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語文教學的美育滲透初探

2019-04-15 02:28羅明偉
世界家苑 2019年1期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美育滲透

羅明偉

摘要:新時期,我國在積極加強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對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產生了深刻認知,在這一背景下,中學語文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科優勢,注重美育滲透,為提升中學語文教學質量奠定良好基礎。鑒于此,本文首先對中學語文教學中美育滲透的重要性進行了簡要分析,并詳細探討了中學語文教學中美育滲透的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美育;滲透

美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理解能力,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滲透美育,能夠在引導學生感知文字魅力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這對于中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加強中學語文教學的美育滲透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 中學語文教學中美育滲透的重要性

新課程改革對中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現代語文能力,而美育教育是實現這一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中學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從學生審美眼光、審美能力提升等角度出發實現對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全面培養,促使學生在長時間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積累良好文學素養,為學生以后的生活以及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新時期,中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不僅應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播,還應確保語文教學能夠為中學生的日常生活所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夠突出語文知識的大美。同其他學科相比,語文知識具有美育滲透的優勢,中學語文教師必須結合教學內容,通過科學教學模式與方法的設計,促使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對美產生深刻的感受與認知,培養學生形成欣賞美的能力,并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對美的鑒賞和感受能力,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滲透美育,對于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2 中學語文教學中美育滲透的途徑

2.1 通過培訓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滲透美育

第一,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新時期中學語文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僅應注重知識的灌輸與講解,還必須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全面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自主進行語文知識的探究,對文字中呈現出來的美麗意境產生深刻體會,對于合理進行美育滲透具有重要意義。

中學語文教師在合理進行美育滲透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各種素材的積累,并深入進行教材內容挖掘,將各種類型的美文呈現在學生面前,有助于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內涵的把握,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通常情況下,中學語文教師通過對美文的分析,并綜合應用歸納、分析與比較等途徑,引導學生構建完善的思維框架,在整個語文知識獲取以及應用的過程中,可以全面把握文章精髓,通過對“美”的理解與感受,對于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

第二,美育滲透中應注重對學生高尚、健康審美觀的培養。這就要求中學語文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鼓勵、引導等多種途徑,培養學生善惡、美丑以及真假的分辨能力,逐漸提升學生對美的情感與態度,并能夠在語文知識中從審美的角度出發去體會喜、怒、哀、樂等情緒,最終為引導中學生逐漸構建完善的人格提供保障。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學語文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應注重對自身內在修養的塑造,如努力構建美觀的板書、朗讀中堅持做到聲情并茂、規范自身的語言以及姿態等,促使中學生在語文這一充滿藝術感的課堂中得到審美能力的提升,并促使中學生意識到自身修養提升的重要性。

例如,在《藤野先生》一課教學中,文章中針對作者失望與不滿的情緒所描寫的一句為“東京也無非是這樣”,其中字眼為“無非”、“也”,兩個詞能夠將作者的情緒以一種含蓄的方式表達出來,呈現出一種含蓄美。而在《有的人》一課教學中,其中描寫作者深刻感受的句子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边@一經典語句能夠將作者的人生觀充分的表達出來,通過鮮明且強烈的對比,形成耐人尋味之感,呈現出了較強的哲學美。

針對這部分教學內容,中學語文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注重構建意境,引導學生在閱讀以及學習中對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進行自主體會,從而實現有效的美育滲透。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中學語文教師應采用動情、生動的語言講述文章的寫作背景,將作者所抒發的情感等美育知識以生動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

2.2 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審美情操

新時期,中學語文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想實現有效的審美滲透,必須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操,因此加大對中學生興趣愛好以及特點的了解,結合中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引入豐富的課堂資料,對于實現科學的美育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在這種情況下,中學語文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對多媒體以及信息技術等進行充分應用,將語文知識以文字、圖片、視頻以及音頻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對學生的視覺以及聽覺等感官進行刺激,從而對學生聽覺以及視覺審美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形象、生動的教材內容能夠直接打動學生的心靈,對于引導學生抒發情感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在《三峽》一課教學中,中學語文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以及信息技術,將三峽美麗的畫面以視頻或圖片的方式呈現出來,在此基礎上適當匹配動聽的音樂,這有助于將學生帶入到三峽的情境當中,給予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對于激發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全身心感受三峽的美景等都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再如,在《孔乙己》一課教學中,中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視頻片段將風雪交加的場景呈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有助于學生快速融入到文章所描述的時代情境以及作者的情感世界當中,學生在深刻體會文章內容的基礎上,也有助于體會文字的魅力,對于全面進行美育滲透具有重要意義。

3 引導學生通過精讀與作者形成心靈感應

通過精讀,有助于學生對作者的情感以及內心世界產生深刻認知,實現同作者之間的精神溝通,通過心靈感應的方式有助于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現有效的美育滲透。

因此,中學語文教師應結合小說、詩歌以及散文等多種題材的語文知識內容,對學生閱讀技巧以及能力進行全面培養,再通過男女混讀、分角色朗讀、小組朗讀以及朗讀比賽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促使學生 感受到閱讀的情趣,在這一過程中可以促使學生對文章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對于實現美育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4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中學語文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對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產生深刻認知,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從培訓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審美情操、引導學生通過精讀與作者形成心靈感應等角度出發,為實現中學語文教學中美育有效滲透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東方.以美促學 以美育人——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6(15).

[2] 馮霜.中學語文教材中審丑風格文本淺析——以高中人教版為例[J].文教資料,2018(05).

[3] 2017年度中國中學語文教學論文(設計)大賽第一階段正式啟動[J].語文教學通訊,2017(08).

[4] 朱成宇,尹菲.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策略探究——以朱自清《春》的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之友,2016(10).

[5] 2015年度中國中學語文教學論文(教學設計、下水作文)大賽第一階段正在進行中[J].語文教學通訊,2017(13).

[6] 姜嵐.語文美育風格選擇的積極效應與局限性——以20世紀80年代中語教材題材選擇為中心[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1).

(作者單位:四川省南部縣教育科學研究室)

猜你喜歡
中學語文教學美育滲透
淺談美育對特殊兒童的影響
廣西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美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如何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探究
論中學語文教學中提問設計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
論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談新課程下如何做好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滲透
美育教師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當前學校美育實踐中值得注意的若干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