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教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思考

2019-04-18 07:44關世杰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教員教學質量評價

關世杰

【摘 要】教員課堂教學評價是依據指標體系,采取一定方式、方法和手段,對教員課堂教學活動及其效果給予價值評判的過程。本文根據教員課堂教學評價基本原則,總結梳理了教員教學質量評價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教員教學質量評價的對策。

【關鍵詞】教學質量;教員;評價

一、教員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

(一)公平公正、客觀準確原則。一是在評價實施中,要嚴格依據評價標準,客觀準確地評價每位教員課堂教學質量,確保評價結果公平公正。二是在構建教員課堂教學評價指標時,要區分培訓對象,圍繞課程標準,深入分析教學訓練特點規律,確保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定量為主、定性為輔原則。一是要科學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確保每一個評價項目都可以精確量化,要在合理采集有效測評樣本、測評數據基礎上,分別匯總每位教員各測評項目得分,并核算測評總得分。二是在定性評價教員課堂教學優長和不足時,既要以測評數據為基本依據,也要注重收集、分析各種非數據化信息,注重用典型事例說話。

(三)評導互動、目標指向原則。要把教員課堂教學評價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管理手段,將評價結果作為講評教員和教員評先評優、立功受獎、調職晉級的重要依據,要通過評價,肯定教員優長,查找不足,剖析問題原因,提出對策建議,并有針對性地引導教員提高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教學訓練質效整體提高。

二、實施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一)教學質量評價的信度不高

不同的課程或不同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的難易程度不一樣,會使得督導專家給出的成績有偏差;督導專家聽課的次數達不到,很難比較公正的評價每個教員的教學質量;各門課程學時不同,學員對教員的熟悉程度不同,評教的時機不同等原因造成學員評教成績的偏差等等。這些因素造成評價的信度不高,評價實施的實際效果與預期效果存在差距。

(二)評價權重不夠科學合理。

為了全面評價教員的授課質量,一些院校采取了學員評價、專家評價、領導抽查等多樣評價授課的方法,但在綜合評定授課質量時,學員、專家、領導的評價權重并沒有經過嚴格、系統、科學的論證,所以當采取綜合評定時,應當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權重。

(三)教員自我評價考慮不足

考評過程中教員沒有發言權。教員自我評價實則不容忽視,教員“自評”是促進自我發展的主要動力機制。提倡教員自我評價,突出教員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有助于改善評價者和被評價者的關系,有助于教員自我反省、自我監控、自我診斷和自我完善,有助于教員成長。

(四)學員評教隨意性大

各院校都制定了相應的學員評教辦法。把學員評教的時機定在每學期期末進行。但缺少對學員評教的宣傳,對學員評教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學員評教流于形式,大部分學員把評教當做一個任務來完成,沒有認識其重要性,隨意性大。

(五)評價結果使用不夠科合理

很多院校都將評價的結果和教員個人利益相結合,這種“指揮棒”作用如果發揮不好,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教員工作的積極性,而教員方面收到的反饋信息很少,即便知道了分數,也無法明確需要那些地方需要改進,這嚴重影響了評價功能的發揮。從教員的尊嚴和隱私出發,規定嚴格的知曉界限,限定結果的使用范圍和用途,真正做到“以評促教”,而不是簡單的排名,公布得分結果。教員授課質量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只有摒棄功利色彩,防止評價結果的濫用,鼓勵教師教學創新,充分尊重每個教員的教學活動,同時加強授課質量評價模式的理論研究,以便讓更有效的評價結果指導教學實踐。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三、優化教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對策

(一)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評價的指標體系是評價的核心問題,關系到評價能否收到預期的效果,是對教員教學活動數量與質量的具體要求,也是衡量教員教學活動及其效果的依據。評價應當是參與評價的所有人特別是評價者與其對象交互作用、共同構建統一觀點的過程。意味著評價的指標體系的設計不能僅由教務部門一手包辦,還應讓作為評價主體的教員和學員參與其中,改變他們的被動地位,在指標體系的設計中滲透更多教員的觀點和學員的想法,選取能夠客觀對教員做出評價的項目。同時,在評價指標體系中,除統一標準外,更要將各學科的個性表現其中。

(二)將教員自我評價納入評價范疇

在評價中加入教員自身評價的內容,除了意味著對教員的尊重、信任外,還能對教員的自身情況作出比較全面、客觀、準確地分析和評價。教員的自我評價有助于教員在內心里客觀的評價和分析自己的工作和業績,明確自己在教學中那些方面達到了要求,哪些方面尚需改進和提高。通過強調教員本人在評價過程中的參與性,最大限度地釋放和激發教員教學活動的創造性,促進教員不斷完善和提高,在教員個體主動提高的基礎上,實現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合理安排評教時機,提高學員評教效度

評教時機不同,評教的效度會有很大差別。因此,評價的時間安排要多樣性,可在授課前段、中段和結束前各安排一次。這樣教員既能對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改進,又能得到自己整個授課質量的動態反饋。

(四)科學運用評價結果,充分發揮評價的引導作用

教學質量評價的根本目的不是將教員分出等級,而是要通過對評價結果的多角度的定性分析,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要根據考核結果反映的新問題和突出問題組織不同層次的教員進行專題研討,分析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通過深入的探討,促進教員教學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時,每位教員通過對照,真正找出自身的優勢與不足之處,為改進自身的教學能力提供方向。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作為學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必須要做好的。但目前,國內外都沒有一種模式可以真正完美而完整地評價教員的教學質量,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才能更好的發揮評價的作用,更好的提升教員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高海生,沈紅.基于自我評估的高校教學質量內部保證體系的理論構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2).

[2]李慶豐,章建石.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理論構建[J].中國高等教育,2008(11).

猜你喜歡
教員教學質量評價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提高教學質量,重在科學管理
軍校新教員崗前培訓的策略探討
我們是光榮的軍校教員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淺談青年教員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多維度巧設聽課評價表 促進聽評課的務實有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