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大學生就業焦慮及其應對

2019-04-17 00:54尹春蘋蔣勝男
文教資料 2019年4期
關鍵詞:情緒管理女大學生

尹春蘋 蔣勝男

摘? ? 要: 高校畢業生群體在就業中易出現焦慮心理。調查發現,女大學生就業率、就業質量普遍弱于男生,就業焦慮水平明顯高于男生。高校就業工作應對癥下藥,積極采取措施幫助緩解女大學生就業焦慮問題,從心理教育、職業規劃、就業觀引導、學生素質提升、拓寬就業渠道等方面細化工作,形成有效模式,助力女大學生順利就業,獲得長遠發展。

關鍵詞: 女大學生? ? 就業焦慮? ? 情緒管理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高校畢業生增多,就業難問題凸顯,女大學生成為就業焦慮高發人群。有針對性地處理好女大學生就業焦慮問題不僅有利于高質量地完成就業工作,更有利于促進女大學生健康發展,因此,在就業焦慮研究中考察性別差異是極為重要的。

一、女大學生就業焦慮現狀

焦慮是人面對現實潛在挑戰或威脅時的一種情緒反應,當個人主觀信念和社會客觀現實存在差距[1],人會不自覺產生緊張感,進而引起焦慮心理。為準確了解女大學生焦慮現狀,筆者以問卷的形式①進行調研,截至2017年8月,共有459人參與,其中女生占比71.9%,是主要調查對象。分析問卷數據,筆者主要發現以下問題:

其一,女大學生多為文科生,且對專業前景不看好。在“您現在就讀的專業是”一題中,統計數據顯示,經管類、文史哲類占比最高,分別為47.27%、25.45%,女大學生中文科生占絕對多數;對于專業前景,僅30%的女生選擇“很好,機會很多”,大部分學生態度較為悲觀。

其二,女大學生對行業、單位性質期望較高。在對首選行業的預期一題中,45.45%的女大學生期望崗位與專業對口,另有40%的學生可以接受專業不對口,但要求已有一定發展基礎,行業前景穩定。在單位性質選擇中,事業單位、世界500強、政府、銀行名列前茅,但有限的名額意味著就業競爭十分激烈。

其三,諸多因素綜合影響女大學生就業,其中工資薪酬為第一要素。在“職業選擇考慮的主要因素是”一題中,工資薪酬占比83.64%,個人興趣占比60.91%,專業導向占比42.73%,發展空間占比40.91%,地域條件占比39.09%,就業中女大學生綜合考量上述因素,對單位的選擇較為嚴格。

二、就業焦慮的成因

(一)外部客觀因素。

第一,高校畢業生增多,就業市場出現供過于求或供求不對應。自1999年開始,我國高校招生人數劇增,暴漲的高校畢業人數對高質量就業崗位提出挑戰。

第二,立法對女職工的特殊保護加劇就業性別歧視。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是營利,女性職工在生理條件方面不占優勢,且由于懷孕、產子、兼顧家庭等因素不能正常完成工作任務,立法為保護女性利益,通過《勞動法》、《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女職工權利保護法》等明確企業義務,使在職女性得到較為完善的保護。

第三,文科女大學生就業周期長,挫折多,心理壓力大。以我院為例,學生多為文科女大學生,畢業生就業時間從大四上學期一直持續到畢業后半年,長達一年半的就業周期不僅使學生身心俱疲,就業中出現的挫折更是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影響,就業中心理負擔重,處于焦慮狀態。

(二)學生主觀因素。

首先,就業觀偏差帶來就業難問題,引發就業焦慮。一方面,女大學生受傳統就業觀的束縛,就業期望普遍較高,對崗位的社會地位、發展前景、穩定性及經濟報酬均有要求,然而,社會地位高、工作穩定的單位無一不是競爭激烈。一些學生過于關注公務員考試,因復習錯過就業高峰期,最終往往出現兩頭都錯失的情況。另一方面,部分女大學生受傳統社會觀念束縛,默認性別等級差序[2],將一些出差、非朝九晚五的工作排除在外,就業受到限制。

再者,女大學生多為文科學生,專業不易對口,難以滿足崗位要求??傮w而言,單位對理科專業的需求大于文科專業,就業面狹窄是文科女大學生面臨的重要問題,由于社會對文科專業的傳統認識及文科畢業生本身的專業限制,使文科生難以像理科生一樣具備相對立體的職業技術能力。同時,即使是同專業女大學生,在競爭中,素質能力不足必然影響就業結果;大學生作為自律主體,發展各異,女大學生本身性別不占優勢,若素質能力也不符合用人單位的基本需求,則就業難上加難。

此外,獨生子女、對象等個人因素限制就業地域選擇,縮小就業空間。一方面,相較于男生,女生擇業中有更多的目標條件,比如獨生女對單位地域有更高要求。然而高質量就業單位大多存在于北上廣、省會城市,選擇回家鄉就業的女大學生大多報考當地公務員、事業單位,就業范圍窄。另一方面,男生大多愛拼搏,女生卻需要在畢業后盡快結婚生子,缺乏拼搏事業的時間,同時需遷就男朋友的就業地域。

綜上,多種內因、外因綜合作用下,女大學生就業難帶來就業焦慮心理,已成為就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高校就業工作人員采取措施改善、緩解這一狀況已勢在必行。

三、教育對策

(一)建立就業心理指導中心,重點關注女大學生就業焦慮問題,鼓勵積極應對就業挫折,妥善進行情緒管理。

緩解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必須盡快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輔導與教育機構,組建一支具有專業水準和實際指導經驗的心理健康輔導與教育隊伍,關注和解決學生在擇業中遭遇的困難、挫折及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等引起的多種心理問題[2]。通過就業經驗交流、深入溝通等途徑幫助女大學生緩解壓力,積極面對就業困境,學會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調整女大學生對就業事項的各種看法,傳授放松途徑。

(二)加強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高校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女大學生合理規劃、對未來有所設想,樹立正確的奮斗目標,在學習中有目的地鍛煉、完善自我。同時,明確的學生就業意向有利于高校就業服務個性化、全程化、智能化,在合理引導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就業目標和所學專業特點,挖掘學生的就業潛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認清自身就業形式和專業優勢。通過個別談話、集體座談會、深入宿舍、網上交流、電話溝通等多種方式,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信息心中有數、指導有的放矢。建立畢業生信息電子檔案,尤其是就業特殊困難學生,多次談話,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梳理畢業生的相關材料,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通過指導了解畢業生的求職情況,幫助學生熟悉就業相關政策,更好地就業。

(三)引導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正確的就業觀來源于正確的認知,主要分為三部分:其一,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就業大環境,作為女大學生就業的重要社會背景,嚴峻的就業環境可提前使學生適當降低就業預期、做好心理準備[3],寬松的就業環境可使學生提高就業目標,爭取更高層次的就業機會;其二,幫助學生正確認知自我,女大學生應明確自己的性別優勢、專業優勢、個體優勢,合理的自我定位使就業事半功倍,避免自負、自我感覺良好、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形出現,減少就業彎路;其三,正確認識招聘單位,高校工作人員可幫助提供招聘單位的性質、業務、福利等利弊點,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改善女大學生想當然的思維模式,拓寬就業面。

(四)扎實專業教育,提高女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個人能力。

個人能力是就業成功的核心要素,同是女大學生,高質量崗位只能被更具競爭力的一方獲取。高校不僅是學習專業知識的場所,更是提高素質的重要平臺,校方要重視、支持各類學生組織的建設,積極鼓勵學生組建各類社團、參加各種集體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潛力展現自我,通過溝通技巧與表達方式訓練,培養團隊協作素養,從而為學生后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調研表明,專業能力、組織能力、學習能力、適應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執行能力、溝通能力等缺一不可,女大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才能在社會就業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四、結語

女大學生就業焦慮問題已成為不可避免的社會狀況,高校就業工作應進一步服務、關懷女大學生,從心理教育、職業規劃、就業觀引導、學生素質提升、拓寬就業渠道等方面細化工作開展,減少女大學生的就業擔憂與迷惘,從而使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過硬的素質在擇業中獲得機遇。

注釋:

①問卷地址鏈接:https://sojump.com/jq/14668139.aspx.

參考文獻:

[1]杜丹.緩解大學生就業焦慮的對策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4.

[2]劉曉玲.女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及教育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3(20):73.

[3]董曉婉.社會學視角下高校畢業生就業焦慮的實證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5.

猜你喜歡
情緒管理女大學生
六字訣健身氣功鍛煉對女大學生焦慮心理的影響實驗研究
高職院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與應對能力研究
我國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問題探究
聽障大學生情緒管理問題分析
教師的情緒管理研究
一年級學齡兒童情緒管理現狀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