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地區糧食生產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探討

2019-05-08 12:09王宣懷何威羚鮑春海
農家科技 2019年2期
關鍵詞:糧食生產對策探討問題分析

王宣懷 何威羚 鮑春海

摘要:新宅鎮屬高山地區,本文在介紹該鎮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分析了高山地區糧食生產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穩定糧食生產提出了具體的對策,為切實抓好高山地區糧食生產提供依據。

關鍵詞:高山地區;糧食生產;問題分析;對策探討

武義縣處在浙江省中南部,新宅鎮地處武義縣南部山區,由原宣武、明山、新宅三個鄉合并而成,轄24個行政村,全鎮8384戶,2.2萬人口,區域面積18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萬畝,其中:水田1.0萬畝,旱地0.3萬畝,林地面積17.8萬畝。該鎮在“生態立鎮,旅游富鎮,農業強鎮,集貿興鎮”的發展戰略指引下打造“云上菇鎮,養生新宅”。新宅鎮是個農業大鎮,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結構的調整,已有一半以上人口離土離鄉在外經商辦企業或進城在廠打工,大量勞動力轉移從事第二、三產業,在家多數為婦女和老人,如今的山區已是山多田少人也少。面對這樣的形勢,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工作的我結合山區鄉鎮糧食生產出現的問題,就如何抓好這方面的工作進行如日侖述。

一、高山地區糧食生產出現的問題

1.高山地區干部和村民的種糧意識在不斷淡化

本人在下村工作時向村干部提出這樣的問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還有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出保障糧食安全,你們在發展‘三農中,注重發展特色產業,是不是也沒忽視糧食生產呢?”。村干部回答道:“我們這些山區地方種不種糧食可以忽略不計,那是糧食主產地區該重視的事。原來我們這里注重了糧食生產,農民收入低,結果被重視發展特色產業的地方遠遠把我們甩在后面?!蔽乙蚕虼迕裉岢鰡栴}:“你們的田都不種水稻了,都用來做別的了,山地都拋荒了,只種了菜地,你們吃的糧食怎么辦?”。村民回答道:“現在市場都放開了,到處都能買到糧食,不愁沒飯吃”。農村也留不住充滿朝氣活力的年輕人,“農二代”們返鄉意愿低,不愿意回去耕種父輩撂荒的土地。

2.高山地區耕地呈現“荒蕪化”、“非糧化”、“非農化”嚴重

山區地方的土地多數坡陡貧瘠,連片良田較少。因此,坡地搞種糧費勞力,風險大(遇自然災害),成本高,產量低,收成少,村民寧愿外出務工掙錢,也不愿意種地,故撂荒的多。當然不包括符合退耕還林的坡地。一些地方占用耕地,把良田改為育苗場、種植果園見效好;將農田改成生態農莊、農家樂、民宿,搞休閑旅游來錢快。山區糧食自給率在不斷下降,這些地方老百姓吃的糧食,都是依賴主產區的糧食來供給,而主產區的農戶又覺得種糧賣不出好價錢,也將土地撂荒。

3.政府部門的惠農政策還不盡完善

山區農民大量外出務工,長期在外的人員逐步增加,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按農戶戶籍人口予以發放,在外經商辦企業或工廠里打工的人也能拿到補貼,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而對于真正種糧人來說,補貼又是杯水車薪,在種糧成本高、種糧補貼費用上沒有相應更優惠的政策下,沒有哪個農戶想單純依靠種糧當大戶,因為不能做賠本買賣。雖然縣里也有種糧大戶補貼政策,但稻麥復種面積需在50畝以上,山區很難有人達到。水稻政策性保險,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里的農戶受災后,由于農民年齡偏大文化偏低,在理賠機制上,撥打保險公司理賠錄音電話,不會按提示音進行操作,就連報案成功都是件難事,只有撂下電話自認倒霉。

二、高山地區鎮糧食生產對策探討

1.做到農藝與農機相結合實施機械化播秧,減輕勞動強度,實現糧食節本增收

山區水稻要取得高產,由于光照原因,一定要增加落田苗,走多穗型途徑。新宅鎮機插的水稻秧苗是向建在本縣平原鄉鎮的王宅鎮仁村萬畝工廠化育秧基地采購的,于是在秧苗訂購問題上本人就指導農戶由縣農業局確定的12盤/畝增加至16盤/畝,手扶插秧機由于行距30cm是固定不變的,但株距是可以調節的,要求機手調到較小值20cm,即機插密度為30×20cm,還有提高插秧機的取秧數量,這樣就可以增加落田苗數,做到了農藝與農機的完美結合。

山區機插,關鍵是自己鄉鎮要有插秧機,平原地區的機手是不愿來山區進行插秧服務的,所以新宅鎮政府就及時出臺糧食生產扶持政策:對于新購手扶插秧機除國家農機購置補貼外,鎮財政還給予補貼6000元/臺,對于已往購置的補貼維護費每年1000元/臺,對于機插示范方補貼50元/畝。2010年至2018年新宅鎮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都是在工廠化育秧基礎上實行機械化插秧與機械化收割,山區海拔相對較低與相對連片的田塊也是能實現機械化的。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公共服務設施

一方面加強山區水利設施建設,要加固維修,消除病情隱患,讓其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也要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人,多方籌集資金興建小型水庫;還要加強村級公路和道路建設,改善交通環境。另一方面,加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公共體育設施、娛樂場所等條件的改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讓農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達到發展農業特別是種糧后繼有人,也讓人們有濃濃的故鄉情結。

3.重視有限土地利用,加大惠農資金的有效監督

山區耕地長著野草撂荒的越來越多,土地處于浪費閑置狀態(除退耕還林的以外)實在可惜,尤其是我國人均土地資源短缺,更需要珍視土地利用。同時,各級黨委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實施行政領導負責制,并加強惠農資金審計力度和有效監督,真正發揮資金的扶持效能。

4.積極引導和加快土地流轉,大力扶持種糧大戶

借鑒一些國家搞的“莊主”模式,使農業生產產業化、規?;凸I化,讓有條件的農民種地可按承包荒山、荒坡或租賃等經營模式,形成穩定的租約關系,承包者敢于在穩定的租約期內,與責任部門簽訂發展協議,從而得到相應的國家政策和大規模資金投入,讓農民搞規模種糧或發展特色農業,使一批新型 “莊主”脫穎而出,即職業農民產生,并能充分發揮土地的利用效益。

5.提高村民對糧食安全的認識,加大種糧的獎扶力度

提高農戶對糧食安全的認識,各級干部為村民做好宣傳,他們才能接受相關的實施條件和用制度來管理。還要在年初對種糧農戶進行統計,實行以獎代補的辦法,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嚴格種糧補助發放,提高種糧補助發放標準,把應該種糧而沒有種糧農戶的補助,加補給種糧農戶,并形成相應制度,這樣就能加大糧食的種植,保障山區地方的糧食自給自足。

三、結論與討論

糧食關乎著國家安全和長治久安,不能因地方主義而危及國家安全。我們必須做到“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應該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至上,上下統一認識,加強糧食生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參考文獻:

[1]袁衛兵.金寨縣山區糧食生產存在問題及措施[J].現在農業科技,2012(18):321.345.

[2]王敏.“人世”對山區糧食生產和流通的影響及措施[J].糧食知識,2001,15(1):35-36.69.

[3]黃澤春.強舉措促山區糧食生產上臺階[J].湖南農業,2009(9):3.

猜你喜歡
糧食生產對策探討問題分析
中原經濟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共同物流視角下提高生鮮農產品物流效率的對策探討
利率市場化對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沖擊及其對策探討
談數學建模時的問題分析步驟
鄭州市糧食生產能力分析
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家校合作問題分析及解決策略研究
淺論雷州市廣墾東西洋米業糧食產業經濟發展
基于SFA河南省18地市糧食生產技術效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