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文化創意設計的分析與反思

2019-04-27 01:40韓笑
科學與技術 2019年21期
關鍵詞:共鳴轉化情感

韓笑

摘要:設計從大工業時代的批量化生產、功能至上發展到今天的注重人文情感,關注受眾心理需求。時代飛速發展使傳統文化逐漸消解,弘揚與傳播成為時代主題。文化創意設計為文化的傳播帶來新的影響力,然而我國現今的文化創意設計水平仍處于生硬淺薄的階段。究其根本,文創設計需要用心分析文化內涵、融入情懷體驗、符合當代生活美學。以故宮文創為例,我們不難看出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因其將傳統文化以幽默的手段結合現代產品形成了年輕人鐘愛的潮流文化,從而得到了有效的傳播。因此,對于我國未來的文創設計來說,道路漫長卻方向明晰:用心、用情、至美,結合技術藝術與文化內核,則可走出桎梏。

關鍵詞:文化創意設計;情感;共鳴;轉化

一、時代的洪流

設計從大工業時代的批量化生產、功能至上發展到今天的注重人文情感,關注受眾心理需求,經歷了漫長的時間跨度,也橫亙了人類社會科技、文化、經濟、歷史的演變長河。

信息時代,新的革命即將到來或者說已經成為進行時。我們身處飛速更替的訊息之中,每個瞬間都在從海量的信息中抓取著生活的碎片,可以說互聯帶來了知識和信息乃至經濟的大發展大爆炸,與此同時也消解著曾經車馬慢時的有關于時光積淀下來的文化內涵,未來已來,浪漫將死。手工藝、宗教文化、國粹曲藝、鐫刻刺繡、皮影號子數不勝數的娟秀的中國文化開始緘默的消亡,文化的振興成為了迫在眉睫的問題。

大批的手工藝人應“匠人精神”的號召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而他們手中精巧的技藝也被世人再度關注;我們曾經忽視的美景、美味、佳作、文藝等都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出現在了熒屏和網絡中,信息得以傳遞使這些瑰寶得到了認同。除此之外,我們更看到設計師們的努力,各類文化創意設計的出現旨在希望借產品、影像等媒介更加立體生動的傳遞文化的魅力,但在大規模進行文化創意推廣的過程中,我國的文創產業似乎受到桎梏,進入了瓶頸期。

二、文化創意設計的定義

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強調一種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個人(團隊)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營銷知識產權的行業。文化創意產品一般是以文化、創意理念為核心,是人的知識、智慧和靈感在特定行業的物化表現。我國現有的文化創意設計大致有:旅游文化紀念品、文化宣傳片、文化體驗活動等。

文化創意設計,拆分來看則是文化+創意+設計,通過設計師的巧妙構思將文化內涵用極具創意的方式呈現,這應是一個1+1+1>3的結果,旨在通過設計者將特定文化背景知識結合獨到的創意與人文關懷、設計心理等知識,通過賦予傳統商品以文化內核或為文化形成新的載體來達到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的目的。文化創意設計,是一種詩意的設計表達,其產生的設計情感可以是幽默的也可是動人的,究其根本,是打動人心的具有反思層級意義的設計,即我們所說的具備文創設計的三要素:情懷、用心、生活美學。

三、我國文創產業現狀

那么,為什么我們看到的文化創意產品有些生硬且毫無美感呢?大概是因為只求出品卻不追求設計的意義吧——我們缺少對于文化的分析與轉化能力。

相信提起我國旅游文化紀念品、文化創意產品時大家腦中浮現的未必都是精妙的設計,更多的是印有花樣的T恤衫、書包和帽子,軍事文化就用彈殼拼成車子,海洋文化多是貝殼粘出動物或者串成碩大的“項鏈”,各地的文化名產不是鑰匙扣就是擺件,這些所謂的文創商品,其實質只是印刷元素的切換,對于優秀文化的傳播功效甚微。我們說,這些產物并非設計,而是批量生產的“偽文創”。

而少有的令人眼前一亮的設計是怎樣抓住我們挑剔的目光的呢?巧妙地結合與情感的共鳴是多數成功案例的精髓。

故宮文創風靡一時絕非偶然。當我們掛著如串珠一樣的耳機,握著宮廷貼花的口紅,像皇帝一樣用“朕知道了”紙膠帶時,幽默與同構的設計手法發揮了其最恰當的功效,用酷酷的方式創造了故宮老物件的新時尚,滿足了青年人的個性需求,也將文化與功能完美的結合??v使故宮文創產品并非樣樣精品,其間不乏落入俗套的文創設計,但是卻為設計者帶來了反思——什么樣的文創設計受人喜愛?文化的理解和轉化如何更加自然,商品的功能與情感怎樣結合?

四、關于如何文創的思考

文創設計,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打碎、糅合、重組的過程。當我們真正了解一種文化時,我們所觸碰到的不再是文化的外表,而是其為當時的人們、當地的人們帶來的精神影響,將這種精神力量抽離出來,便是文化的內核。

文創商品,旅游文化紀念品,其存在的意義在于喚起人們的記憶引發使用者的內心情感,只有這樣,文創才具有正向的性質,而非閑置的無用之物。引發情感的共鳴需要設計師將文創產品的使用、觀賞行為與使用者、使用環境融為一體,看做一個整體,將設計看做一個故事來娓娓道來,而并非只著眼于將產品的外觀造型設計的奪人眼球,把設計局限在了本能層級。

轉化的魅力,在于如何將文化與當今人們的生活行為特征結合,“古為今用”卻不落俗套,其常見的手法則是科技與情懷的融合,新形式的表達帶來古風的新生,也有使用過程中行為和視覺意義的重層性帶來的對抗感,形成鮮明的矛盾存在,從而引發一種心理樂趣。

總而言之,未來的文創要跳出現今的怪圈,更多的是用心去設計,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打造一種文化氛圍,用心去揣摩受眾心理,從而達到深入人心,動人心弦的目的。

而無外乎,總結為如下幾點:

1、不是簡單復制的藏品,要研究今天人們需要的信息和生活需求;

2、挖掘文化內涵,尋找與今天社會生活的對接點,用文化影響人們生活;

3、不斷追蹤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追尋無限遠的傳播能力。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

猜你喜歡
共鳴轉化情感
情感
臺上
體驗與共鳴:大數據時代場景營銷模式研究
情感味道:閩南話對臺灣廣播的獨特功能
“民族唱法”的表現形態美
淺談學困生的轉化
夢想斑駁照進現實
后進生轉化和提升的實踐與思考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