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綜合收益披露對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

2019-04-18 07:44謝質虹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應計盈余管理信息不對稱

謝質虹

【摘 要】2014年1月財政部頒布《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其中“其他綜合收益”項目的列示方法引起了廣泛關注。披露“其他綜合收益”項目實質上是全面收益理念的體現,也標志著利潤表的計量從“收入費用觀”轉向“資產負債觀”。其他綜合收益披露的是根據其他會計準則規定未在當期損益中確認的各項利得與損失,實質上反映的是以前繞過利潤表而直接計入資產負債表的相關經濟交易事項,提高了報表的信息透明度。由此我們提出疑問,披露其他綜合收益是否能夠改善管理層與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進而改善管理層操縱盈余的程度。

經研究表明,其他綜合收益與信息不對稱呈負相關關系,其他綜合收益、累計其他綜合收益與應計盈余管理也呈負相關關系。文章進而依據研究得出結論:上市公司披露的其他綜合收益信息有助于改善管理層與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同時也有助于抑制管理層操縱應計盈余的行為。與當期其他綜合收益相比較,披露累計其他綜合收益信息對管理層操縱應計盈余的行為具有更強的抑制作用。

【關鍵詞】其他綜合收益;累計其他綜合收益;信息不對稱;應計盈余管理

一、緒論

隨著資本市場的繁榮發展,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以“收入費用觀”為報告基礎的傳統收益已遠不能滿足投資者對企業盈利預測的需要,新興交易事項產生的利得或損失繞過利潤表直接計入資產負債表中,而這將會導致報表使用者對企業的盈利預測以及投資分析發生判斷失誤。因此,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提出報告“綜合收益”的概念。2014年財政部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中首次對“其他綜合收益”項目的列報進行了完整的規定和詳細地闡釋,這也標志著我國利潤表從“收入費用觀”向“資產負債觀”的重大轉變。

對于眾多中小投資者來說,了解上市公司業績的主要渠道是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財務報告。如果上市公司對于已確認但未實現的利得或損失未能單獨列示,而是隱藏于資產負債表的相關項目中,不僅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解讀報表進行相關決策,也為管理層施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空間。那么披露其他綜合收益信息是否能夠改善管理層與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又能否抑制管理層的盈余操縱行為?

二、其他綜合收益對信息不對稱、盈余管理的影響理論分析

隨著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與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傳統收益已不能反映企業經濟交易事項的經濟實質,傳統利潤表的列報模式不能完全達到報表決策有用性的目標,亦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對于企業經營策略與盈利分析的需要。對于報表使用者來說,獲取上市公司信息最主要的途徑是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財務報告,而就大多數國內報表使用者來說,利潤表是投資者關注的核心。由于傳統收益(凈利潤)的列報模式不能反映新興金融工具的交易實質以及與企業運營決策相關的信息,因此為提高傳統利潤表的信息透明度,引入“其他綜合收益”這一概念?;谌媸找胬砟疃兜钠渌C合收益項目,多是以往繞過利潤表而直接計入資產負債表已確認但未實現的價值增值或減值的經濟交易事項,如果這些交易事項不能予以及時披露,將誤導信息使用者對上市公司的價值判斷,從而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投資決策。

因此,不可否認的是,與傳統收益表相較,其他綜合收益信息的披露能夠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增量信息,胡燕,盧宇琴(2011)的研究提供了佐證,其結果表明:每股收益與每股綜合收益均具有價值含量,與每股收益相比較,每股綜合收益能夠提供更多增量信息,且具有更強的預測能力和解釋能力,提高了報表的決策有用性。因而,在利潤表中增設其他綜合收益項目能夠反映出傳統利潤(凈利潤)所不能反映的信息含量,大大提高了利潤表的信息透明度,從而降低了信息使用者與管理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進而,避免了為企業盈余管理的存在提供條件。楊有紅,陳靖(2016)測度其他綜合收益信息披露后的盈余信息質量,得出以下結論:上市公司披露的其他綜合收益能夠為傳統利潤表提供更多的增量信息,抑制了企業的真實盈余管理行為,從而提高盈余信息質量。因此,綜合收益較凈利潤的盈余信息質量高。該文正面說明了其他綜合收益具有一定的信息增量,提高了報表信息的透明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抑制了企業的真實盈余管理行為。王鑫(2013)對于綜合收益的價值相關性的研究表明:與傳統凈利潤相比較,綜合收益總額(即其他綜合收益與凈利潤的總和)具有更高的價值相關性,對股票價格和股票年度收益率的解釋能力也更強。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披露其他綜合收益的信息能夠影響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投資決策,降低了企業管理當局與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減少了企業盈余管理的動機與空間。

綜上所述,上市公司披露的其他綜合收益能夠提高報表透明度,降低管理層與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幫助報表使用者更全面地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同時,更透明的信息披露能夠降低管理層的盈余管理動機(HojeJo,YongteaKim,2007),從而更好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三、政策建議

(一)加強公司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判斷能力

在累計其他綜合收益的數資料集過程中,發現上市公司財會人員對于其他綜合收益的理解不足。資產負債表中披露的累計其他綜合收益與利潤表中披露的當期其他綜合收益的內容混淆,造成資產負債表中其他綜合收益項目披露不正確,導致報表間勾稽關系不符的情況。毛志宏等(2012)研究2009年其他綜合收益的披露情況,其結果表明,其他綜合收益披露錯誤戶數比例為25.37%,包括報表格式錯誤與勾稽關系錯誤等。綜合收益報告的應用對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及職業判斷要求高,需要財務人員加強對會計準則以及資本市場的了解,并提高財務人員對估值方法的判斷及估值技術的應用。因此,公司財務人員應加強對會計準則和新頒布條例的學習,以期更好地計量和反映經濟業務實質。

(二)建立以綜合收益為基礎的財務分析體系

目前其他綜合收益的信息仍處于列報的研究階段,在報表指標分析體系的應用中并沒有能夠體現出其他綜合收益信息的有用性。企業可能會通過其他綜合收益轉入當期損益的金額、時間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其原因在于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凈利潤過于關注,而對于綜合收益總額的關注較少。從財務報表分析角度看,其他綜合收益與綜合收益并沒有直接應用于信息使用者日常的盈利預測與運營分析中,國泰安數據庫對于綜合收益的相關財務指標,也僅有“每股綜合收益”這一項,也就是說,披露的其他綜合收益信息并未能夠從列報走向應用。如果能夠以綜合收益為起點進行未來現金流預測與上市公司運營分析,那么企業運用其他綜合收益轉入凈利潤的時點進行真實盈余管理的行為將沒有意義。對綜合收益的運用方面,也需要科學構建以綜合收益為基礎的財務指標,以進一步提高分析的準確度。因此,目前其他綜合收益中哪些項目具有實際應用價值且如何使信息使用者正確理解其他綜合收益所包含的信息,以及其他綜合收益所包含的信息是否能夠指標化,如何形成以綜合收益為起點的收益預測體系都將是財務報告解析方面需要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楊有紅, 陳婧. 綜合收益信息披露對會計信息透明度的影響[J]. 會計之友, 2016, (2): 11-16.

[2] 王鑫. 綜合收益的價值相關性研究— 基于新準則實施的經驗證據[J]. 會計研究, 2013,(10):20-27.

猜你喜歡
應計盈余管理信息不對稱
基于信息不對稱視角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
審計質量、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的相關性研究
股權激勵實施前后的盈余管理行為分析
兩種盈余管理方式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