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構化理論框架下網絡輿論表達與公民意識

2019-04-18 07:44俞又琪洪亮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結構化網民輿論

俞又琪 洪亮

【摘 要】互聯網日益成為我國重要的社會輿論陣地,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網絡輿論井噴的現象,這與我國當下社會背景和網民意識有密切的關聯。網民網絡輿論洶涌澎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其中有一個具有時代特征的變量值得研究,就是“公民意識”。我國正處于深刻復雜的社會轉型期,這一過程最終引發到最深層次的精神文化層面的變革,公民意識是其中主要的問題。

【關鍵詞】網絡輿論;公民意識

本文引用網絡輿論的概念為“網民利用網絡手段公開發表對公眾事件的意見總和”,①該定義涵蓋了網絡輿論的構成要素:主體是網民,客體是公眾事件,本體是意見總和,方式是網絡手段。網絡輿論的相關研究方向眾多,其中之一就是影響網民網絡輿論表達的因素,而在研究影響網民意見表達的諸多變量之中,有一個變量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就是“公民意識”,這正是本文要研究影響網絡輿論表達的重要因素。

中國社會的特征決定了中國網絡輿論的特點以及中國網民網絡輿論表達的行為,網絡輿論是中國處于社會轉型加速期的背景下,各種社會矛盾與沖突的一種顯現形式,是現實社會需求在網絡虛擬社會的一種展現和釋放。正是基于此,本文從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出發,該理論由英國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在其著作《社會的構成:結構化理論大綱》中提出,他主要論述社會結構概念與個人能動性概念之間的張力問題,并由此提出了結構化理論。吉登斯認為,“社會結構和個人行動之間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將二者進行整合,個人行動與社會結構不是彼此分離的和孤立的,它們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個人行為不是孤立產生的,而是受到社會結構的制約和影響,反過來社會結構也被個人行為所建構。從其結構性理論視角來看,網絡輿論是網絡公眾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并且有一定的社會事件表現出來的?!?②從結構化視角來看,網絡輿論是人與環境互動,并借由一定的社會事件表現出來,因此網絡輿論可以劃分為網絡民眾、社會環境、社會事件三個要素,結合本文的研究問題,分別對社會環境與網絡民眾進行分析。

一、社會環境——“公民意識”成為社會意識形態

2007年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17次代表大會上作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報告,報告中出現了許多順應時代改革而生概念,“公民意識”就是其中之一,提到“要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公民意識一詞首次出現在黨代表的報告中,作為新時期公民的一種基本社會意識形態被確立下來,成為“影響公民個人是否積極擔當公民身份角色的晴雨表,直接指引和引導著公民個人參與社會關系的行為”。公民意識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公民對于自身權利和義務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認同,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意識型態,也是通過公民自己的行為保障公民權利的基本方式之一。公民意識是一種民主法治的意識,是一種追求自由、平等、正義、公平的意識,體現了公民對國家事務的參與意識和政治權利的訴求意識,體現了一種主動的社會責任意識,也是公民素質的重要體現。③

我國正處于深刻復雜的社會變遷進程中,這一過程最初由物質層面的變革引起,進而引發到政治制度和精神文化層面的變革,而精神層面的變革當屬其中最深層次的變革,因為一個國家法治化及現代化的進程不僅體現在政治體制改革、經濟形式的發展和社會制度的轉換上,公民意識是最主要且復雜深刻的問題。本文的研究內容就是網絡輿論中公民意識與網絡表達的相關性,當前我國公民意識觀念的樹立和形成已經具備規模,能夠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意識形態,而且它對社會的整體影響力也日漸顯現,正是從這個角度本文將公民意識作為影響網民意見表達的研究變量。

二、網絡民眾——通過網絡輿論展現公民意識

公民意識的履行和實踐除了需要健全的國家法律政策、良好的社會風尚,更需要一個實際的體現途徑,網絡媒體提供了一個意見自由交流的平臺,在公民意識提高的今天,更是在事實上提供了一個體現網民公民意識的言論表達平臺?;ヂ摼W的虛擬性、開放性、平等性和互動性等特點有利于培養自由、平等、民主等現代權利觀念,每個公民都能平等而自由參與到互聯網中,發揮自己公民的主體角色并影響政治、社會生活,參與相關事務,真正履行公民權利的平臺,借助網絡媒體通過新聞跟帖、論壇發帖、博客微博發言、微信公眾號回復的方式參與國家社會等公共事務。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我國互聯網發展迅速,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8 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0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7.7%。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達98.3%。這說明已經有更多的人通過手機上網,手機微博、微信等由于便捷性及時性等,已經成為社會交往和溝通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實現從實體空間向網絡虛擬空間“移民”。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我國公民的生活產生的非常深刻的影響,其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公民通過網絡的運用,逐漸加入到社會的公共生活及管理中來,可見互聯網的發展為公民意識的展現提供了契機,在此基礎上的網絡輿論成為公民意識的顯示平臺。

“網絡時代下我們享有了參與國家社會事務的有效手段,越來越多的網民借助網絡媒體發表個人意見,以這種形式積極參與到國家社會事務中,實踐公民意識,而這正是網絡輿論形成過程的重要環節和影響因素,我們的公民意識越強,公開發表意見的意愿也就越強,實際的意見表達也就越多”。④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和民主政治氣氛的不斷寬松,我國民公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積極性正在逐步提高,履行社會責任和義務的公民意識也越來越強,這是不容忽視的社會變化。而且越來越多的網民借助網絡平臺參與社會事務的實踐活動,也確實已經成為網絡輿論形成過程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不可否認,公民意識已然成為了網民參與網絡輿論表達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未來社會事件網絡輿論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注釋:

①③④崔蘊芳.網絡輿論形成機制研究[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

②吉登斯.A.著,李康,李猛,譯.社會的構成:結構化理論大綱[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

【參考文獻】

[1]彭健楠.網絡在我國公民意識覺醒和養成中的作用研究[D].西北大學,2009.

[2]楊宜音.當代中國人公民意識的測量初探[J].社會學研究 2008.2

[3]吉登斯.A.著,李康,李猛譯.社會的構成:結構化理論大綱[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

[4]崔蘊芳.網絡輿論形成機制研究[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3.

[5]歐文.戈夫曼著,馮鋼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42.

[6]鄭滿寧.共振與極化:社交網絡的動員機制[M].人明日報出版社.2016.3.

[7]孫立平.斷裂——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社會[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11.

[8]余紅,李瑞芳.互聯網時代網絡輿論發生機制研究[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結構化網民輿論
促進知識結構化的主題式復習初探
結構化面試方法在研究生復試中的應用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網民低齡化 “小網蟲”的明天誰來守護
有關公路,網民有話說
基于圖模型的通用半結構化數據檢索
基于軟信息的結構化轉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