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自然保護區中的景觀生態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問題

2019-05-08 12:09李小明
農家科技 2019年2期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

李小明

摘要: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相關部門對自然保護區內景觀生態資源的保護力度也在不斷加大。本文從自然保護區的景觀特征開始講起,對其管理和保護措施進行了詳細闡述,旨在提升自然保護區的整體建設的美觀性,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

當前社會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在不斷提升,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是增大我國資源利用率,改善生存質量的重要項目。不過在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和保護上,由于一些因素的影響,使得景觀生態資源破壞較為嚴重,為我國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需要加大對景觀生態資源管理和保護的研究力度,制定合理的保護措施,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奠定基礎。

一、自然保護區的景觀特征

從景觀要素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將自然保護區內景觀的特征概括為以下三點:

1.本底自然性。同城市和鄉村景觀相比,自然保護區的景觀呈現了自然性特征,這主要是由于自然保護區內的景觀大多都是由真實的自然景觀構建而成的,如森林、草原、河流、湖泊等,很少會存在人工修鑿痕跡,維護了生態和物種的多樣性。且在結構布局上呈現一種離散空間的鑲嵌格局,更好的增強了自然保護區的抗干擾性能。

2.斑塊的離散性。在自然保護區中,因受到地勢、土壤、坡向以及高度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群落之間會形成不同的斑塊資源,一般我們將自然景觀斑塊稱之為自然本底。而將后期修建的休息區域以及管理機構作為引入斑塊,這兩個斑塊在布局和規劃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再加上斑塊面積不大,所以使自然本底呈現一種離散性的狀態。

3.廊道的均質性。景觀中的廊道分為自然形成和人為修建兩種。在最開始的自然保護區中,并不具備旅游性質,主要是為人們提供一個休閑放松的空間,所以當時區域內的廊道均是由人們踩踏形成的,這些廊道的寬度、材質都具有一定的均勻性,而在后期發展中,逐漸設立了專門的廊道供人們穿越,不過在規格設計上仍沿用了傳統廊道的均勻特質,因此說自然保護區中的廊道具有均質性。

二、自然保護區景觀生態資源的管理和保護

1.自然保護區景觀生態資源管理

(1)景觀生態美的體現。在對自然保護區的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時,需要嚴格按照要求操作,不僅要對區域內地質、氣候以及植被等內容予以綜合的考量,還要對保護區內建筑物的類型實行合理管控,以實現保護區內空間面積的合理劃分,強化保護區的建設效果。同時在自然保護區景觀規劃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色彩搭配,這樣才能有效增強自然保護區景觀的美觀性,實現資源的有效劃分。

(2)加大保護區脅迫因素的重視力度。由于自然保護區具有多樣性特征,所以在生態管理過程中,一方面要對外界因素實行合理管控,減少不利因素的影響,保證區域內各項建設項目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則需對外來物種予以有效的清除,減少物種侵入對區域內原有物種的影響,同時應加大監督和管理力度,實現保護區與周邊居民生活的協調性、統一性,提高自然保護區的生態質量。

(3)景觀布局的合理優化。在自然保護區內,景觀生態資源管理是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而要想提升管理效果,就需要在規劃之初做好景觀布局,結合多方面因素加強布局的合理性,避免景觀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在局部調控過程中,其主要是通過涵養水源、物種類型分析以及預防風險這三個步驟實現的。局部調整的方式大多是以集中化控制為基礎,根據能量分部和流動情況,進行合理規劃,強化植被資源的保護效果。再者,在互動區域設置中,需充分考慮景觀布局的多樣化和斑塊特征,進而構建完善的交通網絡,提升生態資源管理和保護水平。

(4)自然生態承載力的了解和掌握。自然生態承載力的準確評估對于保證自然生態環境穩定性有著顯著作用。其承載力數值的計算需要通過兩個環節的計算實現。其一,根據自然量要求,構建完善的生態足跡模型,從而計算出自然生態的承載力。其二,根據保護區內自然本情況合理估測自然生態承載力指示值,計算出承載力數值。

2.自然保護區景觀圣體資源的保護

(1)合理規劃生態資源。景觀屬于非可再生資源,在對其進行保護時需要以預防管理為基礎,實行總體規劃和調整,這樣才能讓景觀資源免遭破壞,改善自然保護區的質量和觀賞效果。與此同時在景觀資源保護中,還要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以加強景觀資源規劃的合理性。再者,在景觀生態資源保護過程中,嚴格按照我國制定的相關政策措施,制定保護和調整方案,并加強同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系,實現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不僅如此,在方案制定完成后,需要通過不同部門的嚴格審核,確保其可行性后,方可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且在方案中要對自然保護區的承載能力進行準確計算,以減少不利開發對自然保護區的影響,進而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增加經濟效益。

(2)法律法規的構建。法律法規的建設對于加大自然保護區的景觀生態資源保護效力有著重要意義。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內容,才能確保保護工作的開展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循,進而避免惡意侵占、管理不當造成園區破壞等問題的發生,加強自然保護區內景觀建設的合理性、適用性,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3)對新增景觀項目進行評估。在對自然保護區景觀生態資源實行管理開發過程中,新增景觀勢必會影響原有景觀的格局,因此需要對新增項目予以準確的評估,并結合原有景觀情況實行合理的規劃設計,以確保自然保護區內各斑塊之間的合理性,保證生物的和諧共存。與此同時對新增景觀項目進行有效評估,還有助于優化完善生態系統的構建,確保保護區內空間格局的合理性。

(4)堅持生態美學原則。在自然保護區景觀生態資源保護中,通過生態美學的合理應用,能夠有效強化保護區內部的規劃效果,提升其觀賞性和實用價值。生態美學的應用,能夠改善生命系統的處理效率,使自然保護區生態資源開發和利用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特征,最終為自然和社會兩者之間的和諧共存奠定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自然保護區景觀生態資源實行管理和保護過程中,需要結合區域內斑塊分部特征、地質和氣候環境情況等內容,進行合理規劃和布局,有針對性的開展管理和保護工作,以增大資源開發和利用率,強化自然保護區的建設效果,最終為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張世瓊,張世玲.研究自然保護區中景觀生態資源的管理和保護[J].花卉,2017(16).

猜你喜歡
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
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策略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獲批
閱讀理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