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傳媒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多維構建

2019-04-18 07:44王慶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體系構建新媒體環境實踐教學

王慶

【摘 要】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傳媒類專業的人才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直接影響到了人才培養質量。本文從新媒體環境下傳媒類專業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必要性出發,分析了新媒體環境下傳媒類高校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并尋求到相應的解決方案,從教學模式改革、課程體系改革等方面構建出高校傳媒類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傳媒行業迅猛發展,數字時代全面來臨,以網絡為核心的新媒體集群發展迅速,世界進入數字化媒介生存時代。媒介融合的趨勢加劇,“融媒”時代來臨。媒介產業作為新的經濟體被譽為是當今世界最有潛力的朝陽產業,倍受資本的青睞。傳媒行業成為了當今社會炙手可熱的行業,吸收了大量的社會人才。但是,當前的傳媒人才的教育形勢卻不容樂觀,到2013年全國已開設傳媒類院、系、專業達到880余家,在校生超過15萬人,每年畢業生超過3萬人。由于學校教育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不少高校傳媒專業還在按照傳統媒體人才需求的標準培養人才。由于實踐教學方式傳統、單一、不系統等因素造成實踐效果質量難以保證,在關鍵職業能力方面,高校傳媒人才培養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現狀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傳媒類專業和畢業生并不能滿足傳媒產業高速發展的人才需求。因此,建立切實可行且適合高校實際情況的實踐教學模式和組織方法,探索實踐教學的新途徑成為培養傳媒專業應用型人才的當務之急。

近年來,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網絡和數字媒體技術更是發展迅猛,與之相伴而生的是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同時新媒體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工具,更是人們上網的首選工具。通過手機安裝的各種新媒體平臺不斷涌現。傳播界的每次革命歸根結底都是技術的革命。正如美國傳播學家麥奎爾所說,真正的傳播革命不只是改變信息的傳播方式和受眾對媒介的關注程度,更是對技術的變革。技術的發展和變革引發了傳播界的發展變化,如從最開始的報紙媒體到電視媒體再到網絡媒體的發展變化,無不體現了科技的發展進步。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必將帶來新媒體的發展,新媒體正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滲透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新媒體及其產業快速發展的環境下,不少高校打造了傳媒專業群,傳媒類專業也成了熱門專業。傳媒專業群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適應數字技術和產業快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作為地方高校,主要的定位是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一直致力于研究傳媒專業的教學特點,尋找傳媒專業的教學規律,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傳媒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多維構建改革圍繞學??傮w改革方向,在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同時,要不斷創新實踐教學的模式,加大實踐、實習的力度,著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采、編、播、攝、錄、演”的實踐應用能力。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是一個富于挑戰的課題。

一、傳媒類專業在新媒體環境下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必要性

(一)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在新媒體環境下,現代化過程某種程度上是產業結構的升級過程。一般本科教育中教育理念與培養過程中重理論、重知識、輕實踐、輕應用與地方經濟建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形成了愈來愈大的反差。據統計,2009年按技術等級分組的供求情況顯示,初級工到高級工程師的各層次技能人才中,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都在1以上,最低為初級工1.38,最高為高級工程師1.90。由此可以看出,社會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供不應求,與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于當前社會對于新媒體人才的要求趨于綜合性,使得在目前這種傳統教育理念下培養出來的人才無法達到要求,故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勢在必行。

(二)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任務是通過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推動社會進步。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接受高等教育由少數人的特權變為相對多數人的權利。高等教育受眾的變化,導致高等教育觀念和功能的改變,要求高等教育培養目標上更多的注重技能與實踐,從培養行業精英到為社會培養各行業的從業者。尤其是傳媒類專業,在新媒體技術發展如此迅猛的今天,如果不注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將無法培養出社會需求的傳媒類應用型人才。在此意義上,構建傳媒類高校實踐教學體系不僅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現實選擇。

(三)教學型高校自身發展的需要

在我國本科高校中,絕大多數的地方本科高校屬于教學型或教學研究型高校。地方政府作為地方院校的舉辦方,在經費來源、人事管理、政策規章上的出發點是充分發揮地方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職能。希望地方高校能夠立足地方、服務地方,能為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培養適用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學校發展要與地方社會經濟的需要緊密結合,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要體現地方產業發展的需要與方向,反映地方經濟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積極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培養應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目前傳媒類高校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在教學模式上,理論與實踐脫節情況仍然嚴重

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是受到高校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中學科中心主義的影響。我國高校人才培養以專業為基本單位,培養方案分專業設定。在培養過程中,一般是依據學校定位,結合社會人才需求,設定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也即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由此目標開設相關課程,組織實踐教學。在課程體系上形成了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三層次遞進的課程結構。這種課程結構偏重于基礎知識教學和高深系統理論的傳授,忽視了實踐教學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在培養目標上認識不清,課程體系單一

大部分傳媒類高校,特別是老牌本科院校的專業建設中,以科學邏輯構建了課程體系,以學科知識支配了教學內容,以學科研究技能統率了專業技能。這種學科中心主義有利于學生知識學習與理論掌握,但在實踐能力與技能培養方面則相對欠缺,特別是解決實踐性問題的過程性知識和與現代社會生產相關的經驗性知識難以體現。

三、如何構建傳媒類高校實踐教學體系

(一)教學模式改革

依據傳媒產業人才需求的特點,同時遵循傳媒專業教學規律,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了設計,形成了“教學內容模塊化”、“學習形式多樣化”、“競賽模式課程化”、“應用實踐專業化”的“教、學、賽、用”四位一體的課程教學模式。

該模式的實施,實現了教學相長、賽用互促的相互關聯,形成了教學為賽、用打下扎實基礎,賽、用經驗反過來又為教學提供案例和素材的良性循環。而且,還達到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和水平。

(二)課程體系改革

課程體系改革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的原則,在加強基礎課程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文化觀和創意能力的同時,提高實踐教學課程所占比例,構建以實踐教學為主導的課程體系,實現模塊化教學。將理論教學與實訓、實踐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圖二)

(三)實踐教學體系多維構建

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傳統的以理論為主的專業教學模式,探索理論教學(研討課)、實驗教學、專業測評“三位一體”的專業教學模式;針對生源程度不同,個體能力差異較大,學生對就業意向的需求各不相同的實際狀況,在學生自主選擇的基礎上,實施分類培養,滿足學生不同的就業需求,提高學生就業率;最終,構建以專業教學為核心,以職業素質培訓和專業適應能力培養為兩翼的三線實踐教學培養體系。建立促進學生對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專業技能的學習,融合學生“采、編、播、攝、錄、演”六種能力培養為一體的校內外統一的實踐教學體系。

四、結語

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最終評價,基于學校的辦學定位,傳媒類應用型人才在流向上主要是直接走向就業市場,因此其素質結構應以實踐知識為重。實踐教學給學生提供了接近真實或者真實的環境,讓學生了解目前的社會技術現狀,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遷移到實際問題的解決,從而提高其實際動手與操作能力。實踐教學作為由理論知識過渡到實踐技能的橋梁,學習的最終目的不在于知識的獲取,而在于專業技能的養成。通過實踐教學可以固化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創造知識的能力和參與社會實踐的必備技能,為學生走進社會步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全媒體環境下的校內一體化新聞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研究[J]. 陳愷思.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12)

[2] 試論新媒體環境下影視傳媒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完善[J]. 楊東伶,王淑慧,杜宏艷.西部廣播電視.2014(22)

[3]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設與實踐[J]. 溫麗君.教育教學論壇.2017(01)

[4] 新媒體人才培養實踐的探索與思考[J]. 張運香,施華,崔虹云.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24)

猜你喜歡
體系構建新媒體環境實踐教學
農村職業學校學生成績考核體系的研究
如何構建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新媒體與英語聽力自主學習策略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數學教育方法的優化
試析央視六一晚會的視覺傳播及創新路徑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