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芻議

2019-04-18 07:44梁靜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新常態創新創業政策

梁靜

【摘 要】經濟進入新常態,政府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環節中擔當者重要角色,其不僅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的制定者,還是堅定的推動者,多年來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證明,政策的推動和落地必須由學校、企業、行業等主體的參與和配合,才能真正轉化為創新創業實踐,此過程中,高校必須積極發揮作用,協調利益相關方,主動作為,與政府、行業、企業深度融合,共同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

【關鍵詞】新常態;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

一、前言

經濟進入新常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并結合國情做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新常態背景下,要求我國經濟發展必須實現重視速度到重視質量的轉變,經濟結構必須優化升級,創新驅動戰略必須由藍圖轉化為實際的行動,加快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過度。一系列變化要求必須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大學承擔著培養高素質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重任,新常態背景下要求各高校必須審時度勢,把握機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根據當前就業形勢,也客觀要求各高校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以有效緩解當前就業壓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做出專門指示,強調要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打造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2015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包括要建立健全彈性學制管理辦法,支持大學生保留學籍休學創業。此后,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高??梢詫嵤椥詫W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大改革力度,簡政放權,為創業提供便利,形成新的創業浪潮,同時制定和實施大學生“互聯網+”行動計劃,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以實際行動投身創業。

二、新常態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存在的問題

新常態背景下,政府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的制定和推動者,要想實現政策落地,必須協調學校、行業、企業相關主體,實現聯動,創造合力,各方主動作為,才能真正實現政策落地。隨著政府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的完善,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也是如火如荼地開展中,部分企業主動參與其中,形勢相對樂觀。然而,樂觀的背后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體系有待完善

新常態下,要想真正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良性發展,必須全方位發揮政府、高校、行業、企業甚至家庭的主體作用,然而現實中,各主體方利益訴求不同,即使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也會在執行過程中走偏,根本原因是沒有在制度層面形成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體系,各參與主體之間沒有形成制度層面的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協同關系,再加上各主體分屬不同系統,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層面也存在問題。

(二)高校創新創業項目科技含量不高

調研發現,當前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數量和種類連年創新高,但是,項目整體科技含量低,質量也不高,好多是機械地模仿,同質化嚴重。據麥可思2016年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情況的調查顯示,中國大學生創業比例逐年提升,但是涉及的行業以服務業為主,比如熱衷于小微培訓機構和餐飲業,很少涉及工農科技類行業,在創新大國美國,大學生創業項目主要涉及互聯網科技和制造研發類,相比之下,中國大學生創業質量和層次有待提升。

(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校企合作情況欠佳

當前,高校越來越重視校企合作在學校發展中的作用,然而,在創新創業教育環節,遠沒有達到實際所需,好多高校不能有效和企業合作,企業不能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條件,大多數高?;旧蠜]有和企業聯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具體模式,在創新創業教育環節,失去了企業這一扶持主體,即使有些高校聘請企業人員參與創新創業教育,也僅僅是停留在教學層面,根本沒有實質性地創新創業實踐。

(四)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偏低

據調查,在大學生創業群體中,畢業3年后有過半人退出創業行列,縱觀江浙粵經濟發展狀況好的地區,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僅僅在5%左右,有接近20%的創業者處于虧損處境。有約70%的創業者月收入在三千元左右,只有約2%左右的月收入超過萬元。以上情況足以證明,當前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普遍偏低,創業收入不高,由于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大學生挫折教育欠缺,不少創業失敗者心理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此外,個別地區政府配套政策不到位,造成不少大學生創業者缺少政策支持。

三、新常態背景下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策略

(一)重視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在新常態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對于在校大學生提升綜合素質以及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改善大學生創新創業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學校層面必須要提高認識,重視此項工作。首先,學校層面務必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分管學生工作校領導要抓好統籌,增加人、財、物的投入,調動全校資源支持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第二,教學管理部門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在教學標準設計、教案以及課件制作方面基于指導;第三,加大相關師資引進和培訓力度。建設專職創新創業教育隊伍,通過內培外引,提升師資隊伍建設水平。

(二)改革和完善政府職能,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新常態下,政府一方面要積極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環境,另一方面,必須重視相關政策的實施,要充分保證政策的落地和實效,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政府必須轉變傳統理念,由管理者向服務者過度,俯下身全力解決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的不連貫、不到位、不充分的問題,重視政策執行中的“最后一公里”情況。其次,健全監督機制,使政策執行有據可查,有始有終。第三,加強政府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形成規范的溝通協調機制,使政府各部門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

(三)加強校企合作,充分發揮企業扶持創新創業功能

大學生創新創業需要一系列條件,其中包括資金、技術、平臺和指導等,高校在此方面不可能全覆蓋,必須充分發揮相關企業的作用,因此,各高校要將校企合作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重要工作來推動,廣泛聯系企業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創新合作形式,實現互利共贏。另外,推動企業家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企業家有獨特的經歷和經驗,在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更有優勢。高校也可以“引企入?!?,和企業一起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

(四)構建“政、校、行、企”多元協同的創業支持系統

新常態下,實現大學生成功創新創業,必須充分發揮政府、高校、行業、企業的各自作用,因此,必須構建“政、校、行、企”多元協同的創業支持系統。首先,加強政策研究,通過政府牽頭,在政策層面建立四方聯系協調體系。其次,建立溝通協調機制,高校牽頭,聯系政府、行業、企業共同協商大學生創新創業重大問題,第三,政、校、行、企在政策、市場、金融、人力資源、專業支持和創業文化方面共同搭建平臺,積極合作,深度融合,結成利益共同體,在創業人才培養和大學生創業支持方面發揮最大的效用。

【參考文獻】

[1]董元方.專業教育視域下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研究——以清華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

[2]李一.“引企入校、協同育人”校企共建創業就業學院的探索與實踐[J].繼續教育,2015(3).

猜你喜歡
新常態創新創業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