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西地區CG271井區下古生界未成藏原因分析

2019-04-18 07:44房楠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油源構造

房楠

【摘 要】通過對CG271井區油源條件、運移條件、儲集條件、儲蓋組合、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認為儲層物性差、構造位置低是本井下古生界未成藏主要因素

【關鍵詞】油源;構造;成藏

車古271井在南北向剖面上處于構造高部位,東西向處于鼻狀構造高點,上傾方向被斷層遮擋,上古生界底部發育泥巖、頁巖,能夠對下古生界油藏起到良好封堵作用,圈閉條件有利,實鉆中本井主要目的層下古生界未鉆遇油氣顯示。

一、油源條件

研究表明井區存在兩種不同的油氣源。據車西洼陷烴源巖熱演化特征分析:該區沙三段烴源巖在2400m開始進入生烴門限,從2700m開始烴轉化率明顯增加,有機質進入大量生、排烴階段。本井緊鄰車西洼陷生油中心,該洼陷中心沙三底埋深達5400m左右,生油巖厚度達千米,是車西洼陷的主要生油洼陷之一,能提供大量的油氣源。

沾車地區C-P地層厚度中心在車西-套爾河-大王北洼陷一帶,車西生氣洼陷中心,火山活動不發育,烴源巖埋藏較深,已進入二次生烴門限,具有很好的煤型氣的生烴能力,可作為煤型氣的良好氣源區。

二、運移條件

車西洼陷沙三段烴源巖最大埋深達5400m,由洼陷向兩側供油,形成了新生古儲的成藏模式;氣源來自上古生界煤層,沿斷層運移,或就近運移到儲層內,沿地層上傾方向運移聚集成藏,具備晚生晚成、就地就近成藏的特點(圖1)。

三、儲集條件及儲蓋組合

測井孔隙度1.010%~3.062%,滲透率0.001~0.051×10-3μm2,主要解釋為三類層、二類層,儲集條件整體較差。

下古生界縫洞發育的碳酸鹽巖作儲層,頂部致密碳酸鹽巖作蓋層組成的儲、蓋組合。

四、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1、下古生界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1)儲層物性控制油氣成藏

從井區八陡組-上馬家溝組試油井段儲層物性與測試結果數據表(表6.3),西北部車571井、東北部CG208井、CG201井以及西南部CG27等井,下古生界儲層物性較好,均獲得高產工業油氣流;CX576井4097.00~4133.00m測井孔隙度4.204%~12.536%,測試累產油464.71t,累產水21.87m3;而CG271井下古生界儲層物性差,測井孔隙度1.010%~3.004%,實鉆及中途測試均未見任何油氣顯示,未能成藏。

因此,儲層物性控制油氣成藏。

表1 井區八陡組-上馬家溝組試油井段儲層物性與試油結果數據表

(2)距斷層遠近影響油氣成藏

從C571井區鳳山頂面構造圖上看,位于潛山主體的井,儲層被斷層改造程度較高,物性較好,且緊鄰油源,更易獲得高產,勘探證實多口井均見到油氣顯示,并獲高產工業油流,C571井于井段3937.13-4085.74m試油,日油252t,日氣14476m3,CG201井于井段3265.00-3314.50m日油77.9t,日氣4683m3;CG27井構造位置較低,但由于靠近斷層,儲層被改造程度較高,下古生界獲得高產氣流,井段4940.23-5505.00m 試油,日氣77080m3。而本井距離潛山主體較遠,且遠離斷層,儲層受斷層改造程度較上四口井差,有效儲層不發育,儲集性能較差,未見到油氣顯示,未能形成油氣藏。

因此,距斷層遠近也能影響油氣成藏。

(3)構造位置影響油氣成藏

井區油氣成藏除了受儲層物性及距斷層遠近控制外,構造位置高低也是影響油氣成藏的關鍵因素之一。

從過CG57-C572井連井地震剖面圖上看,處于潛山高部位的C571斷塊內的C571、C571-1、C571-2等井試油均為油層,油氣成藏;構造位置較低的C57井頂部的奧陶儲層和北部油層段對接,井段4275.51~4310.10m中途測試中僅見油花,折算日產水92.0m3,為含油水層,表明C57井已鉆至潛山的油水邊界上,油氣富集在潛山高部位。

綜上所述:儲層物性差、距斷層遠、構造位置低是是本井下古生界未能形成油氣藏的主要因素。

【參考文獻】

[1] 李丕龍,張善文,王永詩,等. 多樣性潛山成因、成藏與勘探—以濟陽坳陷為例[M].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130-138.

[2] 魏淑君,路香麗.車鎮地區下古生界潛山油氣藏分類及勘探開發對策[J].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1,25(2):4-7

猜你喜歡
油源構造
不同油源瀝青的老化性能聚類分析與對比
下生上儲式與上生下儲式油源斷裂油氣輸導差異性
風洞油源控制系統的設計
塔中隆起奧陶系儲層與油源斷裂復合控藏模式
突泉盆地突參1井原油中輕烴和金剛烷地球化學特征及油源啟示
油源斷裂對下生上儲式油氣成藏與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淺層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