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腮腺淺葉良性腫瘤不同術式的臨床療效分析

2019-05-07 07:43李順祥
醫師在線 2019年2期
關鍵詞:腮腺切口研究組

李順祥

云南省文山州西疇縣第一人民醫院 663500

腮腺腫瘤在口腔科中比較常見,由于腮腺淺葉中包含了大量腮腺腺體與腺體導管,因而其屬于腮腺腫瘤相應多發性部位[1]。臨床上常用的手術方式就是腮腺淺葉的全切除手術,且臨床效果確切,但在術后極易并發暫時性的面癱、局部的凹陷畸形及味覺出汗(Frey)綜合征等諸多并發癥,增加患者痛苦,也不利于患者康復[2]。近年來腮腺淺葉部分切除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保留面部的神經及腮腺總導管,術后并發癥較少,安全可靠,因而易于患者接受。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以我院在2013年8月-2018年10月期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80 例腮腺淺葉良性腫瘤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依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劃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為40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性分別為26 例和14 例;患者年齡位于26-68歲,中位年齡為(48.5±1.6)歲;其中包括16 例為腺淋巴瘤,24 例為多形性腺瘤;瘤體的直徑在1.7-2.8cm 之間,平均直徑為(2.3±0.4)cm。運用統計學方法對兩組臨床資料(如性別、年齡等)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有P>0.05,因而二者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施以腮腺淺葉全切除手術治療,作“S”形切口,將皮膚以及皮下組織進行切開。于腮腺咬肌筋膜的下方淺面將皮瓣翻起,充分暴露出腫瘤及腺體,確定腫瘤所處的位置,由面神經的下頜緣支及頰支對面神經及其分支進行逆向解剖,將包含腫瘤在內所有腮腺淺葉全部切除,并將腮腺導管予以結扎。

研究組患者施以腮腺淺葉部分切除手術治療。依照腫瘤所處的位置作手術切口,若腫瘤位置位于腮腺淺葉其上極或是邊緣,則給予“S”形切口,如果所處的位置位于腮腺淺葉的后下極,則以耳屏前到下頜后作弧形切口,長度要能夠完整的切除腫瘤。同樣于腮腺咬肌筋膜的下方將皮瓣分離翻起以暴露出腫瘤。對腫瘤所處區域相應面神經及其分支進行解剖,并于腫瘤瘤體的邊緣約0.5-1cm 位置施以腫瘤及少部分腮腺淺葉進行切除,注意要將耳大神經及腮腺總導管予以保留。兩組患者均于手術后在創口中放置引流管,并施以1 ~2d 的負壓引流,然后用顱頜繃帶進行加壓包扎。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術中的出血量及手術的切口長度,然后對患者進行隨訪,統計并發癥,包括口干、涎瘺、局部的面部凹陷畸形、暫時性面癱及Frey 綜合征等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分析方法

運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中兩組患兒各癥狀消失時間等相關數據實施歸納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方差,即(±s)表示,并給予t 檢驗;而計數資料則以百分率(%)的形式進行表示,并給予卡方(χ2)檢驗,若結果顯示P<0.05,則說明二者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其術中的出血量比對照組明顯偏少,手術時間及手術的切口長度比對照組明顯偏短,對比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詳見下表1:

表1: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表1: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手術切口長度/cm手術時間/min研究組 40 41.7±6.8 5.6±1.1 86.5±17.8對照組 40 69.8±9.2 11.2±1.4 125.6±22.7 t 15.534 19.892 8.573 P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表2: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治療后,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比對照組的35.0%明顯偏低,對比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詳見下表2:

3 討論

腮腺腫瘤屬于唾液腺腫瘤中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在唾液腺腫瘤中占比約為75%-80%,同時其也屬于口腔外科中比較常見的疾病[3]。腮腺腫瘤多發生在淺葉部位,大多為良性腫瘤,但也有轉化為惡性腫瘤的可能性。腮腺淺葉良性腫瘤常見的有腺淋巴瘤及多形性腺瘤等,這些腫瘤大多生長比較緩慢,且對機體不會有較大的危害。

當前在臨床上針對腮腺淺葉良性腫瘤的臨床治療多施以手術切除,常見的手術切除方法包括腮腺腫瘤的全切除手術及腮腺淺葉腫瘤的部分切除手術等。常規腫瘤全切除手術主要是將面神經相應腮腺淺葉予以解剖,同時將腫瘤全部切除,腫瘤全切除術具有較好的療效,但也會引發諸多的并發癥,如暫時性面癱、Frey 綜合征及面部畸形等,增加患者痛苦,不利于其術后的康復。近年來,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患者對于手術要求越來越嚴格,腮腺淺葉腫瘤的部分切除手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4]。部分切除手術治療其特點就是能夠保留患者的大部分正常的腮腺組織,并在此前提下針對面部神經的各分支予以解剖,其有助于縮短手術的時間,且對面部神經進行有效的保護,減少術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安全可靠,有助于患者康復。

此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其術中的出血量比對照組明顯偏少,手術的切口長度比對照組明顯偏短,且各項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明顯偏低,對比差異明顯,表明與傳統的全切除手術相比,以腮腺淺葉腺體的部分切除手術對于治療腮腺淺葉良性瘤的臨床效果更為確切,手術的創傷較小,術后并發癥少,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

猜你喜歡
腮腺切口研究組
270 例老年人腮腺沃辛瘤術式的選擇與改良
基于腮腺徑線磁共振測量評估糖尿病患者腮腺形態變化的研究
雙側腮腺多發不同腫物1例
立體幾何單元測試題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車大難題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風向
2019屆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一)本刊試題研究組
圓錐曲線解答題訓練
期中考試模擬試題
自制小切口拉鉤在腹腔鏡手術戳孔切口縫合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