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現狀及對策

2019-04-18 07:44郭志偉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金融產品應對策略商業銀行

郭志偉

【摘 要】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層次仍然較低。除此之外,國內的金融機構競爭力不強,配套管理體系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仍然比較脆弱。自進入世界市場以來,外資銀行不斷涌入,這一變化不僅給中國銀行行業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方式,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尤其是對于中間業務的發展,外資銀行的金融中心已經進入中國市場,通過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吸引高質量和高凈值的客戶。本文主要針對國內商業銀行在復雜競爭環境下,對金融產品的創新和發展進行分析。

【關鍵詞】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應對策略

在擴大市場份額競爭力方面,金融產品已成為國內外銀行關注的重點。目前,中國的金融產品業務水平普遍不高。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除了國家的大力支持,人民素質與市場需求正在呈現出逐步擴大的趨勢,中國的銀行金融產品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一、金融產品的概念

金融產品(Financial Products)是指資金流動所依附的各種載體。金融產品是在進行市場交易環節中的具體交易對象,供給、求購兩方通過在市場層面進行價格競爭,以此確定產品的價值。當交易完成以后,使資金實現轉移或升值。金融產品的產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以農業、工業時代的長期積累為基礎,由相應時代的產品所演變而來,大部分看似虛擬的金融產品實際上也是由真實的產品所衍生而來[1]。

二、金融產品的分類

經過金融市場的長期變動與發展,金融產品的種類也變得更加復雜多樣,為方便整理,將金融產品從發展進程、所有權以及收益效果三個方面進行劃分。詳細分類見下表。

表 金融產品分類

三、現階段金融產品創新情況

(一)產品種類無法滿足需求

目前,國內大部分商業銀行都具有金融產品的研發能力,各個銀行之間的產品名稱、介紹各不一致,種類豐富多樣,但這只是表觀現象。實際上,市場上流通的現有金融產品多是同一源產品橫向演變而來。部分銀行缺乏足夠的產品創新能力,因市場的迫切需要而簡單嫁接其他銀行現有的產品,通過變換名稱或者簡單變更售賣方式、調整產品收益率、附加購買形式等手段作為新型產品推出。這就會導致目前市場上看似花樣繁多的金融產品實際上只是擴充了個別產品的數量而非種類,大部分金融產品的結構、性質和作用都比較單一,無法滿足消費者不同形式的收益需求[2]。

(二)產品附屬業務對資本耗損嚴重

我國銀行金融產品業務開辦起步較晚,而市場的需求又比較迫切。因此,為了快速地建立起產品的供應,銀行會選擇直接代辦國外的優質金融產品。這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產品的供需關系,并起到了基本的理財收益作用。但由于國內、外市場之間的差異性,國外的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金融產品在國內經濟市場流通時會無形之中增加其他資本的壓力,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其余資本鏈的斷裂,不利于國內經濟市場的長期發展[3]。

四、現階段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銀行自身無法明確產品的來源

國內銀行的金融產品多由國外相關產品的簡單包裝而來,因此對于此類產品的產生過程沒有明確的認識,相關的業務辦理人員多是簡單地掌握產品的收益情況以及辦理流程,對于各種外界因素產生的干預無法做到專業的判斷預測。消費者無法全面掌握這樣的產品所潛在的經濟風險,當經濟環境出現劇烈動蕩時,所引發的經濟虧損無法預知。這樣的金融產品流通至國內的市場也會增加市場的不穩定性,給國內經濟水平的上漲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隱患。

(二)銀行自身的優勢沒有得到較好的發揮

為提高金融產品的辦理效率,我國的金融產品業務辦理會在很大程度上參考國外的辦理模式。這與產品的適應性有關,但由此引發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國外的發達國家所采取的經濟制度、社會制度與國內仍存在不小的差異。對于業務模式的照搬實際上也會附加一定經濟、社會制度,這樣的辦理模式在短期內會表現出一定的收益效果,但長期看來卻很有可能導致金融產品的吸引力下降,產品附加的收益也由于市場制度的不匹配而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較為嚴格的監管力度限制金融產品的創新

我國現階段對于各種經濟犯罪的打擊力度較大,尤其是反洗錢、反恐怖融資、防范電信詐騙、嚴厲打擊偷稅漏稅等方面。而我國銀行的金融產品業務辦理尚不成熟,具體的業務流程仍然存在著一定的漏洞,這些漏洞很有可能會被有心人所利用,進而達到犯罪目的。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對于此類業務的監管力度也較為嚴格,特別是新型金融產品的申報與審批工作。監管的準入限制可以減少金融犯罪的發生,但也會使金融產品的發展空間變得更加狹窄。

五、應對策略

(一)構建完善的產品創新流程,掌握產品動態源頭

國外金融產品的參考借鑒是國內相關產品發展的階段性模式,我國要想借助金融產品作為契機來實現經濟水平的進一步發展,必然要樹立自己的品牌。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從金融產品的源頭出發,通過參考國外金融創新的發展過程,分析國內金融商品所需的發展土壤,因地制宜、結合實際地開展金融產品研發和創新,構建金融產品產業鏈,縱向分層、橫向分類地完善金融產品,促進金融機構發展地穩定性,盡量減少市場變動帶來的影響。

(二)深入剖析中國市場特點,發揮自身優勢

中國市場具有國外市場所不具備的特點,尤其是在金融產品方面。國外金融創新起步較早,金融管理意識較強,因此相關的產品涵蓋面相對較廣,除了面對上層人群所特別設立的產品外,對普通人群也設有專門的金融產品。國內人群的理財觀念相對較差,金融產品的概念多盛行于高收入類人群。因此,國內的銀行應針對這一特點,優先辦理高級別的金融產品,當此類產品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后,再逐步將其推向大眾人群,由此實現其推廣發展。

(三)改進業務辦理模式,提高處理過程的規范化

我國金融產品業務受到人行、銀保監等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主要是因為辦理業務流程的不規范化。要想改善這一點,相關的管理人員應認真學習我國對于經濟犯罪的相關法律條律,對具體的觸犯法律邊界的業務辦理流程要嚴加杜絕,并在此基礎之上開展業務流程的優化、完善工作。這樣的工作流程可以在保障業務水平的前提下,保證自身不觸碰法律條例,個別違法人員也無法利用流程的漏洞來違法犯罪。由此,可以提高此類產品的官方信賴度,相關的產品也更容易通過國家相關部門的審批。

六、結束語

現階段,國內經濟形勢的改善催發了金融產品的發展。我國由于金融產品創新、理財業務發展起步較晚,因此具體的業務流程仍不成熟,金融產品的種類也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本文在此背景下就我國現階段金融產品的創新進行了研究。首先對金融產品的基本概念以及分類進行了簡要說明。然后對其創新的現狀進行了剖析,認為國內目前金融產品雖然種類繁多但仍然無法滿足需求,且產品附屬業務對于資本的耗損較為嚴重。我國現階段的金融產品無法明確具體的來源,國內銀行的自身優勢也沒有充分利用,國家為了打擊金融犯罪而采取的嚴格監管也給產品的創新帶來了較大制約。為此,本文提出,發展金融產品首先要構建起完善的產品創新流程,從而掌握產品的動態源頭。其次,相關人員要深入地剖析中國市場的特點,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與時俱進、實事求是地研發和創新金融產品。最后,還要改進業務的辦理模式來提高流程的規范化。

【參考文獻】

[1]王小林.新經濟時期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研究[J].山西農經,2018(22):97.

[2]劉正剛. 基于信息技術的ABC銀行SC分行金融產品創新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7.

[3]孫一昕.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問題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6.

猜你喜歡
金融產品應對策略商業銀行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學生如何利用互聯網金融產品進行理財
龍井市積極推進農村金融綜合改革
大學生出國金融產品市場調查及營銷策略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