會偏向于采取講述法,采用講述法的優勢很明顯,有利于老師對知識系統的講解,但是也有很多缺點。這種教學往往是灌輸性教學,老師直接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被動去接受信息,這種教學方法強調以教師為中心,主要體現了兩個弊端:一、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能力的培養;二、難以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所以老師在采用講述法時必須優化教學方法,使課堂趣味化,同時老師要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方面要多下功夫。

2.2任務驅動教學法難以達到教學目標

所謂的任務驅動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具體任務,設計一項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實現任務中學習知識。其特點是教師通過巧妙設計的使用信息技術完成的工作任務,將要傳授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蘊含于任務之中,使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達到掌握所學知識與技能的目的。如果這種教學方法實施過程順利,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很大部分信息技術老師并不能駕馭這種教學方法,原因無非以下幾點:選擇的任務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任務設計不合理;任務的難度不適宜。所以教師在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時,優化教學方法迫在眉睫。

2.3范例教學難以讓學生學會技能遷移

初中信息技術實踐課,傳統教學是采用范例教學法,例如老師在講授圖像處理時,會將使用PS軟件進行圖像處理的每一步驟對學生演示。這種教學方式優勢很明顯,學生能直觀的,系統的知曉所學知識點的操作步驟。弊端也同樣明顯,就是在課堂上學生學會了老師所提供案例的操作,但是并不意味著學生真正學會了老師所教的內容,當學生獨立完成一項任務時,有些學生幾乎不會操作,所以傳統的范例教學法也應該進行優化,不然難以實現學習者學習的遷移。

3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優化的實現途徑

3.1充分了解初中學生

初中生的年齡是12到15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處于上升階段,認知能力已比較成熟,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記憶力水平,注意力的廣度都在不斷發展。因此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應該適應于學生的認知發展,例如老師在講述信息基礎模塊中《信息與信息處理》時,應該要提出一些能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單純的講述概念會讓學習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其次注重初中學生的情緒體驗,初中階段的學習者的情緒和情感處于極不穩定狀態,如果欣賞某位教師的授課方式或心情愉悅,將會認真聽講,學習效果極高,反之學習效率極差。所以初中信息技術老師要上好一門信息技術課程,必須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講述知識和情景導入時應該結合學生感興趣的事例,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講課。例如老師在講述《計算機組成》這一節時,就可以把計算機的組成結構比作人體組成結構來講授,這樣既增加了趣味性,同時有利于學生從整體把握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的理解計算機內部組件或元素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3.2優化傳統的教學方法

為了達到優化傳統的講述法的目的,初中信息技術老師應注意講述的技巧,使用通俗且風趣的語言,讓學生營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氣氛,根據教育心理表明,適度的緊張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老師使用風趣的語言只是治標不治本,關鍵在于老師在課堂中要與學生進行思維的互動,有時老師提出某一問題并不要學生做出回答,但是也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活動,也達到了學習的效果,所以老師在講述知識時,多使用提問式或啟發性的語言,例如你們認為信息是什么?計算機的CPU相當于人體的那一部分?最后就是老師在講述知識時,要結合事例,對事例的選擇也有要求,最好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且能對學生有教育意義的生活事例。

優化傳統的講授法可直接提高初中學生的聽課體驗,而優化任務驅動教學法可提高初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為了達到優化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目的,教師應該關注學習任務的設計,要明確指定的學習任務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有些老師在講述Word時,會讓學生制作一份求職簡歷,這種做法筆者認為不是合理,求職對于初中生是一件很遙遠而陌生的事情,學生不熟悉并且不感興趣教學教學效果就會大大的打折扣,如果改成讓學生制作個人介紹,讓同學們認識自己,這樣做迎合了初中生愛表現自己的特征,前者教學效果與后者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同時任務的難度也是信息技術老師值得思考的,有些任務難度太低難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太高可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有一個缺點就是周期不長,不能長期吸引學生注意力,所以可以加入項目化教學的元素作為補充,教師可以將幾個小任務組成一個小項目,這樣讓學生覺得自己在做一件事情,同時系統了解到各項目之間的聯系與關系,也培養學生分工合作的能力。

老師在采用范例教學法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一些事情,老師在示范操作步驟時,不能簡單的只是在屏幕上電點擊按鈕,每一步操作都應該給學生講清楚同時要闡述進行下一步的原因,讓學生明白操作原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時老師示范操作過程時,故意出錯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主動找出老師操作出錯的原因,這樣不斷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3養成及時反思教學與終身學習的習慣

20世紀90年代以來,關于教師職業成長心理研究逐漸成為教師心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研究者們從專長的角度,采用新手—專家的范式對教師專業發展進行深入研究。一個教師的新手至名師的成長之路離不開教師自身及時教學反思,教師教學之后及時的反思,例如總結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中發生一些事故,都為以后的教學提供珍貴的教學經驗。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需要養成及時的反思的習慣,同時需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社會不斷發展,時代不斷進步,教師要適應現代化的教學環境,深入理解現代化的教學理念,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充實自己。

3.4培養信息技術教師職業素養和創新意識

靈活且合理的使用各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初中信息技術老師的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也提出了挑戰。教師必須有精湛的信息技術專業知識,廣而博的學識和見聞,熟諳的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知識,同時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信息技術老師的創新意識對于優化課堂教學方法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沒有創新意識的信息技術老師,在使用教學方法時往往拘泥于傳統,不敢大膽創新,甚至照本宣科式,這樣將不能適應時代的腳步。時代發展,技術也在快速進步,作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中學老師,也應該與時俱進,勇于開闊新視野。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出版社,2003:135.

[2] 莫雷.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7:389.

猜你喜歡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優化
超限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優化思考
一道優化題的幾何解法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實踐方法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計算思維能力培養問題的探討
電子學檔評價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