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證護理模式對胃腸手術患者早期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研究

2019-04-26 03:25劉玉霞陳健敏謝敏儀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 2019年43期
關鍵詞:胃腸功能胃腸循證

劉玉霞,陳健敏,謝敏儀*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胃腸外科,廣東 珠海 519000)

循證護理是以可信且價值較高的科學研究作為證據,并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尋找實證,再運用實證對患者實施科學性、有序的護理,以最大限度促進患者的康復。胃腸手術是臨床治療胃腸疾病患者的手術手段,此種手術手段須暴露患者相關臟器,而長時間的臟器暴露極易引發嚴重的并發癥,最終影響到手術治療療效,乃至預后。本文主要研究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間在胃腸手術患者中開展常規護理和循證護理的效果,并將結果進行如下報道。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次所選研究對象均為我院收治的胃腸手術患者,共71例,選擇時間段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根據不同護理方法劃分為2組,35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為19~66歲,平均(43.19±2.51)歲;本組施予常規護理。36例研究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為20~67歲,平均(42.18±1.82)歲;本組施予循證護理。本研究均得到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且對比兩組各臨床資料,其結果顯示(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本組施予常規護理,包括:病情監測、健康教育、對癥護理等。

1.2.2 研究組

本組施予循證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構建循證護理小組:由科室護士長、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等構建一個循證護理小組,并由小組成員分析胃腸手術患者發生并發癥的原因、護理中存在的問題等等;然后查閱相關的數據庫、文獻資料等,解決問題的對策,并總結出較為可行且使用的護理方案。

(2)實施循證護理:①體位護理: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選取舒適的體位,以免患者過度外展或牽拉而引發切口的疼痛。②腹部護理:術后6h,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腹部熱敷,以刺激其胃腸的蠕動;此外,護理人員還應協助患者取其仰臥位,屈膝和屈髖關節;并以患者的“臍部”為中心,順時針按摩其腹部,每次15 min。③運動護理:術后6h,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被動肢體訓練以及呼吸訓練,術后24 h,護理人員則應根據患者恢復情況以及機體耐受力等適當增加訓練的強度,并輕輕叩擊患者的腰背部和臍周的按摩,以促進患者局部血液的循環以及胃腸的蠕動。④飲食指導:術后,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流質的飲食,并保證術后第二日患者流質飲食的進食量在500~1000 mL之間;同時,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易消化、流質飲食,并囑患者多進食高維生素、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飲食,以提升患者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此外,護理人員還應于麻醉清醒后的6h,給予患者木糖醇咀嚼,每日2顆,每次20 min,一日三次,以提升患者胃腸道排空能力以及胃腸蠕動功能。⑤其他護理方法:護理人員還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其指法擴肛療法,進而提升腸道的平滑肌功能以及局部的血液循環,并降低切口感染或吻合口瘺等并發癥的發生幾率。

1.3 效果評定

(1)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兩組護理前、護理后患者疼痛的程度,總分為0-10分,評分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高[1]。

(2)記錄兩組腸鳴音恢復的時間、首次排氣和排便時間。

(3)對兩組護理后患者的滿意程度進行評分,總分100分,≥85分為非常滿意、70-84分為基本滿意、<7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基本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的數據處理軟件為SPSS10.0軟件,對檢測結果中的計數數據用(±s)表示,計量數據中例數用(n)表示、率用(%)表示;對比有顯著性差異且(P<0.05),表示有統計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護理前后VAS評分

護理前,研究組VAS評分(6.11±0.32)分、對照組(6.09±0.54)分,組間對比無統計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VAS評分(1.29±0.14)分、對照組(3.19±1.03)分,較護理前,2組VAS評分明顯下降(P<0.05),且研究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2.2 對比兩組各胃腸功能指標

護理后,研究組腸鳴音恢復的時間、首次排氣和排便時間與對照組對比(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各胃腸功能指標(±s,d)

表1 對比兩組各胃腸功能指標(±s,d)

組名 腸鳴音恢復的時間 首次排氣的時間 首次排便的時間研究組 1.62±0.52 1.91±1.06 3.16±1.52對照組 3.06±0.94 2.46±0.52 4.83±0.37

2.3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護理后,研究組非常滿意19例、基本滿意16例、不滿意1例,總滿意度97.22%;對照組分別為14例、13例、8例,總滿意度77.14%,組間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 論

行胃腸手術的患者極易因腹腔臟器的長期暴露、圍術期麻醉等的影響而延長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時間,甚至還會出現胃腸道功能的紊亂,最終增加術后感染、愈合不良、梗阻、吻合口漏、腹脹等并發癥發生的幾率[2]。循證護理是在循證醫學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能夠根據患者的臨床特征、治療機制等給予患者針對性、個體化的護理服務,進而提升患者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和舒適度[3]。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開展循證護理的研究組,其護理后的VAS評分低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腸鳴音恢復、首次排氣、排便等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對比(P<0.05),與張婉秋等[4]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證實,循證護理模式運用于胃腸手術患者中,能夠促進其早期胃腸功能的恢復,進而改善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在胃腸手術患者中開展循證護理服務模式,能夠緩解患者疼痛癥狀,進而改善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改善護患關系,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猜你喜歡
胃腸功能胃腸循證
促進患者子宮切除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研究進展
《循證護理》稿約
循證護理在新生兒靜脈采血中的應用
胃腸超聲造影對胃十二指腸占位性病變的診斷研究
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前行胃腸減壓的影響
護理干預在無痛胃腸鏡術中的作用
基于嚴重燒傷抗休克時胃腸粘膜內缺血的研究
護理干預對腹膜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作用分析
護理干預對腹膜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作用分析
循證醫學的人文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