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平市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栽培技術

2019-05-08 12:09馬亞維
農家科技 2019年2期
關鍵詞:高質高效小麥

馬亞維

摘要:小麥是加工綠色食品的基本原料,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栽培技術是集成優良品種、增施有機肥、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病蟲害綜合防治、精量半精量機械播種于一體的綜合技術。本技術適用于大田栽培條件下,每畝產量在500公斤以上的小麥栽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在興平市大面積示范,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本文對該技術作了詳細介紹:

關鍵詞:小麥;綠色;高質;高效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對綠色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我們緊緊圍繞綠色興農、質量興農這個中心,結合我市農業功能定位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要求,以綠色理念為引領,圍繞“控肥增效、控藥減害、控水降耗”總體目標,在創建區全面推行優良品種及節肥、節水、節藥技術,示范帶動全市糧食朝著綠色、高質、高效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一、播前準備

1.選擇優質高產抗病小麥新品種

為了充分發揮良種增產潛力良種是小麥實現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的內因。興平市2.5萬畝的區示范區選擇了優質高產抗病抗逆性強的小麥新品種西農979、西農223、百農207等品種。

2.種子處理。小麥播種前所選種子進行曬種、清理雜草種子,同時選用每100公斤種子用200-300g的多菌靈或15%的粉銹寧拌種或小麥專用拌種劑對麥種進行包衣或使用包衣種子,防治小麥根腐病、全蝕病、紋枯病等病害,保證小麥一播出全苗。

3.秸稈還田培肥地力。秸稈中含有氮、磷、鉀、鎂、鈣及硫等元素是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秸稈中有機質含量平均為15%左右,可增加有機質。秸稈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質,還田后生物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強度提高,生物固氮增加,可使土壤容量降低,土質疏松,提升土壤基礎肥力水平

4.土壤深翻、精細整地確保播種質量

小麥前茬收獲后應及時進行深耕或深松耕,耕深一般在20~25厘米,耕后要迅速整平,并細耙或旋耕2次,耙碎土坷垃,使土壤達到“深、細、透、實、平、足”的質量標準。上松下實,為提高小麥機播種質量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科學施肥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1.增施有機肥。增施有機肥是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栽培重要一環。因此,結合耕地前施基肥,每公頃施經過腐熟的優質有機肥30000-45000kg,

2.測土配方施肥。根據小麥目標產量,實行測土配方施肥,一般產量6750-7500kg,每公頃優質有機肥純氮180-225kg,五氧化二磷肥135-180 kg,氧化鉀90-120kg,全部有機肥、磷肥、鉀肥和氮素化肥的70%做底肥結合翻地施人,剩余30%的氮素化肥結合灌水在拔節期追施。積極推廣氮肥后移提高小麥品質。

3.采用高桿噴灌,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是農業新技術,既能有效的控制農藥用量,達到低殘留高質高效的目的,又可實現肥隨水走,以水調肥,避免農業生產的面源污染,同時還可省工60%,節水50%,節肥30%.畝節約小麥生產成本100-130元。

三、適期播種,寬幅半精量條播

1.播期:小麥的適宜播種是冬前形成壯苗的關鍵,也是小麥高產的主要措施之一。當日平均氣溫16-14℃為小麥的最佳播期,根據當地氣象預報確定,興平市小麥最佳播期在10月10-20日。半冬性品種應在10月10-15日播種最佳,弱春性品種應在10月15-20日播種為宜。

2.寬幅半精量條播。小麥半精量條播是構建合理群體的有效途徑。用半精量條播機播種,下種均勻,深淺一致,播種深度3-5CM,覆土良好、鎮壓塌實。播種量的確定主要根據品種的分蘗力、分蘗成穗率,播種期早晚和土壤肥力水平,分蘗力強、分蘗成穗率高的品種,播期較早和土壤肥力水平較高的條件下播量相對小些。一般播種量為:精量150-180Kg/公頃,晚播(即在10月25日以后)適當增加播量,每推遲一天,增加7.5Kg播量,確保全苗不斷壟。

四、做好小麥田間管理

1.狠抓小麥冬前冬管理培育壯苗安全越

(1)查苗補種:播后10天左右,及早查苗、補苗,消滅斷壟,保證苗全;消滅疙瘩苗、保證苗勻、苗齊、苗壯。

(2)分類管理,培育壯苗?;久?5~20萬/畝,冬前合理的總莖數80~100萬/畝,對群體偏大,有旺長趨勢的麥田,要及時進行中耕、鎮壓,中耕深度7-10cm,實現控旺轉壯。對晚播的弱苗麥田,以促為主,采取增施有機肥和中耕等措施提高地溫,實現促弱轉壯。

(3)適時冬灌。及時灌好越冬水,冬灌時間以平均氣溫降到4-5度,日消夜凍時澆越冬水為宜,興平市一般為12月15日前后,秸稈還田地塊,應提前10天進行冬灌,一般每公頃灌水500-700立方米。

2.及早動手抓春管,促苗轉化奪高產

(1)做好麥田春管,促苗升級轉化。根據苗情科學追肥,春季總莖數100-120萬/畝,畝成穗40-45萬/畝。對一、二類麥田積極推廣前氮后移技術,提高小麥品質,在3月上中旬結合澆起身水每公頃追施尿素120-150Kg;對長勢較弱的三類麥田每公頃追施尿素150Kg,促進麥苗升級轉壯;生長過旺或群體偏大的麥田,除起身期控制肥水外,在拔節前還應采取壓麥、深中耕和化控等控制措施。

(2)酌情澆水,防止倒伏。孕穗期和灌漿期是小麥需水的高峰階段若遇干旱,應及時澆水。澆水時要結合天氣、土壤墑情、苗情等具體情況而定,切忌澆水過晚造成后期遇風雨倒伏,導致小麥減產。

五、病蟲草害防治

1.防治原則: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防治原則進行綜合防治,并要保證盡量少施用化學農藥或不施化學農藥,絕對禁止施用劇毒農藥和高毒高殘留農藥。

2.農業防治:土壤深翻可有效地減輕小麥銹病和紋枯病的發生。結合田間管理,進行中耕除草,鏟除田間雜草:可以減少越夏菌源,有效地減輕小麥銹病和白粉病的發生。

3.物理防治:利用蚜蟲的趨黃特性,可用黃板紙誘殺蚜蟲。

4.生物防治:小麥蚜蟲的天敵種類繁多,如草蛉、蚜繭蜂、蚜小蜂等,要積極采取措施,切實保護和利用天敵,防治小麥蟲害。

5.化學防治:

(1)蠐螬、金針蟲:用50%辛硫磷乳油0.1公斤,拌麥種勿公斤。拌種時先將麥種攤開,將0.1公斤藥液兌到5公斤水中,用噴霧器邊噴邊拌,堆悶2~3小時以后即可播種,防治蠐螬效果很好,并能兼治金針蟲。

(2)小麥銹病、白粉病、紋枯?。涸谛←湷樗肫?,或小麥銹病普遍率達5%時,或小麥白粉病普遍率達10%時,每畝用粉銹寧(三唑酮)25%可濕性粉劑50克,對水稀釋后噴霧,全生育期用藥1次。(3)小麥蚜蟲:在小麥蚜蟲發生時,每畝用40%樂果乳油100克對水稀釋后噴霧,全生育期用藥1次。

(4)麥田除草:在采取輪作倒茬和人工除草的基礎上,在小麥生長發育到3-5葉期即11月下旬選用高效低殘留麥田除草劑于晴天進行化學除草。對以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用麥鋤每公頃450g或兌水450Kg防治;對禾本科雜草可用3%科賽戰將乳油每公頃375-450ml兌水450Kg防治。

六、適時收獲

小麥最佳收獲期是蠟熟末期,應及時收獲,晾曬,確保優質高產、豐產豐收。

猜你喜歡
高質高效小麥
高質高效完成冬奧會延慶賽區工程建設保障任務
解讀山東小麥栽培技術要點及發展前景
小麥,你好
防止小麥倒伏和增加穗數及穗重的措施
淺議學生自主學習
創設靈動高質高效的小學英語課堂
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構筑高效的語文課堂
打造務實、創新、高效的語文課堂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我的英國朋友小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