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影響

2019-04-18 07:44李振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李振

【摘 要】在大多數中國人的基因里,有著對于“考試”以及那些通過考試的得到成功的人們天生的崇拜感,那種以“考試至上”,夢想“金榜題名”的情結深深地影響了無數的中國少年,而這些情節的誕生大多與一個名詞“科舉”有關??婆e制曾經給予了很多寒門學子“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光輝夢想,也帶給了那些落第學子“鬢毛灑盡一枝桂,淚血滴來千里書”的無盡悲哀??婆e制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意識、風俗習慣,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關鍵詞】世卿世祿;九品中正;門閥士族;政治洗牌

科舉制是如何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呢?作為一種選官方式,科舉制打破了“門第”的界限,推動了中國政治的平民化進程,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中國作為一個大一統國家的政治存在。同時,科舉制度在選官方面的科學性,合理性,也使得中國官場上涌現了像王安石、文天祥、張居正這樣的杰出官員,他們有的針砭時弊,有的銳意改革,有的忠貞愛國,這些人的出現使得中國歷史的天空變得星光璀璨。但是,隨著社會歷史的不斷演進,到了后來,科舉制卻成為了人們發泄憤懣的垃圾,這時期,課本上有了《孔乙己》、《范進中舉》,類似的故事使得“兇殘”與“吃人”成為了人們心中對于科舉的代名詞。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卻又擺脫不了我們的文化基因里對于“考試”的極大熱情。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于科舉,這個中國歷史上最為長壽的選官制度,做出一個公正合理的認識。

一、科舉制產生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科舉制在作為正式的選官制度之前,中國歷史上曾經存在著以血緣作為選官標準的“世卿世祿”制度,以舉薦為主要選官方式的“征、辟、察舉”制度以及后來的九品中正制度。但是隨著歷史車輪的不斷向前,這些制度所存在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通過這些制度,誕生的門閥士族階層逐漸地壟斷了中央上層官吏的選撥,這樣一來,使得這些士族們享有極大的特權,嚴重威脅到了皇帝的最高權力,這種情形,迫切的需要一種科學合理的選官方式來克服九品中正制等選官方式的弊端,于是在隋代,科舉制度應運而生。并且,在經過后世朝代的發展創新后,逐步成為了中國古代選拔官員的固定考試,影響深遠。

二、科舉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一)對于中國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所起的促進作用

科舉考試的參與者大多篤信儒家學說,而儒家學說則講究“學而優則仕”,無數的儒生懷揣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崇高夢想,通過科舉考試積極地參與到了國家政權的組織建設當中。在這些學子為了科舉忍受著寒冬酷暑的磨練的時候,他們也在悄然地改變著整個國家的政治格局。通過科舉,統治者們建立起一個成熟穩定的官僚體系,而在這個成熟地官僚體系當中,統治者們又制定了相應的權力制衡機制,將國家意志灌輸到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婆e制度對于保障和維護國家機器的政策運轉,科學的人才流轉機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科舉制度推動了中國社會形成了尊重讀書的風氣

科舉考試背后官拜高位的巨大誘惑使得無數人注重讀書,發奮學習?!靶T非有用,苦學當自開”,在這種近乎功利的露骨訴求下,也對中國人性格的養成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科舉制度使得中國社會進入到了一個以文化素養選撥官吏的“溫暖時代”,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提高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文明層面。

(三)科舉制度對于家族層面的影響

在中國古代,進士及第是一個家族的榮耀,一個學子承當的不僅是自己一個人的興衰榮辱,也與家族的興旺得失有著很大的聯系。在科舉時代,成功的人會有“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喜悅,失敗的那些人,只能無力地感慨著“莫道還家便容易,人間多少事堪愁”,用自己日漸枯瘦的手飽蘸自己向墨一樣黑的無盡悲哀,科舉考試為它的每個參與者留下了很大的家族命題,有的人甚至窮極一生也沒有等待自己希望的那個答案。

三、科舉對于婚姻觀念的影響

科舉制度也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婚姻觀念,自科舉考試之后,人們的婚姻觀念發生了由重視門第到重視科第的巨大轉變。在《西廂記》中,張生迎娶鶯鶯的前提條件就是“科舉及第”,若不是后來張生在科舉考場上的成功,恐怕只會存在著“曉來誰染霜林醉”的苦苦思念,“有情人終成了眷屬”只會成為一個偽命題。而且在中國古代,婦女也以丈夫通過科舉考試為榮,曾經有一位姓杜的書生多次參加科舉考試未曾成功,他的妻子十分羞愧,在回家的途中收到他妻子的詩,“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如今妾面羞君面,君若來時近夜來!”。這位杜姓書生看到書信后非常羞愧,發奮學習直到考取功名。這則故事也反映出了古代科舉制度對于婚姻方面的影響。

四、結語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空城寂寞回”,距離1904的甲辰恩科會試已經過了100多年,可是如何建立一個科學有效的人才選撥機制,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為社會大眾服務的能力依然是21世紀的人們面臨的龐大社會命題?;厥卓婆e制度在1300多年里所走的路并且從中汲取到經驗教訓,才能使21世紀的中國人避免重蹈20世紀的慌亂與焦灼的覆轍。

【參考文獻】

[1]陳顧遠:《中國法制史》,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年8月第1版.

[2]張晉藩:《中國法制史概要》,商務印書館2011年11月第1版..

[3]吳敬梓:《儒林外史》,花山文藝出版社2015年7月第1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